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监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0
/ 2

浅谈中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监管

曹波平

襄阳技师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湖北襄阳 441021


关键词:中职院校、网络舆情、监管

摘要:中职院校学生多数拥有自己的网络设备,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业压力小,部分院校对学生的管理不够全面深入,很容易在网络舆情的监管方面形成真空,当一些灰犀牛事件或黑天鹅事件爆发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加强对中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监管,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中国是智能手机用户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上网人数9.89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9.86亿人。由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83亿, 82.9%未成年人都拥有自己的网络设备,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2.2%,智能手机在未成年人中普及较为迅速。

然而未成年人的三观和人格特征尚处在形成期,网络自我保护、信息甄别能力弱,尤其是对网络舆情缺乏判断,人云亦云。而中职院校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即将成年却尚未成年,加之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业压力小,部分院校对学生的管理不够全面深入,很容易在网络舆情的监管方面形成真空,当一些灰犀牛事件或黑天鹅事件爆发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加强对中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监管,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笔者从事中职院校教育多年,一直在一线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结合近些年高发的网络舆情事件,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探讨中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监管的体会。

1、引导学生弘扬正能量

中职院校学生多数拥有自己的网络设备,且大多是QQ、微信、抖音等主流应用程序的用户,尤其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很多网络APP都有接触,且部分学生追求网络名气效应,对有些APP的使用频率高,参与度深,网络信息接收能力强,如果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自我辨别能力,很容易陷入网络舆论的洪流中,有时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网络事件的当事人造成伤害而全然不知,因此,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弘扬正能量,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是重要的。同时,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将弘扬正能量自觉不自觉的融入到工作生活中,树立榜样的力量,当一个人心里有光时,对事情就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

2、关心学生需求,畅通学生诉求渠道

现在不少学生,喜欢通过网络平台表达个人情绪感受,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倘若学生将个人的诉求表达在网络平台,引起连锁反应,造成负面的效果,就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了。教育工作者在平常的工作中,要特别留意关心学生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从社会和家长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尤其对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学习、生活、与人相处等容易出现问题着手,切实关心学生。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急他们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对他们可能出现的困难,提前干预,对他们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当学生的诉求渠道畅通了,他们通过网络来表达诉求就少了。

3、提升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

中职阶段的学生,多数尚未成年,网络自我保护意思薄弱,信息赠别能力欠缺,面对网络上的信息,很容易成为吃瓜群众,甚至人云亦云。特别是有些网络信息,往往是事件的一个片段,发起者出于某种目的,有选择性的或带感情色彩的上传了部分片段,引发公众的同情或关注,从而达到其目的。而中职阶段的学生,处世经验尚浅,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提升赠别信息的能力,很多事件在网络上多次出现反转,而不经思考随意转发关注这些信息,既是不成熟的体现,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因此教育学生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随意转发评论负面消息,消极负面的消息本身也会影响学生的三观,长此以往,容易形成爱抱怨、爱推卸责任的不良性格,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4、增强学生的敬畏意识

对人们而言,网络是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开放世界,充满想象与可能。但如果缺乏基本的理性判断、稳定的网络秩序,毫无底线的“自由”便会变成“潘多拉魔盒”,最终伤害的是网络中的所有人。网络是一个社会,里面的人林林总总,鱼目混珠,随着我们未成年网民群体越来越庞大,国家有关部门对互联网的管理也在日益加强。因此中职学生应对网络心存敬畏,不造谣不传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陷阱和不良信息,而有些未成年认为,网络是“放飞自我”的地方,在网络上进行一些违背道德法律的事情,不会被他人察觉,其实不然。网络就像一只巨大的蜘蛛网,当你在网络上活跃时,背后某个黑暗的地方,一只邪恶的大蜘蛛在等待着某个贪欲的网友,一旦深陷其中,大蜘蛛会从暗处爬出,让他被困而不能自拔。特别是近年来网络频发的不良事件,很容易给当事人的财产和名誉造成重大的损失。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较长,因此应教育引导他们应对网络心存敬畏,不贪图小恩小惠,不做违反道德法律的事情,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5、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管制度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拓展和延伸,现实社会的矛盾和纠纷也会在这个空间有所体现。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有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为网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但也存在有的法律制度过于原则或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不能很好适应网络空间的发展变化。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提高立法质量,推进网络法治化治理,抓好网络执法,不让网络成为法外之地,依法惩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网络法治化治理,立足全民守法。网络法治化治理,既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更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依法治网,需要互联网的管理者、网站主办者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建设和努力。只有大家同力共举,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自律精神,才能建设一个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空间。

因此,加强对中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监管,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是法制社会的需要,是当代青年学生在网络大环境下健康积极成长的需要。中职院校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些学生大部分会走上各行各业的技术岗位,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因此社会、学校和政府应该共同参与,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网络风气下成长,引导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学成本领,参与到建设祖国的洪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