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农村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效性研究

韦洁燕

广西梧州市下廓小学 广西 梧州 543000

摘要:由于学生处于中小学阶段,作为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在人际交往、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控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重要的人生成长阶段,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不可否认,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资源要比城市差很多,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长远来看,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缺失,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如何立足实际,提出有效教育建议,无疑是当前农村教育教学工作者最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

根据对周围的农村小学的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形式是以讲授式的讲座和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的。与数学、英语、语文等课程的教学方法相比,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比较单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对教学方法中的讨论、实践、应用、问题引导等不能够灵活的运用。

2.教学效果不佳

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特别容易出现抑郁、自卑的情绪,且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欠缺,从而导致老师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而会在解决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上需要的时间较长,最后导致效果不佳。

3.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性不强

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大部分是兼职,老师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投入时间较少,专业知识的储备量不足。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用何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并吸收的研究不够。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优化师资配置

农村小学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加大资金投入以引入专业的心理教师,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是小学生校园生活中的主要领导者,其言行举止及心理状态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做好榜样之外,还需要在心理教师的协助下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及帮助。

2.加强家校共育,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家庭与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两大阵地,要消除留守儿童的厌学心理,学校与家庭应加强联系,实行家校共育。如教师要多走访调查留守儿童家庭,教给家长正确的育儿方法,确保他们可以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同时,要引导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正确认识孩子出现的厌学情绪,不能放弃或急躁,更不能打骂、斥责他们,而应定期与孩子谈心,倾听孩子内心的烦恼,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疏导。此外,教师应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沟通,积极反馈学生的在校生活、学习情况,以便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成长动态,进而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还是需要由专业的教师来完成。

为此,农村小学可以设置一个“爱心谈话室”,让心理教师帮助小学生舒缓心理上的压力,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趣味性较强的心理健康小游戏。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也绝对不容忽视,工作之余也别忘记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乡村小学的心理教师到省市学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先进的心理健康教学经验,从而结合实际,帮助农村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为了鼓励更多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到农村工作,学校也可以积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奖励,都能有效调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积极拓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纷纷涌现,不仅丰富了学科教学的方式,同时也促进了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而在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也应积极的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的方式的拓展,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首先,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通过这种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能使学校结合本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课程的教研,使学生在这种教育形式中,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系统的学习与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其次,班主任教师还可以将心理健康的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中,实现自身不良心理的排解,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成长。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应与各个学科的科任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传递给科任教师,使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中心理健康因素的挖掘,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渗透教育。再次,班主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外教学活动,如班级篮球赛、运动会,校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这些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得到学习中焦虑、紧张情绪的缓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积极进取心态的形成,实现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最后,学校还应注重对心理咨询专业机构的构建以及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引进,使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重的学生,能够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咨询以及专业人员的引导与治疗,实现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以及不良心理情绪的排解,从而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5.发挥社会价值,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为消除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厌学心理,农村小学还要积极联系政府部门,推动政府部门加大在农村小学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例如,可向政府申请留守儿童教育补贴,减轻留守儿童家庭经济负担,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此外,还要注意发挥社会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如可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重点宣传,促使留守儿童家长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儿童教育中的责任与作用,或者也可以在相关教育版块上宣传一些教育技巧、经验和方法,帮助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升育儿素养,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

6.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活动

针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例如,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或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专题讲座以及校园内准备心理健康图书角等,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这些活动还能够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使其不断强化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也要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小学生提供养成健康心理的成长环境。对于班主任来说,这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希望小学生可以健康地成长,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走好今后的每一步,同时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曾松.农村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2]赵松柏.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7):23.

[3]孙建辉.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