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1
/ 2

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研究

谢江华

湖北省荆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湖北 荆门 448000

摘要:加强文物陈列与保管是博物馆实现文物保护的基本工作。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对于保护文物的科学研究、历史研究、艺术研究价值,促进博物馆的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博物馆在管理中,应坚持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不断完善文物陈列与保管环境,加强人员培养,突出文化特色,使文物能够真正发挥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文物保护意识;博物馆;文物陈列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不断优化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极具意义和价值,本文在概述其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提高对文物陈列与保管的重视程度,优化文物陈列与保管环境,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突出博物馆的文化特色。

1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策略

1.1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提高对文物陈列与保管的重视

基于文化保护意识的导向,博物馆应提高对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的认识。首先,博物馆应在文物陈列与保管中渗透全员参与的工作理念。文物保护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些人的责任,而是整个博物馆所有人员的责任。因此,博物馆在管理中,应调动全员参与,从管理人员到基层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应明确具体的保护职责,积极推动各项保护工作的有序落实。

其次,博物馆应在文物陈列与保管中强调“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某县级博物馆为探索基层博物馆藏品日常保养新途径,引入了预防性保护理念,并开展了前期研究、文物本体评估、保存环境评估、病害原因调查,以及可移动文物健康评测等工作,调查研究了博物馆内藏品保存环境及保存现状,并采取了改善博物馆环境、增加藏品软性隔离层、增加除湿材料、配置除潮箱、升级照明措施、藏品本体保养、配置珍贵藏品囊匣、藏品分类放置、抢救性修复部分珍贵藏品等措施。在此种理念的指导下,博物馆文物的保管工作变得更加主动,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次,博物馆应在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中强调规范化、制度化的基本思想。博物馆需要结合文物藏品的特点,制定特殊的管理规范、制度,明确制度落实的细节,形成统一化管理规范,这样才能强化管理者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文物陈列与管理的科学水平。

1.2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优化文物陈列与保管环境

文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洗礼已经变得十分脆弱,其在陈列与保管中对于环境有着严苛的要求。基于此,在博物馆文物保护意识的导向下,应对文物陈列与保管的环境不断优化。从物质环境来看,博物馆应增加资金、设备等资源投入,为不同类型的文物创造良好的陈列和保管环境。

例如某县级博物馆为改善书画、纺织品、木器、骨器等文物的陈列与保管环境,购置了一批质量优良的展柜,这些展柜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以合理控制展柜内的温度和湿度,达到防尘、防有害物质入侵的作用;柜内具有人造光源,可以灵活地调节光源以及光照度,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陈列展览氛围,还能够有效避免光照对文物的伤害;展柜同时具备防火性能,在火情发生时,可以对于不同的文物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最大限度地限制火灾对文物的损毁。这样的保护措施可以提高文物陈列与保管的条件,延续文物的研究价值。从制度环境来看,博物馆应结合自身发展不断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1)日常养护制度,即制度规定日常养护的内容、方法以及责任,确保文物安全,及时反馈问题;(2)人员管理制度,即通过人员交接,做好责任的转移和落实,保证文物在展览与保管期间的安全;(3)文物修复制度,即根据文物保护要求,规定文物在修复中的要求,整合文物纹理、属性、价值、疾病等信息,确保科学修复,以保证文物的研究价值;(4)档案管理制度,即文物的陈列与保管应做到账目清楚,资料齐全,档案一式两份,如有调整变化,必须及时办理出入库交接手续,对陈展与保管的文物档案进行调整,保存交接手续档案,以备核查。这样的制度管理将文物保护意识落到了实处,并通过制度化的运行提高了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实际效果。

1.3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

首先,博物馆应通过制度建设,为工作人员提供行为规范。目前一些县级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明显存在工作敷衍,缺乏责任心的现象,在日常养护中也是马马虎虎,难以达到保护文物的要求。针对此,博物馆应在文物保护意识导向下建立完善的文物陈列与保管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提出明确要求,并细化到日常工作内容,同时利用相应的检查与监督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履行工作职责的主动性,强化其保护文物的意识,最终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其次,博物馆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从日常维护到文物修复进行综合培养。文物保护不仅包括陈列和保管,还包括受损后的修复,而后者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博物馆在教育培训中应重视对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避免其在工作中对文物造成二次损害;同时还应积极引入专业修复人才,提升专业人才队伍水平,加强文物保护力度。

再次,博物馆应主动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博物馆的管理模式在一些环节存在漏洞,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弥补、优化,以积累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经验,提升文物保护实际效果。

1.4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突出博物馆的文化特色

文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做好文物的陈列与保管工作,加强文物保护,是博物馆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基本要求。当然,保护不是固步自封,对于文物这种特殊的文化遗产而言,保护中应包含着传承与弘扬的含义。基于此,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意识的导向下,应当立足当地的文化特色,做好文物的陈列与保管工作。

首先,博物馆应整合馆藏珍品,设计文化主题,组织展览活动。例如某博物馆通过清点,确定有陶器、石器、玉器、瓷器、书画、丝织品等文物一万余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确定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文物。在陈列中,管理人员以文物类型为主题,以时间为线索进行设计,从横向和纵向展现文物藏品,为参观者提供了一次文化的盛宴。

其次,博物馆应注重突出文化特色,利用文物展览呈现当地文化发展脉络,利用不同文物之间的关联性,展现文化内涵,设计介绍信息等等,吸引参观者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

再次,博物馆应积极引入现代技术,在科学保管的同时,为民众提供更加真实的文化体验。例如一些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技术、VR 技术等,让参观者在不直接触碰展览品的同时,获得逼真的感官体验,感受文物蕴含的浓厚的文化价值。

2 结语

综上所述,文物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与文明进步的见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历史研究以及艺术研究价值。做好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是国家、各级博物馆乃至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履行的责任。所谓文物保护就是指对具有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自然和人为损害,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价值的实践过程。当前,在强调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各级博物馆应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对文物陈列与保管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提升文物管理与利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琳.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 科技资讯,2020,18(13):251+253.

[2]乔志军. 清末民初奉天地区文物保护与管理研究[D]. 辽宁大学,2020.

[3]赵娜.基于文物保护意识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探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8):94-95.

[4]赵力冬.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 炎黄地理,2020(03):63-65.

[5]贾风玲.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策略探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5):148-149.

[6]李林轩.浅谈地市级文物单位文物保管和陈列中的保护方法[J]. 才智,2020(0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