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式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患者胆红素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7
/ 2

预警式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患者胆红素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章琪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 广东 深圳 ) 518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患者应用预警式护理对胆红素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9-11到2021-4期间从我院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警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眼罩脱落、针头脱落、皮肤损伤、呕吐窒息、反复穿刺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者应用预警式护理有效改善了胆红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预警式护理;新生儿黄疸;胆红素;不良事件


在新生儿群体中,高胆红素血症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巩膜、黏膜黄染,而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为胆红素代谢过剩,继而导致胆红素水平持续上升,继而使得胆红素持续沉积在新生儿的皮肤和内脏器官中[1]。本研究从我院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预警式护理对胆红素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11到2021-4期间从我院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男性、女性各22例、18例,日龄区间为3至26天,平均值(15.11±4.32)天。观察组男性、女性各23例、17例,日龄区间为3至25天,平均值(15.63±4.36)天。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对应数据作比较,组间无统计学性差异(P>0.05),研究符合开展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调整温度和湿度处于适宜状态,对患儿黄疸变化情况予以密切关注。与此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定期修剪患儿指甲、更换衣物、体温测量,并维持皮肤清洁等。

观察组实施预警式护理,包括(1)组织建立预警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为3名具备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小组成立的目标主要是保障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同时全面评估新生儿的健康状态,拟定护理计划,对产妇予以心理疏导,促进产妇产后恢复。(2)健康宣教。告知产妇及其家属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症状、发作时间、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测指标。与此同时,告知患儿家属实施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避免发生突发状况。(3)喂养护理。通常情况下,需结合母乳量与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判断是否需增加奶粉,从而保证新生儿每日摄入量满足要求。(4)抚摸护理。抚摸需由专人进行或指导患儿家长学习抚摸手法,以正确的抚摸手法进行抚摸。在进行抚摸前需提升手部温度与确保手卫生状况,同时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的方式改善患儿接受抚摸时的状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和不良事件(眼罩脱落、针头脱落、皮肤损伤、呕吐窒息、反复穿刺)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612853494ae1d_html_ee17123142a535f6.gif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比较(612853494ae1d_html_ee17123142a535f6.gif

组别

例数

胆红素水平(μmol/L)

t

P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0

253.13±19.24

206.13±16.89

11.611

0.000

观察组

40

251.23±15.78

190.66±13.34

18.539

0.000

t

-

0.483

4.546

-

-

P

-

0.631

0.000

-

-

2.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眼罩脱落

针头脱落

皮肤损伤

呕吐窒息

反复穿刺

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

40

1(2.50)

2(5.00)

2(5.00)

1(2.50)

2(5.00)

8(20.00)

观察组

40

0(0.00)

1(2.50)

1(2.50)

0(0.00)

0(0.00)

2(5.00)







4.114

P







0.043

3 讨论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相关调查发现,近几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受新生儿各个脏器管尚未发育完全的影响,尤其是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影响,对胆红素的清除能力较差,使得胆红素极易在患儿体内持续堆积,继而引发高胆红素血症,其危险性极高,若采取治疗措施不及时,则可能导致新生儿死亡[2]。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预警式护理是一种包含了组织建立预警护理小组、健康宣教、喂养护理以及抚触护理,提升了患儿的安全感,且因为预警式护理具有额超强护理或预前护理 ,于护理干预前通过实施医学护理知识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估测了患儿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此同时,预警式护理包含的健康宣教和喂养护理有效改善了患儿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让患儿家长对高胆红素血症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提升了患儿家长的治疗依从性,为临床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3]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患者应用预警式护理有效改善了胆红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俞慧琴.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9,016(002):90-93.

  2. 刘文惠,杨丽梅,刁燕婷. 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黄疸指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0,195(05):78-79.

  3. 姚慧梅, 黄映嫦, 姚映笑,等. 短时蓝光照射联合预警式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TBIL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 2020年4卷4期, 93-95页,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