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生态修复建设对策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6
/ 2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生态修复建设对策浅析

罗大梅

册亨县林业局 贵州省黔西南州 552200

摘要:林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行业,每年都会为社会创造出极大的经济效益,发展林业产业,可以有力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具体介绍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林业修复建设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林业生态修复建设;对策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不仅影响至经济发展,决定着环境保护建设,同时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下,如何对林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使其能够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这是目前经济发展中必须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生态发展,坚持生态文明的原则,构建符合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的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发展同时,积极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极为重要。

1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1. 引入外界资本

当前,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主要作用于产业内部,由于该产业具备较强的整体性,完全由产业内部人员承担所需要的各项资金,对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有必要构建多元化的林业产业资本经营体系,通过引入外界资本,提高产业的资本水平,满足当前林业产业发展中大量资本需求,降低产业发展的资本压力[1]。第一,在多元化产业资本经营体系建设中,需要对整体生产过程合理分解,将林业产业内技术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流程单独列出,使各环节资本能够暂时独立,进而构建多元化的资本体系。第二,林业管理人员应对外积极寻求合作,寻找专业对口、资本充足同时具备合作意向的组织机构,让其承担相关资本的管理运作,实现引入外界资本的目的。例如:某林企在发展中,将技术培训的流程单独列出,采用合作的方式选择一家专门从事林业技术教育培训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由该企业出资负责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林业企业不再需要承担技术培训需要的资本,有效降低了林企的运营成本,还能保证全员参与,促进产能和质量得到提升。

    1. 调整产能结构

林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带来的供求变化会间接造成产能过剩的问题,林企在结构调整中应将自身的产品结构分成多个板块,从不同角度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产能作用,化解产能过剩这一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市场供求变化对市场需求的渠道没有造成限制,受到限制的只是单一渠道的市场需求量,这就说明该限制为纵向限制,不会出现横向限制。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就是在结构调整中保持横向发展。林业企业需要对产能结构优化调整,不仅向市场提供林木等原有强势产品,还要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形成多元化的产能结构。随后将产能结构再次分化,给不同的市场消费群体提供不同的产品,在横向上加大产品供求量,与市场需求进行全面对接,可以有效解决产能过剩这一问题。例如;某林企的主营业务为树木原料,由于受到供求变化的影响,每个季度有30%左右的产品出现滞销,说明该企业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需求。随后,针对滞销的原料问题进行开发,推出了植树造林服务和木质工艺品两项新业务。说明该企业已经在市场经济中做到了横向发展,实现与这两项业务的市场群体用户进行对接,成功解决了产品滞销这一难题,确保产能满足市场供求。

    1. 应用先进技术,

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后必然会带来经济管理的难度增大问题,针对难度极高的工作,继续采用传统方法来处理,就会给产业经济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林业产业需要注重先进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依靠技术效能实现降低经营管理的难度。当前在林业产业中已普遍应用大数据技术,管理人员将企业内经营管理内的相关数据导入该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全面获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数据的主要特征、关联度、关系等内涵信息,管理者可以直观掌握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现状,并及时作出科学、合理、客观的决策,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例如;某林企在引入大数据技术后,在应用中全面搜集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环节的数据,主要包括经济生产总值、产出项目及各项目的产出数据、投入各项目的经济数据等,将这些管理数据录入大数据系统后,系统会将这些数据自动进行全面整合,形成完整的数据关系网,同时对数据特征进行深度分析。管理者根据具体的分析结果即可了解各项目的经济投入及产出数据,针对经济投入良好,但产出总值达不到预期的现象,及时进行分析判断,找出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今后发展中,拓宽经济产出的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2]。由此可见,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替代部分人工,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

2 林业生态环境的修复措施

2.1 加快绿色工程建设

绿色工程是指将林业培育和更新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应用林业资源,实现全民绿化的终极目标;在山区、江河湖畔的上游地区、沿海地区积极实施退耕还林,从根源上逐渐修复已被严重破坏的环境生态系统,促进农牧业的发展水平和生态质量得到提升。

2.2 改善和优化林业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林业发展中,不少先进的林业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有力推动了生态林业的发展,改善和优化了林业结构,能够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此项工作前,要详细调查林业方面的产业结构,对得到的具体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从中寻找出林业产业之间的特殊关系,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还促进林业种植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技术手段推进林业产业实现创新发展,使森林资源能够快速地再生发展,保障林业产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各地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建成完整的产业链,有效提升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林业部门在工作中要重视吸收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为实现发展生态林业提供人才保障。

2.3 优化林业生态系统

全面加强对林业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可有效减低发生洪涝灾害的几率,在实现保持水土的基础上,在整体上积极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全面优化林业生态系统,目的是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并加大修复工作,提高森林资源的再生能力,保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产模式,促进林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给民众提供出适宜的居住环境。

2.4 发挥林业技术优势

为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及时转变经济模式,将林业产业作为优势产业。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使森林资源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其再生和自我修复的能力。通过政策落实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避免林业资源出现浪费,开发应用更加合理完善,最终实现生态修复建设的目的。改善原有的资源发展利用模式,充分考虑林业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使资源与经济之间实现协调发展。具体措施如下;(1)搞好市场调研,加强经济林建设,缩短林业济源的再生周期。(2)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资源利用率,改变资源利用方式,逐步转变为高效利用。(3)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旅游及花卉种植。通过科学技术促进林业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完善产业链,使林业资源实现循环利用,保障林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 结语

林业资源及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关部门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推广应用新型林业技术,制定完善的林业发展计划,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保障我国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宝磊.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创新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12): 205-206.

  2. 刘宝磊. “互联网 +”时代农产品营销方法探析[J]. 南方农机, 2020, (5): 91-92.

[3] 李虎, 刘丹. 解析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 吉林农业, 2018, (12):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