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创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4
/ 2

探讨如何创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杨艳 1 李昭晟 2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脚步也随之加快,应当重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体系,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良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兼容性、社会群众对其的认可度以及与经济效益相容的科学性等。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对进行运营管理的内容进行划分,提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成,在具体到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有效措施,为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广大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构建体系;用户需求;具体构成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种极为有效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目前已应用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之中。构建完善且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将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为全国范围内各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有效降低出现交通事故概率、减少道路交通拥堵、避免停车产生的诸多费用、提高无代步工具人群的移动时效性,从而推动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社会大众的健康身体。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需求,安全和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是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主体单位,而作为交通运营管理单位,首先应保障的即是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每个乘客和客运企业进行出行和运营的前提条件,由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第一需求能够得出,即运营安全。同时,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企业在充分保障了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对于经济效益也有着一定需求。企业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高速运作效率、运行有效性等内容都是企业的重点关注内容。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运行指标进行调查得知,在整个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将存在的运行风险问题进行有针对的优化措施,能够将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行管理水平有效提高。满足广大乘客的出行要求是运营企业提供运输业务的宗旨所在,由此也应当关注乘客的不同需求和社会中突出的主要问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需要对轨道运营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运输的设备性能、运行状态的经济性和生产性。设备性能包括对设备的维护维修、设备的使用率、设备的故障率,这也是考察运输设备运行状态的三大要素。运行经济性包括了运行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经济效益能够维持运营企业的良好运转,这也是运营企业的运行目标之一,运输成本和客运收入是运营企业的两大核心要素。运营企业的生产性是包含了列车的故障率、出现列车正点和晚点率、运行图的实际兑现等生产性的指标考核,这类生产性指标对于运营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和运输服务能力有着直接体现。

  1. 广大乘客的出行需求

广大乘客是享受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的对象主体,在选择出行方式时,轨道交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快速、便捷、舒适、环保等。站在乘客的角度,侧重点就是舒适性、时效性、通达性。通达性顾名思义是指道路交通的四通八达,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运营和基础建设情况有较高要求,如轨道交通早晚运营时间与乘客实际出行时间需求不匹配、乘客目的地需求与轨道交通车站选址不匹配等问题,均会导致城市轨道的通达性受到不利影响,乘客此时会重新进行出行方式的选择。而当城市轨道交通的通达性得以满足时,乘客会再度对交通方式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进行考虑。站在乘客角度进行分析,只有将出行的通达性、舒适性和时效性进行三位一体的满足时,乘客才会选择城市轨道交通形式作为自己的出行选择。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服务质量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的第一要素,应当在充分保障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前提下,提供更加优质的高质量客运服务[1]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的主要指标

  1. 科学的整体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设计包括了交通线路网络的设计和项目施工的设计。项目施工设计包括了车站的具体位置、电力的供应、人防工程的布置、环境评估方案、线路的埋深情况、自然景观的布置、融资计划的合理性、车辆段的具体位置等内容。交通线路网络的设计包括了建设的规模大小、交通线路的走向、建设的时间顺序、交通网络的整体结构、交通线路的程度等[2]

  1. 经济效益的分析工作

对轨道交通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工作,对于运营企业的正常运行有重要影响,但无法对轨道交通项目建成后,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的深远影响进行评价,对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影响也无法评估。由此能够看出,一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成和落实,不但要从其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还应当从其后续对社会的宏观影响判断其经济效益,这种宏观影响不但有利于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能够将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1. 轨道交通项目的施工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施工建设包括了与施工团队签订的合同管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施工工程造价把控、施工工程的进度和施工质量、施工效率、施工项目的变更、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施工资金的支付、工程竣工后的验收过程等内容。在进行轨道交通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施工产生的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拥堵、施工的噪声影响、施工场地的沉降、出现的扬尘残渣、施工地下管线的移动等内容对于施工周围居民,进行正常工作和生产生活的影响[3]

  1.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把控规划项目工作

规划项目工作涵盖了由法律部门、经济部门、技术部门和国家政府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项目团队,由项目团队负责编制投资的研究报表、轨道交通的线路网络规划、风险的评估和预测报告、初步的项目可行性报告、资金估算报告、融资方案报告、投资项目研究报告、施工团队委托设计、拆迁区域报告、投标招标报告和设备材料采购资料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项目工作是进行决策的最主要环节,这一规划项目是否合理会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可持续性和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直接影响。由此,应对规划项目工作进行合理把控,工作人员应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将经济项目工作进行认真核对和合理评估,将技术部门的工作完善落实,相关的法律工作人员应当对有关法律法规有全面掌握和了解。

(二)强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连贯性

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运行模式和效果进行分析,重点考虑轨道交通项目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应对编制列车的运行图表、客流量进行预测和调查、车站接发列车的时间和调度、车辆票务的管理工作、环境保护的系统管理、进行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车站周围的引路标志、轨道交通和公交线路的接轨车站周围的疏导道路等内容。应强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连贯性,使其整体性和系统性得到完善。

  1.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养,重点提高其对信息化技术的操作水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人工售票业务、自动售票业务、列车经停播报信息等内容都需要较高的操作水平和计算机技能,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以人为本,将整体工作人员的工作业务水平进行提升,从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良好发展。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较快,在全国范围内都已形成了庞大的轨道交通线路网络,在构建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当从全面角度出发,从运营企业角度、社会影响角度、乘客需求及政府部门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依据现有的标准规范构建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所服务。

参考文献:

[1] 尹治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理念创新分析探讨[J].数字化用户,2019, 025(001):259.

[2] 张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人因风险及其评价体系[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000(012):64.

作者简介:姓名:杨艳(1989.0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云南曲靖,学历:本科;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运营管理。


[3] 王晓利.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19, 17(06):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