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五运六气”论治心阳不振型心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7
/ 2

运用“五运六气”论治心阳不振型心悸

秦邓辉 1 、 李帅 1 、蒲艺元 1 、 张芸赫 1 裴鑫越 1

1.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国古代研究天时气候变化规律,以及天时气候变化规律对人体生命影响的一门科学,目前中医临床中多运用八纲辩证六经辩证理论基础来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如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五运六气理论,不仅可以更加准确的分析病情,还可以根据五运六气理论来推测各年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的特殊情况,从而为预防自然灾害、疾病流行,以及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五运六气 心悸

  1. 病历资料

患者宋某,于2019年11月20日因受凉后自觉心慌,胸闷,遂进屋添衣保暖,未就医诊治或口服药物,休息后症状有所缓解。

于2019年11月27日,患者因心慌,伴胸闷气短就诊于宋红莉专家门诊,就诊时手捂胸前,面容痛苦,语声低微,刻下症见:心悸,伴胸闷,头晕,面色萎黄,气短,纳差,反酸,烧心,寐差,舌暗苔黄腻,脉结代。西医诊断:心律不齐 早搏;中医诊断:心悸 心阳不振证;处方为归脾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减,方药为:砂仁3g,党参10g,桂枝10g,陈皮10g,茯苓15g,炒白术6g,炙甘草6g,木香6g,煅瓦楞子15g,柏子仁10g,法半夏6g,甘松6g,蜜远志6g。

患者于2019年12月4日复诊,诉服药后心慌症状减轻,于睡前加重,头晕、反酸、烧心症状好转,刻下症见:心悸,伴胸闷,头晕,气短,烧心,寐差,舌暗苔黄腻,脉结代,依前方加减。方药为:甘松6g,党参10g,桂枝10g,陈皮10g,茯神10g,炙甘草6g,煅瓦楞子15g,炒酸枣仁10g,柏子仁10g,当归10g,川芎10g,蜜远志3g,醋五味子3g ,黄芪10g。

患者于2019年12月11日三诊,诉偶有心悸,次数较之前减少,头晕症状消失,其余诸症减轻,刻下症见:间断性心悸,伴胸闷气短,舌淡苔薄,脉结代。依前方加减。方药为:甘松6g,党参10g,桂枝10g,陈皮10g,茯神10g,炙甘草6g,煅瓦楞子15g,炒酸枣仁10g,柏子仁10g,当归10g,川芎10g,蜜远志3g,醋五味子3g ,黄芪10g。

2019年12月15日患者反馈,诸症明显改善,心悸基本消失,活动后亦无反复,目前已停药,予医嘱建议清淡饮食,适当运动锻炼提升体质,日常注意保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1. 讨论

在《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主要记载于《素问》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等篇中,五运六气理论主要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五运,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五运分别配以天干,用来推测各年岁运和五个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六气即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分别配以地支,用来推测各年岁气和六个时段的气候变化规律。二者相结合,可综合分析和预测各年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的一般规律。五运六气在病因病机方面,突出强调了人体在发病的过程中,正气的重要性,提出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审查病机,无失气宜”,气宜分内外,外气宜即风、寒、暑、湿、燥、火,内气宜不易察觉,可通过舌诊和脉诊来观察。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气一元论、天人相应观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五运六气理论是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思想与内经一致,即以气一元论和天人相应观为指导思想,人的禀赋与五运六气之间存在着很大关联性,而且某种疾病的发病趋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1]中国古代主要用于干支甲子纪年、纪月等,干支,即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和地支是五运六气理论推演气运规律的符号。古代医家运用甲子相合,推求六十年中各年运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其对生物及生命活动的影响。五运内容包括岁运、主运和客运,岁运反映全年的气候特征、物候特点及发病规律;主运是指一年五季的正常气候变化之运,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即五行属性决定的;客运是每年五季气候中的异常变化。六气,包括主气、客气和客主加临,主气用以测气候之常,客气用以测气候之变,客主加临是把主气和客气相结合,进一步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故预测疾病流行,需将司天之气、主运、在泉之气全面考虑,对客主加临后相得与不相得,不相得中主气客气相克逆顺情况以及君相二火加临等情况分别论述。[2]

五运六气在现在可能让人们觉得非常玄妙,而且晦涩难懂,但是这些都是古人们的伟大经验研究总结,而且已经有诸多现代医家对此进行研究,王昌忠等[3]通过搜集分析客观的气象数据,从特定气象因子的变化中发现了“五运六气”理论结构与气象信息的内在关联。 李明轩等[4]从五运六气学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并寻找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先天五运六气禀赋与其发病时间、发病概率等的规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出生时间对应的岁运、司天、在泉、主气及客气分布特点,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以及先天不足之处,再结合患者病发时间所对应的岁运、司天、在泉、主气及客气分布特点探讨该时间的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最后综合分析患者病情以及治法治则。以本篇患者为例,患者出生于1946年7月9日,其为丙戌年,岁水太过,寒气流行,主运太土,土胜,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木复,其藏脾肾,大风迅至,其伤脾也,水郁之发,阳气乃辟。发病时间为2019年11月20日,其为己亥年,岁土不及,风乃大行,主运少土,木胜,岁土不及,化气不令,草木繁荣,藏气举事,咸病寒中,金复,复则收政严峻,气客于脾。患者出生之时寒气流行,岁水太过,水克火,心属火,火不足而寒盛,故心阳不足,主运土胜故木复,制约过胜的土,风至易伤脾,则心脾不足易受邪气侵袭发而为病,依据发病时间,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患者本身心脾不足,不能抵抗,故发而为病。治疗用药时用以健脾养心的药物配合温阳补气之药,则体质改善症状逐渐好转。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治疗心阳不振型心悸的患者,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客观的分析患者本身存在的问题,运用天人相应去解决问题,在临床中可以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晓芳,吴波,陶国水.出生时间五运六气与心房纤颤发病相关性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21,40(07):682-686+709.

[2]高宇,胡亚男,吕佳颖.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组方用药特点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05):734-735+755.

[3]盛倩文,史锁芳.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治疗内科疾病验案3则[J].山东中医杂志,2021,40(05):523-525+537.

[4]李明轩,李红典,匡武.五运六气禀赋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规律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09):1547-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