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蒋义双

身份证号: 51303019741014****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对于形成良好的供电环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能够很好地预防大规模的洪涝灾害,成为了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工程体系。水利水电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人们更多便利的条件,但同样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需要通过相关策略的实施来实现工程的科学化运行,更好地为我国居民带来更好的受益。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水利水电工程有了多维度、多角度、多价值的需要和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可能会造成环境问题,影响自然生态。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效率,更好地保护环境,重构生态系统是技术人员研究重点。应创建优质工程,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效率,运用先进技术提升工程生态环境效益,加强工程生态环境发展功能,做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态自然环境。

1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基础在于水资源的利用,河流则作为主要的载体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得到合理的应用,该工程的整体化应用将对水域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成为了其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的重要举措。河流流域具有多样的生物群落,水域的环境将直接影响到生物体系的基本生命特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河流流域水资源的情况,对河流的水位等因素做出了非自然化的改变,进而导致了水域生物出现了物种侵犯危机,破坏了整体水域的生态环境。

1.2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影响其陆生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了全面的规模扩建,导致其设施周围的陆生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不仅对陆生资源造成了破坏,而且导致了其河流流域的水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进而导致水流域向陆地倾斜。并且长期的强光直射使得工程设施周围的蒸发量增加,导致沿河流域的植被含水量遭到了破坏,无法形成稳定的陆生生态环境。

1.3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于气候的影响比较显著,特别是沿河流域地区的气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形成了气候变化不稳定的状况,为后续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过程中,由于上流地区长期受到了强光直射,使得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含量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并且云层中的蒸汽含量也因此发生了上升,导致了沿河流域地区的降雨量明显高于工程所在地,这主要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地址一般选择为地势较高区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雨水的冲击,保障了工程周围的自然环境,影响了周围气候的变化情况。

2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保护对策

2.1增强环保意识

水利水电建设中,应将生态环保作为建设规划的核心考虑因素,并增强环保意识,具有前瞻意识,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环保为建设理念,科学规划建设,降低消极影响,促进水利水电工程与地域生态统一,协调发展。建设实施前,勘察农田环境为首要步骤。在环境勘察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要求、当地环境特点、建设注意事项均为勘察要点。在工程选址时,应以陆生生物较少、对原生动植物影响较低的地区为优先选择,此种选址可降低对野生生物的影响,维稳生态平衡。施工前,应做好环保宣教,明确施工要点,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全员素质,集中处理工程垃圾,避免乱排乱放。水利水电工程中常有工程污水,此种污水必须先经过处理,再进行排放,不可直接排入河流,以防造成水域污染。工程使用期间,应强化管理者培训,促进生态化水利应用,保证长效环保。

2.2运用先进技术提升工程生态环境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具有工种交叉、系统复杂、科学技术含量大等特点,发挥这些功能优势和价值作用可以大大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为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效益提供了可能性。要立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求和特点,对工程项目进行分解和重构,找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重点和基本点,使其内化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和细节中,最大限度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让更多科技元素成为确保其达成生态环境目标的现实支撑和保障。要立足于水利水电工程现实状况,通过先进思想、科学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现实应用,有效解决工程建设污染、浪费等问题,减小水利水电工程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和影响,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成优质、友好的生态环境工程。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要不断进行分析研究,应用先进技术实施改造,从操作层面突出生态环境效益,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队伍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价值和功能,在项目执行和具体实施过程中体现生态环境效益目标,重视生态保护价值。

2.3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

有效的监督和监管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监督、监管工作有利于对内重构管理和监督体系,有助于综合目标和效益的全面达成。监督、监管工作要立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际,建立科学的责任体系和监控机制,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监督流程,在监管工作中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体情况,突出对环境隐患、安全风险、生态问题的发现、干预、处理等关键环节,使环境生态风险和隐患控制置于监管体系调控和管理范围中,确保环境生态目标能够通过科学、严格的监管得到实现。监督、监管工作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审批、操作、建设和实施等主要环节,将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加以突出、强化,以提升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化作为突破口,体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督的合法化、标准化,真正通过监管工作让更多主体看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各项工作能够主动服从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目标,更好地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价值,达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任务。

2.4做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

建立生态环境变化检测机制、工程质量反馈机制,着眼于工程项目周边环境和基础生态,进行针对性的检查、测量、布控和评价,通过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的环境风险、生态危害和安全隐患,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和解决方案,真正将破坏因素、影响因素降到最低。要强化对关键数据的跟踪和检查,重点对林木恢复状态、植被覆盖水平、土壤理化性质、生态完整程度进行系统检测,一旦出现参数上的剧烈变化和突然波动,及时应对,快速反应,保护水利水电工程区域生态环境。要强调对特殊场地和区域的综合治理,特别是取土地、砂石厂、废料场、矿石场等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的地点,应采取多种管理方法和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消除特殊区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避免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生态环境次生灾害。

3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具有较为明显的双面性,在为人们提供良好便利生活条件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认清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不同影响,对各类环境做出具体化判断,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得到合理应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有工程出现的问题,实现全面绿色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平,李秀婷.关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4):21-22.

[2]巩志红.水利水电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河南建材,2020,(02):77-78.

[3]任磊.浅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学技术创新,2018,(1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