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

连瑞新 李绿原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混凝土建设施工是当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主要应用于各类民用建筑,产生相应的性能。在很多工程施工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必须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所以必须保证外加剂对水泥有较好的适应性。目前工程建设中,大量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强,难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实体;外加剂;水泥适应性;改善措施

引言:

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在城市民用建筑的实施中需要满足更高的要求,以减少实际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混凝土施工而言,外加剂能有效提高工程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因而在实际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作为目前使用最多的建筑材料,其工作性能与外加剂有直接关系,外加剂的加入可以改善混凝土的许多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掺合料和水泥适应性低的问题,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分析影响混凝土适应性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既可优化材料的基本性能,又能有效地降低混凝土后期的病害。

1在混凝土外加剂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混凝土外加剂在施工前应进行合理的设计。为了更好地满足混凝土结构强度的要求,需要调试预先设计的外加剂,根据现场环境、地理条件,反复调试,确定最合适的混凝土外加剂配合比。其次,在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时,经常要进行适当的混合。然而,在配料搅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导致搅拌后的混凝土不能满足结构实体的强度要求,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失稳。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进一步控制搅拌时间、搅拌方式、搅拌后检测配料,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同时,施工企业还应注意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使外加剂与水泥的性能尽可能相适应,并在施工单位规范了掺量。可大大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满足建筑物的强度要求。

2进一步改善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混凝土原材料的成本虽然相对重要,但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同样重要。只有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才能更好地提高水泥的适应性。同时,混凝土掺合料的实际要求必须与水泥的适应性相适应。只考虑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忽视了水泥的适应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失稳。此外,还需进一步检测混凝土中掺合料的质量是否合格,并进一步测试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以检验混凝土与水泥的适应性是否满足强度要求。配制的所有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也要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符合强度标准。为保证结构强度试验准备,在检测混凝土结构强度时,应采用多种试验方法。根据该模型,需要对混凝土结构的楼面厚度和砂浆性能进行测试,以充分保证混凝土结构实体的稳定。

3影响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管理控制中的主要因素

因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调节过程较多,混凝土结构质量容易出现问题。首先,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掺合料与水泥的适应性对工程的实施与完成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混凝土掺合料与水泥适应性要求的配料质量及相应的操作设备,对混凝土结构实体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混凝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会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程质量。此外,混凝土结构实体的施工质量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将每个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分项工程,每个分项工程由不同的施工单位负责,而每个分项工程在施工程序、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等方面都会有差异,这就使得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相适应的不确定性增加,使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难以控制。

因此,在制定外加剂水泥适应性施工方案时,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制定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计划。此外,还要设置专门的工程监理人员,严格监督施工人员是否按施工质量控制计划执行,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此外,混凝土施工单位也不能清楚地了解混凝土结构实体施工单位不仅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管理,而且要对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技术进行管理。此外,建设项目施工单位要进一步调整帮助工程顺利完成的各个施工企业单位或相关部门,这些往往是施工单位容易忽视的地方。此外,混凝土结构实体施工单位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方法不科学,可能造成利益的损失。

4适应性改善措施分析

4.1适应内容认识增强

加强两者的适应能力,首先要提高对两方面内容的认识,充分认识提高二者适应能力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对有关部门进行系统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影响两种适应性的相关参数及其相互作用。为了提高影响因素的直观性,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学分析模型,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调整生产标准,重新组织水泥及外加剂的生产工艺,提高材料的适应性。

4.2外加剂的优化

前面已经提到,混凝土搅拌所需采用的外加剂种类、不同外加剂对水泥材料的适应性有较大的差别。在选择上述减水剂的基础上,比较了两种减水剂的综合性能,发现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材料的适应性强,选择合适可以弥补其不足。掺合料的使用增加了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减轻此类问题的不利影响,可与缓凝剂联合使用。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具体的添加比例,并结合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混合料进行调节,以改善外加剂的使用效果。

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管理机制不完善,使得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主要表现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单位中,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存在着一种属性,给施工质量带来了极大的隐患。砼掺合料及水泥适应性施工管理应同时调动多个部门、各部门共同努力,共同完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施工的有效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其它部门的优势,将各部门的管理强项融入项目管理之中,最终实现项目的效益与双赢。此外,由于配合不足造成的重复劳动可以进一步减少,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施工单位既要完成工程管理工作,又要协调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适应性所需的技术。根据水泥适应性对混凝土掺合料的工作工艺要求,施工单位应派至所需技术岗位,进一步减少技术人员不能合理调配的现象,有序地开展项目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周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利益。

4.3调整水泥质量

在掺和水泥的适应性分析过程中,水泥材料的质量也是改良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因素。特殊调整过程中,首先做好各生产环节的控制,按照既定的工艺进行原料生产,以确保材料生产符合质量要求。二是可参照建立的数学模型控制水泥熟料中C3A含量,使粉磨在合理范围内,减少水泥与外加剂的接触面积,提高水泥搅拌后的塑化效果。第三,控制水泥料出厂温度,搅拌前应测量水泥芯温,以提高混凝土最终成型质量。

4.4优化搅拌工艺

混凝土搅拌工艺按外加剂的加入顺序可分为两种:先搅拌法和后搅拌法。以后期混合法为例,搅拌过程中需要进行加入量的计算,通过前期建立的数学模型实现定量计算。配制过程中,应根据物料的具体配比,如外部温度、混合环境的湿度、原料变化等。并需提前计算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监督,使混凝土搅拌按既定要求完成,从而提高材料间的适应性,提高混凝土材料成型质量。

结束语

总的来说,影响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适应性的因素很多,如水泥品种、外加剂、搅拌工艺等。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提高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和耐久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掺合料对水泥的适应性需要不断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结构质量。

参考文献

[1]翟海峰,刘三明,杜鑫.混凝土性能改善与水泥、外加剂适应性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16,47(20):45-47.

[2]沈国兴.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