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相分段法在低压台区线损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分相分段法在低压台区线损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宋华云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北川羌族自治县供电分公司

【摘要】:在本文中,首先针对分相分段法进行了简要地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低压台区线损治理现状,研究并探讨了分相分段法在低压台区线损治理之中的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分相分段法;低压台区;线损治理


1.引言

在电力系统之中,对于线损问题,应该将每个供电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作为依据,对所获取的线损实数进行充分利用,科学合理地展示出供电网络的安装及其设计情况,同时,还能够将企业的综合水平良好的体现出来。在对相关管理工作进行开展期间,有关工作人员应该结合线损设计的具体情况,对整体管理的模式进行应用,从而使供电企业配电质量及其水平得以切实提升。

2.分相分段法概述

2.1分相分段法

现阶段,在我国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对于关口表来说,其主要是控制三路分支,所以假设其中某个线损有异常问题存在的话,就需要系统、全面地排查三路分支。如此会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以很大程度上的增加,并且还会影响到工作开展的效率。而分相分段法主要是进一步地区分三路不同的分支线路,之后,将每条不同的分支线作为一个台区,在开展线损检查工作期间,通过采取人为操作的方式来区分线损异常情况,对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用来对具体的排查工作进行开展。对分相分段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能够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以极大降低,对于时间成本、人工成本的节约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分相分段法的要求

在对分相分段法进行应用来对有关工作进行开展期间,对于低压台区中的计量总表来说,需要具有单相计量的能力,也就是对三只相同的单相电能表或者是三相四线制电能表进行应用。如此能够与各相各段中低压电用户相结合来对相应的分类工作进行开展,对抄表工作进行定期进行,并对用户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来对相应的管理工作进行展开。在对分相分段法进行应用开展监控工作期间,需要对线损台账进行建立,对相关的记录工作进行做好。为了能够对各个区域之中的用户进行单独电能表的有效对比,更加快速、准确地对线损故障问题进行确定,就需要将分相分段法合理的应用在低压台区线损的治理工作之中。

3.低压台区线损治理的现状

3.1系统建设情况

与当前实际相结合,目前我国已有很多电力企业建成分相分段系统,并针对其性能及系统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进一步地完善。从单独的配电站到各个地方,为每个用户提供电力,在流程方面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而且线损的全面管理已经逐渐形成。除此之外,对智能记录的方式进行利用能够促使信息收集工作的效率得以提高,为后期营销工作的开展制定可行的措施,特别是对于配电线损的管理与设计方面,应对更加科学合理的信息进行提供,从而使企业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3.2线损的基本类型

与过去的工作相结合可得,线损情况主要分为人为线损与技术线损两种类型。对于技术线损来说,由于线路与设备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该种类型的线损是难以有效避免的。例如,在变压器之中,铜损与铁损问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其会使接触电阻发生很大程度上的变化,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会致使电网设备出现发热与电压下降等问题,从而最终造成电能损耗程度加重。此外,人为线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人为窃电、漏电短路等等。所以,与其他线损相比较来说,人为线损更容易被工作人员发现、控制并对其进行有效地判断。为了能够防止线损产生持续恶化的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通常来说,线损管理方式主要是营销分相分段法,其主要是对线损的发生情况进行定时统计,将线损管理的有关问题凸显出来。但是如果在对该方法进行应用期间没有对其效果进行合理的控制,所获取的内容将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性与盲目性。

3.3管理方式上存在一定不足

现如今,在线损管理统计系统设计方面上存在些许的不足。与电能产品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相结合,产销等环节就可同时进行,库存问题则是不会产生的。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受到天气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线损的变化会有一定的随意性存在。有关部门需要采取实时跟踪的管理措施,促使线损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得以有效降低。

4.低压台区线损治理中分相分段法的应用措施

4.1供电量行为的调整

在整个分相分段法实际应用期间,应该与具体工作环节相结合实行全面统计,然后通过借助变电站及实际线路等电量的产生情况,对后续相关的计算工作进行做好,在对数据收集工作进行收集好的同时,在智能化平台之中导入有关的数据。总体上来说,通过对智能化平台进行借助,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全面系统地监控用电量,如此,方能促使各项数据统计工作与实际电网结构相结合来进行。此外,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全过程的自动化管理与监督控制进行借助,防止更多人为因素产生,促使线损统计工作失误的次数得以很大程度上的降低。

4.2对调整电量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在对线损管理系统进行应用期间,具体的售电量结果应该与具体的电量电费系统相结合来进行获取,如此,方能使电量的调整工作得以更加有序的开展,促使审批操作更加规范化、严格化。假如整个售电量存在不足,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合理调整各个层次之间的用电量,防止人为因素等对售电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是对电量进行调整更加具有规范性与合理性的主要方式。

4.3确保电量调整与线损统计相衔接

在对分相分段技术进行应用期间,首先需要对电力输送各个环节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同时,为了能够给电力有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数据的实时采集工作中提供方便,内部主变压器还需要对特定的功能进行具备,从而便于后期数据对接工作的有序开展。一般来说,不同区域电网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各个地区的线损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在开展调整工作期间,应该对相关制度以及统计的要求进行严格遵循,促使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地落实,防止产生异常问题。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除了需要对电量的调整与线损统计工作的衔接顺畅性进行保证,还需要对电量调整工作的有关流程进行控制,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指导方针,促使各项监管工作得以有效落实,从而使线损管理的效率得以切实提升,确保数据统计的可靠性及其精确性。

4.4对未计算线损台区的防范工作进行注重

供电企业在对用电信息进行采集的时候,假如数据统计时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那么台区线损率统计中的数据也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存在,从而对线损率的准确度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台区内部缺乏良好的信号强度,还有可能存在天线脱落、损坏等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均有可能对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线损台区中关口电流表的极性具有反接问题,这会对关口表计量的有效性产生不良影响。对此,相关电力工作人员可以从SIM卡与天线之间择一即可,在安装的过程中,对终端采集设备与装置的故障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排查,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在对电流的进出进行调整的时候,电力企业及有关部门需要对系统内部的接线问题进行重视,从整体上统计与判断表上的电流,将统计的结果与要求进行一定的对比,从而使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得以有效降低。

5.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在台区线损治理之中实际应用分相分段法期间,有关部门应该全面地检查设备的实际情况,并且各个部门之间也需要相互合作,对用户分相进行明确的同时,将用电异常问题良好的展现出来,并对问题的根源进行及时地发现,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促使线损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吴明明,张萌,刘俊达.分相分段法在低压台区线损治理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8(22):95-96.

[2]柴利.低压台区线损影响因素及降损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151.

[3]曹楠鹏.浅析低压台区的线损及降损措施[J].通讯世界,2018,337(6):154-155.

作者简介:宋华云(1979-),男,藏族,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变电运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