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实现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实现路径分析

马桂兰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平安小学 青海 海东 810699)

摘要:新教育思想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已不单将知识的教授当做核心,而是基于综合培养以及长远发展的角度设立的新教育标准,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则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要求教师能够以学生为根本,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以有效发展,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提高。据此,本文以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为例,结合“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展开分析,以构建更具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四年级数学;路径

引言:

数学的学习是以在学生不断的思维探索中而实现的,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思维动力,在思维的高速运转下逐渐将知识深入剖析,从而获取知识信息。因而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则需将以往的教学方式作以转变调整,让学生先行自学,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指导,以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有效的融入学习过程当中,在其高度进入学习状态中实现知识的深度学习,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 以导促学,课前先学

在“先学”的实施过程当中,结合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及认知思维等综合素质水平,教师则可在其自主学习中给予一定的帮助与引导,促使学生的先学能够提高效率,在培养和锻炼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使得班级学生的“先学”内容及成效一致化,为教学进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条件[1]。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为学生明确可供其自学的使用资源,包括教材本文、拓展资源,以及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等等,让学生结合可利用资源展开自主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具体明确的学习提纲,并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则可设计自作动态影视形式的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微课的观看学习,增强对于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内的学习任务,为课堂学习铺设良好的前提条件。例如,在学习“升和毫升”部分时,教师则可在微课中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导入并制作内容,让学生在实验的观看中逐渐提升知识探索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让其利用家中的相应资源如大小不一的水杯、水壶等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进而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①什么是‘升和毫升’?它们的作用是什么?②生活中哪些现象都体现了‘升和毫升’?它们有什么特点?③1升有多少?怎样判断1升水的容量?④升和毫升的关系是什么?怎样互相转化呢?”等,当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之后,再在网络学习平台系统进行自我测验,这样,教师则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数据信息,以便于更好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及方案。

  1.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先学”不仅存在于课前自主学习,同样亦需要教师将其落实于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情境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展开学习。同样,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亦是必不可少,但须注意引导的适度性,以提示指导等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先学中顺利进行[2]。例如,在学习“运算律”时,教师则可为学生呈现一组题组,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解决、思考和分析,比如,“①运动会上参加跳绳的男生有28个,女生有17个,踢毽子的女生有23个,跳绳的有多少人?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②判断两道算式是否可以写成等式:(33+12)+18和33+(12+18);(45+25)+16和45+(25+16)③计算29+46+54;65+79+21”等,进而让学生逐步探索其中的规律,将先学的意义价值充分落实。在此过程当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可将自身的引导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有效发散,比如,“你的解决策略是什么?小组中的解决方法是一样的吗?哪种方法最简便高效?通过题组的解决探究,你们获得了哪些结论?题目中的解题策略是否有相似性?”等。通过教师的指引,学生的自学效率则能够有效提升,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能够更好的提升。

  1. 以学定教,优化提高

“先学”的程序完成之后,则需要由学生将其学习的成果进行反馈,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则需结合学生所反馈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进而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个别化问题进一步设计于课堂之中,让学生利用其错误资源展开二次思考探究,以帮助学生将重难点部分的问题顺利突破。例如,在“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中,学生在试商期间存在较高的出错率,教师则可将具有典型的错例展示给学生,进而让学生进行讨论辨析,并适当的进行点拨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这一部分内容,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其次,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方法的掌握尤为关键,亦是学生在先学环节中探索的核心,因而在“后教”的环节中,则可带领学生针对于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概括,与学生一同将方法提炼总结出来。比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教师则可将学生汇报的内容书写在黑板上,进而引领学生归纳其中的规律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呈现具有挑战与开放性的新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以实现学习成效的优化提高,使其更为深刻的将知识吸收和运用,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1. 结束语

结合新课程的设计理念,教师应积极探索与之相应的创新型科学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落实,让学生在主动有效的学习参与中,不断的获得锻炼与提升,在知识的汲取中实现能力的双重提升。其中,“先学后教”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亦是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及原则,教师在教学执行期间,则可通过引导辅助的方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实现,进而依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教学指导,将“先学后教”切实践行于教学之中,实现教与学质量效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靖.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先学后教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1):2.

[2] 胡尉能. 新形势下"先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构建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 000(015):23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