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莫金彩

肇庆市 广宁县第三小学,广东肇庆 526300

摘要:现在从小学开始,人们就开始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语文要素的培养,能够让他们在学习之前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习得学习方法,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也能对文章内出现的信息提出疑问。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要素;阅读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还能领悟到人生的内涵,最终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教育目的。而将语文素养融入阅读教学中,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活动。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虽然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方式已经得到了很大完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教师虽然适应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但在教学方式上却没有全面转变,还延续着以往的填鸭式讲课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依然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另外对于语文学习目标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偏差,很多语文教材多以识字识词为主要内容,对整个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不够重视。但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道德素养,目前教师所遵循的教学目标并不能与人才培养的规范相适应。因此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2 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才的要求由原来的单纯看技术,逐渐发展到了素质与技术并重的阶段。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加以培养非常有必要。

2.1 结合语文要素,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所谓目标,就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能够对我们产生指导并推动我们前进的东西。语文素养的养成,也是一种语文学习目标,它能够对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做出规定。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也需要在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把握。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与了解教学内容的特点。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时,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并在确定学习内容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调整;其次,由于教师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龄情况拟定教学内容,比如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不需要再对文章中的生僻字进行重点教学了,而是需要培养他们进行阅读后的理解与思考能力;最后,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语文要素本身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学生只有进行语文阅读时清楚地了解各个部分的内容,并在完成阅读后将各个部分有效组合起来,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2 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

学生不能只依靠课上的读物来培养阅读习惯,还要阅读一定的课外读物,通过独立阅读来培养阅读的习惯。教师首先要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不要一味地追求读物的质量,适合小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可以多方面推荐,不一定非要是文学方面的,每个领域都可以进行推荐,符合小学生自己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进行自主阅读。其次,教师可以每周让学生做一次阅读笔记,让学生摘抄课外读物中优美的词句,从而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自己的兴趣,最后,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3 对单元语文要素增强目标意识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老师要引领学生对整个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概况出这个单元所以课文的基本特点,增强学生们的目标意识,清楚的知道在这个单元要着重训练自己的什么能力,才能在阅读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去阅读,有目标的去寻找想要的答案,这样既不缺乏乐趣性,也能使得学生们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第三单元的教学中,不管是《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还是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要素都是传统文化。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就应该提前跟学生们交代,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通过各种方法了解中华传统节日,这样在教学中就能简易又有效了,还能以此提高学生们对语文要素的掌握。

2.4 组织学习总结,巩固阅读效果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发育的还不够完全,又受到小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的限制,因此他们在学习进行总结的能力也比较弱,所以教师在完成阅读教学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这样他们就能够在总结中获得进步。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结束后,可以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行回顾自己的阅读过程,并对自己的阅读行为进行反思,然后采用同学之间交流讨论的方式,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鼓励的方式,例如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阅读充满信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喜欢上阅读后,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2.5 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足,不仅不能学习到基础知识,还会降低学生的阅读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营造问题情境。如教师可以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阅读。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改正,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不仅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

如在教学《方帽子店》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问题:“大家是否见过方帽子?如果有一家只卖方帽子的店,这家帽子店最后会有怎样的结局?”通过设疑,教师可以营造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边阅读一边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阅读更好地解决问题,还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6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训练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每一单元的阅读训练结束后,教师可以找一些与单元文章主旨相似的文章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训练。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不仅能学习课本中所有的文章,还能拓展课外阅读的数量。另外,由于文章是经过教师挑选的,与单元文章主旨类似,学生学习起来会较为轻松,并且可以运用到刚刚学习过的知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可以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训练,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对于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重点进行指导练习。这样也可以方便教师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 结束语

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强语文要素,这不仅仅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努力的,还要家长的参与,家长的支持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佳助力,这是老师们在施教过程中尤为需要注意的一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阅读的魅力所在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高峰.基于单元要素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4):18.

[2]林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三个要素[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3):57-59.

[3]汤岚.落实语文要素 推进单元教学——浅析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落地的教学策略[J].智力,2020(2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