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 2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钟勇

四川省资中县精神病医院 641200

医学把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之为双向障碍症,其发病症状为抑郁和轻微狂躁以及严重狂躁的精神性疾病,后期症状表现可能为精神敏思绪变化多且敏感,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妄想思绪飘忽不定等精神障碍。年龄为20—40,(女性早于男性 )女性更容易在夏季发作(5—7月),冬季会在(10—11)发作。一般会痛过心里治疗、情感治疗以及行为训练等方式配合药物治疗,就能有效减少或抑制病情的复发,其诱发因素多是由遗传、环境等因素造成。目前医学对也双向情感障碍采取情感稳定剂治疗,预后的慢性复发率为15—20%。对康复后的预发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不复发的可能暂时性尚无定论

1、症状表现

1.1躁狂发作根据不同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循环型/行动受障型/思维缺失/情绪低沉型。在躁狂发作时往往注意不能集中精力/看待事物不持久/精力乏溃/行动以及话语增多,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接踵而来的有睡眠质不好/性欲减少或性欲极度高涨。在抑郁发作时情感表达能力缺失或减损,室内活动减少,主动寻求能力迟钝/懒散等。

1.2双向障碍往往有抑郁和狂躁互相发作的症状表现,可间接性发作一段时间,而躁狂还可能持续发作一周以上。根据病状的表现很有可能发展到两周甚至更长,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暴躁状态为:患者思维异常兴奋/高涨,以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示人、有人则因微小事物而产生心情不悦/迁怒他人等,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冲动为。

1.3关于双向障碍的诊断主要以病症特点,临床症状,参考病史,体格检等为检查结果,也根据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来确定。

2、形成因素

2.1形成双向障碍的因素有压力过大、酒精滥用或吸食毒品、服用抗抑药物,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中枢神经信息递质导致躁狂和抑郁等心境症状。

2.2日常生活中因为受到外界环境所致都是引发双向情感障碍的因素,往往家庭关系不融洽/失恋/实业/长时间工作导致思想高度麻痹,或被他人的言语有所触动而产生动怒都是诱发双向情感的诱因。

2.3出现早产、出生后低体重导致儿童期间患有严重的情感障碍,心理精神病史以及儿童时期因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暴力造成的精神压力过大。

2.4如父母患有双向障碍,后代遗传的几率会占到50%—70%。

2.5因与日常关系处理困难/强迫意愿增加至使情感旺盛也会使患者产生性格不稳定/波动较大等多层因素所诱发的双相障碍。

3、康复治疗

3.1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多做一些有助于提高自身能力的行为训练,比如有房间打扫/做饭/衣物清洗等,根据患者阶段不同采取每日辅助或督导患者能尽量自行完成行为较简单的日常家务。日常行为严重的患者或在急性发病期过后会产生精神障碍的患者可时时观察,做到情感关注简单的行为引导,以便后期康复治疗,一般情况下做到2—3周的患者病情就会明显好转。

3.2改善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对患者进项简单入门级的文艺竞赛活动,比如有画画/跳舞/唱歌/击打乐器等比赛,以提高患者对生活艺术的感染,能有效遏制病情的加重,带动患者能积极的接受治疗,为康复做好基础。

4、社区康复训练行为篇

4.1进行简单的劳动作业有:糊墙纸/糊纸袋、拆装信封等。

工艺制作活动;编织贸易、织网袋、编筐等。

4.2木制或布质玩具:各种模型制作、园艺种植等。

生活文体型活动:(写字/画画/缝扣/摘菜/浇水/收听广播/下棋/刷牙/叠衣服/跑步/唱歌等

4.3社会交往技能:双向障碍患者因与社会正常的交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往往随着病情慢慢已不能正常适应,尽可能激励患者尝试参加社会交往互动,比方有与家人做简单的一问一答给与患者引导性思维,起到积极面对自身的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严重患者起到从无到有/从轻至深的引导性模式中去,为患者的基础康复起到带头作用。

4.4可以对患者进性知识讲座/文化知识宣传/精神疾病的发病以及预防为模式,使患者进项自我表现/自我对照/自我认同鼓励,以轻松愉快的心境适应新型引导型思维治疗模式中去。时间通常可谓每周3—5小时集体学习,可根据患者的兴爱好程度进行调整。在运用行为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感官行为、对有强迫症、恐惧症不断激烈的患能对自身的不良行为从而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形成正常行为适应到社会中去。

5、社区康复心理篇

5.1在遇到患者有对立情绪时,与患者建立信任的结构,也不要与患者产生争辩,防止使患者产生有损精神的冲突。正确分析理解病人的需求,态度要诚恳/和蔼/温柔。寻求理性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做到实时观察以及监护,防止发生走失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612700b063061_html_7f702d7534d41ca.jpg

5.2根据患者的心里情绪进行认知分析和行为分析,从而使心里干预的方式能得到准确有效的作用。

5.3康复期间尝试让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学会自我规划生活技能学习,从而自己我解脱。

6

、机构康复

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极力主导下,双相障碍已获得政府的支持,进入到街道/社区,也是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项以康复管理/再就业的福利性事业。在适应社会方面分别有托管型/独立型/依附型三种类型,可使患者在诊疗的同时能享受到社会方面的照顾,从而使家庭更积极地与社会共同监护起患者的康复工作。

7、职业康复

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原单位福利工厂就业以及在社会上公开就业。对康复后的精神病患者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同时进行心理、职业技能的辅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促进康复。对农村精神病康复者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改善自身的生活状况。

双向障碍在医学界的主导下,已有了心里干扰康复治疗和电抽搐治疗的医学模式,很好解决了患者者久治不愈的难题,已经有相关学者将其引入精神康复领域并得到医学界的重点研究对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探索出一条可行、有效的康复路径,为患者带去福祉。已经患有双相障碍的患者,希望大家能相信社会相信亲人更相信自己,结合社区的基础治疗早日摆脱疾病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