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止血方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圈套注射术后出血

/ 2

凉血止血方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圈套注射术后出血

王森1曾凡宇1陈宋建1李小海 2陆庆革 2 【通讯作者】

1.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2.唐山市中医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结直肠息肉是指由多种高危因素导致的结直肠区域良性隆起状病变。随着结肠镜检的普及,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逐步增高。其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虽着息肉直径的增加,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大便性状改变等临床症状。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切除是目前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具有操作便捷、视野良好以及患者恢复快等特点,术后出血作为其主要并发症,成为困扰内镜医师的主要困扰,李小海教授发现,结直肠息肉经过中医辨证分型,大部分为湿热下注型,术后出血主要是由于湿热壅塞于大肠,热迫血行,导致出血,理应以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立法治疗。

关键词:凉血止血方;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圈套注射术;术后出血

结直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 CRP)是发生于肠道黏膜的隆起状良性突起[1],CRP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加,会出现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临床症状。相关研究表明,结直肠息肉上皮细胞极为活跃,极易转归为结直肠癌,但此过程的发生通常为5至10年,所以结直肠息肉的尽早检出至关重要[2]。目前,内镜下切除为CRP临床一线治疗方案,该手术并发症为出血、穿孔、电凝综合征等[3]。术后出血作为最主要并发症,相关文献又将术后≥24h出血定义为迟发性出血[4],临床上针对此并发症主要采用创面预防性放置金属钛夹,局部喷洒凝血药等手段。李小海教授从中医辩证论治入手,采用中医药联合金属钛夹防治CRP经内镜下切除术后出血。中西医联合疗法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不仅及时止血,还针对患者辩证特点,有效提高止血效果。

1结直肠息肉术后出血病因病机

结直肠息肉,属于中医学肠覃、息肉痔范畴。《灵枢·水胀》篇曰:“肠覃如何?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首先提出“息肉”病名。血证首次记载于《黄帝内经》中,书中就其发生、运行规律做出了详细的介绍。中医学认为出血主要由于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热妄行、血瘀不能循经而行,以至血溢脉外,导致出血症状的出现。针对血证的治疗,华佗在《中藏经》中提出,“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等”。清代医家唐容川提出止血四则,即调气、治水、降火、补泻脏腑,归纳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经典治疗大法,时至今日仍被广泛流传应用。李小海教授针对术后出血病因病机,从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为治则,使用凉血止血方治疗CRP经内镜下切除术后出血,使血热得凉、湿热得清,最终达到止血。

2临床病例分析

患者陈某某,男性,45岁,就诊时间2021年5月10日

主诉:腹胀、排便不畅1年余,加重15天

病史:患者于就诊前1年出现间断性腹痛、腹胀、排便不畅,期间未给予系统治疗,今为求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遂就诊于我院内镜室门诊。2021年5月10日上午9时接受结肠镜检查,术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按要求清理肠道,至排出清水样大便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步入内镜室。患者左侧卧位,双腿屈膝,肛门部涂抹利多卡因凝胶,自肛门口常规进镜至盲瓣,回盲部肠道黏膜光滑,皱襞平坦,形态规则,粘膜下血管纹理清晰,缓慢退镜,分别详细检查升结肠段、肝曲、横结肠段、脾曲,退镜至降结肠段,距肛门口20cm处,可见大小约2.0cm×2.0cm无蒂息肉样隆起,表面粗糙。征求家属意见,决定行内镜下圈套注射。息肉区域注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提高术区视野。ESD术使用奥林巴斯260系列(日产)结肠镜,一次性注射针、可通电圈套器、一次性电极板、金属钛夹。将一次性电极板贴于患者臀部,穿刺针经肠镜治疗孔道进入息肉区域,穿刺该息肉并注射生理盐水,使息肉隆起明显,撤出穿刺针,经治疗孔道进入可通电的圈套器,通电电灼息肉,切除区域夹闭两枚金属钛夹。患者安返病房,嘱患者术后进食低脂、细软、少渣流质饮食,逐渐过渡为半流质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并给予纠酸、补液、抗炎等内科常规治疗。患者术后第二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便时纸巾轻微染血,血常规、心率、血压等均无明显异常。李小海主任医师查房后提示:患者为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属内镜下切除术并发症之一,经过辨证论治决定从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立法,给予患者凉血止血方加减,方剂组成为:大蓟炭、小蓟炭、荷叶炭、侧柏炭、棕榈皮炭、白茅、荆芥、茯苓、地榆、槐花、牡丹皮炭、茜草炭、大黄炭、三七各10 g。1剂,水煎取汁,由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药剂科使用微压煎药包装机(北京申宏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煎制,温开水冲服,2/日,早晚饭后各1次。5月12日,患者粪便隐血试验弱阳性,其他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5月15日患者粪便隐血试验阴性,其他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5月16日,患者复查结肠镜,常规进境至回盲部,缓慢退镜详细检查,退镜至距肛门口20cm,息肉切除区域,金属钛夹夹闭状态,无活动性出血点,黏膜恢复良好。

3讨论

结直肠息肉作为常见得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连年提高,内镜下切除术式广泛,可以将不同直径大小的息肉完整切除,效果显著[5]。息肉位置、大小均可影响出血率,文献报道,右半结肠和直肠术后迟发性出血率明显升高[6];此外息肉直径的增大,不仅增加增加摘除难度,还可供血区血管腔增加,波动性增强,更易造成创面区域出血。针对CRP内镜下切除术后出血,临床目前采用预防性放置钛夹、局部喷洒凝血酶等方法,均不能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中医学认为,息肉经内镜切除术后出血,主要由于湿热下注大肠加之金器所伤,导致肠道血络受损,热迫血行,从而血溢脉外,导致出血。凉血止血方从治疗“上部出血为专”的十灰散加减化裁,加之大肠经引经药,诸药相伍,针对CRP经内镜下切除术后出血,起到有效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洁,商春雨,桑慧,周颖,朱宏.结直肠息肉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20,40(01):19-22.

[2]刘榴,邱博芸,孙晓滨.老年患者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05):847-850.

[3]王嘉琪,呼闯营.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20,26(11):15-20.

[4]曹婷婷,陶国全,杨晓钟,张娟,孙素华,戴伟杰.冷圈套切除术治疗≤1.0c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内镜杂志,2021,27(05):1-6.

[5]刘霞,张玲.冷圈套息肉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0,29(08):945-948.

[6]阙扬铭,季峰,朱华丽,周辛欣.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20,42(07):71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