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条件下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发展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产业升级条件下企业 "实验室经济 "模式发展与管理

胡科萍

绍兴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浙江绍兴 312300

摘要:通过搭建“实验室经济”这样一个资本-技术-项目-人才共同融合的平台,不仅有利于从技术到商品的孵化,还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创新体系、加快可持续发展。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实验室经济”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发展状况,以及该模式对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影响,分析了企业发展实验室经济应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产业升级;实验室经济;技术创新;技术优势;聚合效应

引言

熊彼特指出,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通过这种新组合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能力,而企业是创新活动的灵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宏观国家层面到微观企业层面,都已清晰地认识到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升级缓慢、出口部门过度增长和内需乏力等。

1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内涵

1.1从制造到创造

企业竞争力主要源于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我国企业在过去的发展中,主要拥有的是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少之又少。即我国企业只是拥有创造价格差别的能力,而在创造产品差别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这种状态决定了我们只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制造和创造有本质的区别,制造被控制,而创造却有控制权;制造是被动的接受,是复制的机器,而创造却是主动的产生,是产品的源头;在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上,制造只能获得很小一部分利益,而创造却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主导权。在我国大力倡导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过程中,企业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技术战略领航、技术创新支持、技术优势打造则是重中之重。

1.2从经济到经技

企业要想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企业领导者必须发挥决定性作用。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观和管理思维对企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思维通过行动决定绩效。当今,新经济、新组织和新员工的环境要求领导者不仅要关注经济,还要关注技术。无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抑或是教育类企业,乃至养殖业企业等,都需要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中挖掘企业潜力,开拓市场,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并确保相关利益群体的收益。因此,企业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的管理思维亟需实现从经济到经技的转变。

1.3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

企业“实验室经济”模式是指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通过自主研发或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掌握核心技术,打造技术优势,并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进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传统创新、高新技术创新和混合型技术创新。“实验室经济”模式可以投入较高,也可以投入较低;可以针对核心技术进行投入,也可以针对非核心技术进行投入。例如绍兴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从事食品、纺织品、棉花、羽毛羽绒、化妆品等产品及其原料的检测业务。2003年首次通过CNAS认可,现授权开展11大类,1058个标准,1120项目的检测,属于传统投入较小的非核心技术创新。

2实现路径

2.1外部环境

(1)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主要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主动是指政策还未对“实验室经济”模式敞开大门,被动是指当地政府已经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前者,企业领导者要主动争取;后者,企业领导者要积极响应。无论哪种情况,争取政府政策支持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2)把握市场方向,使技术开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实验室经济”,市场是导向。无论是高智力的科技产品,还是富有技术特性的生活必需品,都需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以在动态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据资料显示,很多技术成果转化速度慢或得不到转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开发没有以市场为导向,脱离企业需求。领导者要培养敏锐的市场嗅觉,及时掌握信息,选择与本企业发展相关联的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3)利用科研院所优势,联姻共赢。由于研发投入巨大,风险很高,与科研院所联姻是企业发展“实验室经济”的有效途径。企业领导者应积极搜集相关信息,扩大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帮助企业提升对科研院所的吸引力,使自己成为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的媒人”。

2.2内部环境

(1)企业战略支持。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以未来为导向,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作出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筹划和谋略。实现最大化价值是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领导者,首先要分析、考量企业是否从内外部已经具备了发展“实验室经济”的条件,如果已经具备条件,又有发展“实验室经济”的强烈诉求,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就需要从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不同层次出发,考虑采取哪种研发策略以及如何与其它机构或企业进行竞争与合作,从战略高度支持“实验室经济”的执行,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显著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绍兴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拥有实验人员3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名,硕士研生6名,中级职称人员10名。实验室配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微生物鉴定仪、日晒仪、红外光谱仪等300多台(套),设备总值(原值)3100多万元,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内部环境。

(2)打通融资渠道,保障研发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实验室不仅是进行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场所,还直接承担着将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责任。企业一方面可通过内源渠道,利用自有资金积累力量,等待时机发展“实验室经济”;另一方面可通过外源渠道,直接或间接获得资金,如争取银行贷款和吸收风险投资等。

目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信誉较低、缺乏担保和人才匮乏等原因,融资十分困难。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需要银行等资金持有机构放宽限制,更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的强大和发展。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担保力度方面尤为欠缺。外源渠道主要是股权融资,而我国的创业板才刚刚起步,且只针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往往很难达到债券发行的额度要求,一般很难实现。

(3)完善机构设置,提升管理能力,使组织与战略相匹配。①组织文化。组织、管理与战略相匹配是实施“实验室经济”模式至关重要的因素。实施“实验室经济”模式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一种变革。一般而言,组织面对变革大多都会抵触,无论是文化还是员工。因此,领导者在实施“实验室经济”之前应下大力气对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作出调整,在确保内部环境达到“形神兼备”时再实施变革;②机构设置。机构设置的方式有3个出发点:产品、专业和研究方向。例如绍兴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方米,配有恒温恒湿室、已备案的微生物检测室(P2)及负压PCR室。微生物实验室176平方米,配有荧光定量PCR仪、自动核算提取仪、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等,有效的完善了基础设施,设立了更加全面的组织机构.

总结

经济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技术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的手段和方法。经技是在新经济、新组织和新员工条件下,领导者应着力培养和炼就的思维管理模式,是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实验室经济”模式是让企业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从技术到商品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克林.企校合作实验室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0):251-253.

[2]杨娜娜,张长生.借鉴国外管理经验,更好发挥广东省大科学装置作用[J].探求,2015(01):104-109.

[3]毛传阳,孙昌宇.美日韩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