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学平

四川达州,宣汉县人民医院, 636150。

血常规检是临床上一种基本的检验方式,血液中包括有形细胞与液体,其中血常规检验主要检验血液细胞部分,而血液中包含了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三种功能细胞,临床主要通过观察其形态和数量来判断是否存在疾病。血常规检验能够发现机体许多疾病早期情况,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或者贫血等,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骨髓造血功能。但是在血常规检验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对疾病诊断造成一定困难,甚至可能会出现误诊。

1、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1.1试剂因素

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过程中,最好是应用原装配套试剂,可以有效确保标本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溶血素能够影响血细胞检验的准确性,一旦溶血素质量较低,则能够造成溶血不完全,导致白细胞数量出现假性增高,血红蛋白含量较低。因此血常规检验的血样需要经过抗凝剂进行抗凝处理。现阶段,临床应用较多的抗凝剂为 EDTA 盐,其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比较小。其中血液和抗凝剂的混合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血样质量,若比例不当均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如果血液比例较高,血浆中极有可能会出现微凝血块;若EDTA浓度较高,就会导致中性粒细胞肿、分叶消失等,而这些因素均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

1.2人为因素

检验人员操作技术和工作态度可以影响检验结果,一部分检验人员在采血中,操作流程错误或者操作过慢,导致血样于空针内凝固;标本在注入试管之后,未能充分摇匀,导致血浆和抗凝剂未充分混合;血液标本采集后,未能及时送检。同时血液采集时针头过细导致红细胞出现深解情况,也会影响检验结果。一般来说需要在抽血后2h内进行检测,这时与实际的血常规情况较为接近,若不能及时测,可将标本低温保存。其中4℃保存标本能够降低血小板计数,由此可见标本保存不当会影响检验结果。

1.3仪器设备因素

有些医院为减少开支,未定期进行血液分析仪器校准,同时有些仪器不规范,缺乏相对应的配套校准物,影响检验结果,造成误诊。另外应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需要正确计算稀释倍数,若稀释倍数较低,而测量容器中的细胞数较多就会导致重合影响检验精度,若稀释倍数较高,则表示测量容器细胞数较少,不能准确的反映检验结果。

1.4生理因素

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标本还会受到患者年龄、采集时间以及药物等的影响,而且处于不同生理状态下其血细胞的参数也会存在差异,如果患者在血液采集前,进行了较为剧烈的运动,其检验结果中的血球计数参数就会比较大,孕妇在血常规检验时因生理性贫血导致血红蛋白降低的情况;若处于高温或寒冷等天气时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含量会短时间内突然上升。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在对患者采集血液时需要仔细询问其病史或者是否应用药物等。

1.5采血部位和静止时间因素

血常规检验中的采集标本时机和采血部位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检验结果。因此在采血过程中,如果医院采血仪器设施条件相对比较好,可以从静脉进行采集。同时为了确保获取的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准确性,需要尽可能的减少对患者采血部位,当采血后对静止时间需要尽量缩短,其保存和运送时间也需要缩短,充分保障血液检验结果的精确度。

  1. 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对策

2.1 规范采血的各项操作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大部分的血液常规检查差错是人为采血操作不当造成,因此,就需要操作人员掌握采血的相关操作流程,并对其加以规范化,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差错。比如当血液标本完成后,需要将针头拔下,并迅速注入到抗凝剂中,然后再将该管仿制于手掌中,多次来回轻摇直至呈均匀状态,让血液标本和抗凝剂充分进行混合,值得注意的是勿用力摇晃,避免损坏血细胞,使其出现溶血情况。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对采集和运送标本的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和培训,提高其工作责任心,避免发生基础性错误,例如要求医护人员在标本采集 2h内必须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减少人为因素引起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误差。

2.2 定期校准仪器设备

医院需要提高对仪器设备校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并为每台仪器设备配备相应的校准物。定期进行室内质控,每6个月1次,并应用新鲜血液样本作比对,保证仪器设备的性能完好,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可靠性,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月保养、周保养和日保养的制度,及时做好记录,并给予分析。

2.3 判断不同的生理情况

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标本由于会受到患者的年龄、采集时间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在采集血液标本前,需要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服用药物或者吸烟等情况,并对其进行标注,为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诊疗提供一定参考。采集人员需要提前告知患者在采集前,尽量不要进行跑步或者打球等剧烈运动;若气温过高在采血时患者需处于凉爽状态进行采血,气温较低则需要等患者身体暖和后进行采血。同时医护人员在分析血常规检验结果中,需要结合不同患者的生理情况对其病情进行诊疗,有效减少不同的生理情况引起的检测误差。

2.4重视技术人员培训

开展严格规范的岗前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投入到工作中。可以借助讲座、实操训练以及集体讲课等方式进行定期培训,其培训对象包括验血人员、采血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等,培训内容包含血常规基础知识、技术原理、基本操作以及仪器使用和保养等,使得相关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整体检验水平。

2.5选取最佳采血时机和采血部位

由于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活动情况和血液采集时间等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选取最佳的采血时机可以减少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差错率。若对一些非急诊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则可固定于一个时间段内进行检验,比如白细胞数值在早上和下午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部分非急诊类的患者来说可以固定一个时间对其进行血常规检验。同时采血工作人员需要正确、科学地选取采血部位。研究发现采血部位的不同会对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静脉血检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显著优于动脉血,应用血液分析仪检验时两者差别比较明显,故临床多应用静脉血为血常规检验进行采集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