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止血方联合金属钛夹预防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7
/ 2

凉血止血方联合金属钛夹预防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王森 1 薛宏俊 1 曾凡宇 1 李小海 2 陆庆革 2 【通讯作者】

( 1.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唐山 063000 )

2.唐山市中医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 目的:研究凉血止血方联合金属钛夹预防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行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的患者52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后,创面夹闭金属钛夹,B组采用术后口服凉血止血方联合创面夹闭金属钛夹,分别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出血人数。结果:治疗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止血方联合金属钛夹可以有效预防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后出血,还可以改善患者腹痛、腹胀便秘等伴随症状,及促进术区肠道黏膜恢复。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凉血止血方;金属钛夹

结直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 CRP)是在环境、遗传因素等多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结直肠良性隆起性消化系统疾病[1]。临床主要症状为便血、便溏、排便不尽感、腹痛等。CRP经内镜下切除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易恢复等优势,其主要并发症为:术后出血、穿孔和电凝综合征等[2]。根据相关文献报告:术后出血率0.3%-6.1%[3],术后出血不仅是评价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还严重制约着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具有止血功效的中草药预防术后出血,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观察凉血止血方联合金属钛夹预防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联合治疗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5月就诊于唐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及内镜室,拟行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患者,术前详细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内镜下切除术存在的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共选取52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30岁到70岁,切除息肉大小直径在0.1-0.5cm;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52例患者分别纳入A组、B组,每组各26例。本研究通过唐山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向患者本人及家属详细告知研究目的及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

肠镜下诊断为结直肠息肉诊断,且息肉直径为0.1-0.5cm,经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型,入组患者均符合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手术指征。

1.3排除标准

合并凝血系统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脑等全身脏器疾病者;术前服用抗凝药者;有内镜治疗禁忌症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4治疗方法

1.4.1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完成手术相关检查。肠道准备:术前2d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术日晨起禁食;术前1d口服清洁剂以清洁肠道。A组采用常规内镜手术方式,左侧卧位,双腿屈膝。常规方式进境至阑尾口,退镜找到息肉病变位置。将一次性电极板贴在患者右侧臀部,通电电切息肉,退出电灼钳,在息肉切除部位夹闭1枚金属钛夹,安返病房,给予术后补液、消炎、抑酸常规内科治疗。

1.4.2 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凉血止血方,嘱患者术前1日至术后第7天(术日不服用),日1剂,冲服2/日。

1.4.3观测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

②统计两组出血人数。

1.5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均采用 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61284ff29dbf0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结果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情况比较,A组平均年龄45±2.1,平均体重,70±3.5;B组平均年龄45±2.5,平均体重70±2.6。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出血人数比较。

对照组出血人数3例,其中术后12h内出血1例,术后48h内出血2例,出血率为1.2%;B组出血人数1例,为术后24h-48h内,出血率为0.4%,经统计学计算,可知,两组出血率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CRP镜检率逐年增高,内镜下切除术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术后出血作为其主要并发症不容小视,内镜下切除术后出血的预防性治疗成为临床治疗中急需攻克的难题。

经过研究,CRP经内镜下切除术时由于高频电流的作用不仅会直接损结肠肠壁,其产生的热效应对息肉切除区域产生热损伤,再加之周围肠道黏膜的炎症和肠道污染的存在[4],以及随着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肠道蠕动对术区的损伤构成术后出血的病理学基础。此外,相关研究显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是CRP经内镜下切除术后的危险因素

[5]

临床针对术后出血的预防常采用急诊内镜下止血、再次夹闭金属钛夹或口服凝血药物。其中口服凝血药物虽然效果良好,但患者需无口服抗凝药病史,且该类凝血药会影响患者凝血功能。本课题组联合中医药辩证论治,发现结直肠息肉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下注型居多,主要病机为湿热下注,加之手术金器所伤,损伤肠道血络,血热妄行导致出血,本方中采用凉血止血化瘀的药物,达到凉血止血而不留瘀的作用,再配合清热利湿功效的药物,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观察凉血止血方联合金属钛夹预防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切除术后出血,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本研究还发现B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较A组明显减轻;肠镜复查报告显示,在相同回访时间下,B组肠道黏膜恢复情况较A组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术前、术后口服凉血止血方可以有效预防结直肠息肉经内镜切除术后出血,还可以有效改善术后腹痛、腹胀便秘等伴随症状及促进手术区域肠道黏膜恢复,即应用凉血止血方联合金属钛夹预防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出血可以推广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巍,李可心.浅谈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98-99.

  2. 李洪波,黄琴.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对结肠息肉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9,40(04):416-418.

  3. 茹晓翠.对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浅析[J].甘肃科技,2021,37(02):145-146+152.

  4. 刘大鹏,王忠,谢屹.复方角菜酸酯栓预防内镜下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5):1887-1888+1890.

  5. 阙扬铭,季峰,朱华丽,周辛欣.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20,42(07):713-716.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