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性教学,培养学生表现性学习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实施创新性教学,培养学生表现性学习能力

姜宏波

如皋市实验初中

摘要:创新性教学是以创造教育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的,在其指导下的针对某一学科教学的新型表现形式,是目前国家为适应现代人才需求而实施的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而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重点之一是“学以致表”。作为学习方式的一种,“表现性学习”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表现,由内而外地主动获取知识。在现代教育课堂上,实施创新性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在表现性学习方面的能力尤为关键。该文对此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创新;学生;教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现有问题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之中充分体会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学科学习和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意识。如此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不仅解决了现有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建立起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在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切合实际,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能力为依据,将情境中的学习思维建立在学生相应的知识水平之上,真正切实地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形成情境教学的多种有效手段和途径,教师应当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这些都将成为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的重要资源。在对教学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对学生的因势利导,从而更加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到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更有利地把握学习根本,养成自我创新的学习思维。

在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情境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并且通过情境的导入,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也能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向,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能促使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产生疑问,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在情境中对问题进行分类和归纳,实现举一反三,从而激发其创新意识。

二、优化课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课堂教育进行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目前教育教学方面的主要方向和核心。因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想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归根到底还是要先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其次,教师要做到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以下展开部分的论述。

1. 发挥媒体优势活跃学生创新思维

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将相应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投入到课堂教育之中,特别是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使更多的活力注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一过程满足和适应了现代信息社会在教育方面的要求,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对多媒体辅助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创设一个更加模拟的教学环境。其中包括教学图像上的动静结合,教学气氛生动积极,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可以在对各个因素如图文声像影等的全方位利用,实现化静为动,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对知识的重难点突出,发散学生思维。

2. 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创造力

学生在教学课堂上能够获取到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因此为了延伸课堂上的知识到实践之中,需要实现对教学实践方向上的创新,并从中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形成主动思考的创新精神。应积极的鼓励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究,学会使用情境进行表现性学习。在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课上留下让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在课后进行讨论探究和验证,并积极去进行实践。这种开放式的实践活动,能够更加容易地随时随地获取新知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地发挥出来。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进行自我决策和活动,使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锻炼和发展,从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获得新的体验并且积累直接经验,最终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自身创造力的目标。

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转变单一地传授知识的教育理念,树立起一个新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的教育观,才能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发挥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所对应的教育功能。实践活动的开展,即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创造力培养的继续,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适时点拨提高创新能力

在现代的教学要求标准之中,要求教师应当起到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在适合的时机进行恰当的点拨显得非常重要。而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当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时,学生只能回答出一点点的内容,不能较为深入地认识问题,或者思考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这时,教师就应当起到点拨的作用,在从学生的认识方向和角度上,进行相应的启发诱导,使其对问题和知识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当学生遇到较为困难和复杂的问题时,往往会感觉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应为其点拨出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了错误认知时,如果教师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否定,这不仅难以使学生真正信服,也不利于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无法找到出现错误的根源所在,应当在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点拨后,使学生转变到正确的认识上来。

在进行点拨时,应当注意点拨的角度和方向,应当符合问题本身对学生思考的要求,符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简要精准地表达出所想要传递给学生的内容。在点拨的时机上,应当选择在学生认知出现了似懂非懂的状态时进行恰当的点拨,点拨的或早或晚都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提升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最后,教师在进行点拨时,应当是教给学生继续探索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方向,从中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体验成功使学生爱创新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度的失败和受挫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过多过度的失败体验,会使学生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导致学生对学习课堂知识失去兴趣,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对自身的学习不再充满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现象。因此,在当代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相应条件,帮助学生能够在学习上体验到成功和进步,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创新的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加强他们对自我的肯定认知,用体验成功的手段促进学生们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爱上创新。

相关研究表明,当教师对学生抱有较高期待,并且经常对学生通过态度和表情上给予更多的辅导和赞许时,使学生能够得到内心的鼓舞,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能够给教师更大更多的积极反馈。同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水平差别较大,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同样地要求所有学生。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创设相应的条件,有助于每一位学生进行自我表现,最终体验成功,感受获得成功和自身发展的积极情绪,使学生们更加积极地进行创新。

四、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感受知识的出现、发展和变式。从各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主动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并且善于发现的创新精神的目的。将创新的课堂内容、教学模式和创造性的环境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山东省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创新教育,2001,(1).

[2]韩清林。自主学习教学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00,(5).

[3]吴也显。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J].教育研究,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