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建筑的标准化探索——以恩施、十堰地区思源实验学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3

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建筑的标准化探索 —— 以恩施、十堰地区思源实验学校为例

吴健

武汉地铁汉正街置业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63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建筑标准化的时代背景下,香港言爱基金会为国家贫困县市捐建思源实验学校。本文以第六代恩施地区和第七代十堰地区的多所思源实验学校为例,阐述了校园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从规划设计标准化、单体建筑设计标准化、用房标准化三个层面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教育建筑;标准化;思源实验学校


前言

香港言爱基金会由香港商人邢李源于2006年投资设立,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级贫困县市及地区捐建思源实验学校。按基金会设立的标准,对每所学校捐助1000万元人民币,其余建设资金由当地政府负责筹集,建设用地也由当地政府负责供应。

言爱基金会与笔者曾经的工作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笔者在参与湖北省恩施地区和十堰地区思源实验学校的设计之前,曾跟随工作单位组建的考察团队参观了已建成的湖北省黄冈市英山思源实验学校、罗田思源实验学校。随着湖北省各贫困县市及地区的积极申请,言爱基金会分批与各县市级政府进行磋商,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约,随后开展思源实验学校的研发和建设工作。


1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1.1义务教育

我国自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已历经三十多年,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因其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的特点,被普遍认为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义务教育的推广和实行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2教育规划纲要

2010年国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该纲要对上一个十年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文件依据,是取得阶段性目标的重要保障。

1.3深化教育改革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人把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到国家重大问题层面,体现了国家对当前教育发展的高度关注。

学校标准化建设首先就是要研究校园规划建设的标准化,需要建筑学科与相关学科协同研究。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教育基本规律,是进一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


2校园规划建设

2.1学制

教育建筑可按入学年龄分为幼儿园(3-6周岁)、小学(7-12周岁)、初级中学(13-15周岁)、高级中学(16-18周岁)和高等院校(19周岁以上)等。九年一贯制学校包括小学和初级中学(7-15周岁)两个年龄阶段,本篇研究仅针对此部分对象展开。

2.2规模与选址

九年一贯制学校一般分为18班、27班、36班、45班、54班等规模,对应九个年级则每个年级分别有2-6个班。其中小学每班不多于45人,初中每班不多于50人。根据年龄阶段特点,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超过四层,初中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超过五层,所以九年一贯制学校通常属于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多层建筑范畴。

在选址上,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初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所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服务半径以介于500m至1000m之间为宜。

2.3学校总平面布置与竖向设计要点

首先,根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学校主要教学用房设置窗户的外墙与铁路路轨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高速路、地上轨道交通线或城市主干道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各类教室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m。此规定控制了教学用房与各种噪声源的距离,对校园选址和总平面布置有较大影响。

其次,根据日照的有关规定: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小时;至少应有1间科学教室或生物实验室能在冬季获得直射阳光。各种球类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长轴南偏东宜小于20°,南偏西宜小于10°。日照的要求和体育场地的朝向对校园的总平面布置和功能分区有决定性影响。

再次,应充分考虑当地冬季和夏季的主导风向,适当阻挡冬季主导风向,有效疏导夏季主导风向,实现良好的内部风环境,将食堂等有气味污染的建筑单体设于校园的下风向。

最后,综合考虑利用原始地形地貌创造有特色的校园空间,减少总土方量。可以将不同功能分区设计成不同标高的台地,利用适当数量的台阶或缓坡实现相互连接,尽可能满足场地挖填方内部平衡,同时考虑场地排水坡度在0.3%-0.8%范围之内,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2.4思源实验学校

笔者参与设计的思源实验学校包括第六代恩施地区和第七代十堰地区的多所。其中第六代包括:恩施市、利川市、来凤县、建始县、鹤峰县及黄冈市黄州区六所学校;第七代包括: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等学校。


3功能分区构成

九年一贯制学校一般由教学区、行政办公区、运动区、生活服务区、校园广场等功能分区构成。各分区的单体建筑以不同的空间组织模式组成整个校园。

3.1教学区

教学区包含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其中专业教室包括美术、音乐、语言、计算机教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包括实验室、图书室、报告厅、合班教室、教师办公室等。

3.2行政办公区

行政办公区包含行政办公室、传达室、广播室、卫生室等。

3.3运动区

运动区包含运动场地、风雨操场等体育建筑设施。

3.4生活服务区

生活服务区包含食堂、浴室、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设备用房等。

3.5校园广场

校园广场包含升旗广场、活动广场等。

3.6空间组织模式分类

(1)核心模式

以一个或多个校园建筑为核心,其余建筑围绕该核心进行布置,形成一种发散式的空间布局。该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学校,一般核心建筑为教学楼。

(2)围合模式

校园建筑沿用地周边布置,中间围合出明确的广场空间,建筑之间用廊或厅进行连接,形成可以遮风避雨的环形通路。这种空间组织模式可适应不同的天气气候,方便不同功能之间的联系,使校园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本文中思源实验学校的案例均采用围合模式。

(3)串联模式

以一条或多条线性空间来组织多个建筑,形成串联模式,适用于有一定使用顺序要求的建筑或群体,如博物馆、展览馆等,一般不适用于学校。


4标准化研究

4.1单体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标准化

6131daded33ee_html_9378f2710c047ed3.png 据各县市及地区的建校用房需求,研发设计出不同人数规模的标准化单体并进行匹配。标准化单体包括教学办公楼、图书馆、报告厅、风雨操场、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运动场看台、门房、设备用房等。

思源实验学校总平面规划原则:

(1)教学办公楼必须与报告厅以连廊连接,因为这是一条学生活动的主要通道。学生宿舍一头接报告厅,一头接食堂,形成一个生活圈。

(2)模块不一定是完整的四方形,它可以根据地形和布局的需要进行调整,但沿城市道路周边尽量平行布置,避免空间浪费。 图1 第六代标准思源实验学校

(3)校园广场的尺度,以60m×60m为最佳,长度允许有10%偏差。

(4)尽量预留远期发展用地,并考虑扩建与已建在功能上的衔接。

(5)学生宿舍有两个原型,“一”字形和“C”字形,可根据地块需要互换。

(6)教师周转房可独立于主校园,置于一个较为宁静的区域,且设有独立的花园;也可通过有盖走廊与主校园相连,并在首层设特殊教室。

(7)运动场看台首层设有可供学生穿越的通道,可作为主校园与运动场地的连接,看台座位尽量朝东背西。

根据规划原则,思源实验学校主要分为三大功能分区,其中教学办公楼、图书馆、报告厅、门房属于教学办公区(对应红色标示);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设备用房属于生活服务区(对应黄色标示);风雨操场、运动场地、运动场看台属于运动区(对应蓝色标示),规划通过风雨连廊将教学办公区和生活服务区的单体连接形成围合模式。

6131daded33ee_html_8f892de74eff9e4a.jpg 2 第六代利川思源实验学校总平面 图3 第七代郧西思源实验学校总平面


结语

综上所述,思源实验学校的标准化可分为三大块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依次是规划设计标准化、单体建筑设计标准化、用房标准化。

标准化本身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随着第六代到第七代思源实验学校的发展,校园规划建设的水平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

(1)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更注重结合地形地貌的特点,规划布局更合理。

(2)以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的整体化设计手法,营造更多层次的空间感受,建设过程中的思考围度更加全面。

(3)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优化建筑的围合方式,最大程度方便学生和教职工的教学、生活和运动需求。

(4)建筑模块更加具有整体性及灵活性,各功能建筑环环相扣又灵活多变。

(5)随着时代发展,校园的建设更加反映教育的智能化、信息化及多元化等特点。

(6)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采用,整个校园具有更加安全、节能、生态、环保的环境,整个校园建筑具有更加先进的水平。

思源实验学校的标准化是我国基础教育标准化的一个典型窗口,坚持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建筑标准化的研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4}(01):13-60.

[2]杨勇,李保峰,刘剀,郭亮,毛子骏.适时开展“我国基础教育校园标准化建设”的研究及思考[J].新建筑,2016,{4}(06):138-139.

[3]李鹏,朱德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问题与反思——基于2010年-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数据的测度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01):110-117.

[4]黄旭升.教育建筑的空间组织——以瑞士3所紧凑型学校为例[J].室内设计与装修,2021,{4}(0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