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

邓正波

三台县人民医院 621100

摘要: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进行随机等效数字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组 n=40)和垂体后叶素治疗(实验组 n=40),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结果常规组80.00%(32/40),70.50%(7/40);实验组95.00%(38/40),2.50%(1/40),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肺结核;咯血

咯血是肺结核疾病中十分常见的并发症,所讲的是患者在发病之后,由于疾病病情不断进展而导致的肺组织出血的情况。根据相关研究表示,患有肺结核疾病的患者出现咯血的几率一般为20~90%,对于患者的这里情况以及预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临床医生应当需要加强重视。而酚妥拉明是治疗该疾病十分常见的药物,随着近年以来对该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加用垂体后叶素能够有利于治疗的效果,因此本次主要对肺结核咯血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肺结核咯血诊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以等数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之间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法,进行止血,使用安络血药物、血凝酶药物以及酚磺乙胺(国药准字:H52020932批准日期:2011-01-26生产厂家:贵州光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英文名称:EtamsylateTablets)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参照"肺结核咯血"疾病诊断和治疗标准,在两组连续治疗3天后将其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停止咯血,或者咯血量低于10ml/日;有效:咯血时间间隔变长,并且咯血量维持在每日50-80ml之间;无效:不能满足以上两种标准,甚至更为严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总例数*100%。

(2)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心悸+血压异常+头痛胸闷)/总例数*100%。

1.4疗效评定标准

若咯血症状消失,痰液较少,无咳嗽等症状则为显效。若咳嗽、咯血等症状得到缓解,则为有效。咯血、咳嗽等症状严重,则为无效。

2结果

2.1常规组和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对比

如下表1所示,常规组中无效治疗患者8例,实验组中无效治疗患者2例;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95.00%)>常规组(8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常规组和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

常规组

40

16

16

8

32(80.00)

实验组

40

19

19

2

38(95.00)

X2

-

-

-

-

4.114

p

-

-

-

-

0.043

咯血是肺结核疾病中十分常见的并发症,所讲的是患者在发病之后,由于疾病病情不断进展而导致的肺组织出血的情况。根据相关研究表示,患有肺结核疾病的患者出现咯血的几率一般为20~90%,对于患者的这里情况以及预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临床医生应当需要加强重视。而酚妥拉明是治疗该疾病十分常见的药物,随着近年以来对该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加用垂体后叶素能够有利于治疗的效果,因此本次主要对肺结核咯血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3讨论

据相关医学研究资料表示,肺结核患者在发病后会逐渐感染身体内部的多种脏器,且存在着传染性强和不易察觉等特点,一旦出现咯血现象变急需治疗和干预,其结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肺结核病咯血是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顽固性疾病,发病之后如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诱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安全,且传染问题较为严重,导致多个脏器受到威胁,机体免疫力降低,细胞介质出现变态反应,病情加重。所以,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筛选最佳的治疗措施。垂体后叶素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含有抗利尿素的止血药物,其可以有效改变血量循环,并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后叶系统释放抗利尿激素,加强对血管收缩效果,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改善咯血等临床症状,减少卡血量;且该种药物治疗的方法相比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药物安全性,其服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在2.50%左右,效果显著。

上述分析主要是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肺结核咯血中的应用,对照组疗效低于实验组,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垂体后叶素又被称为加压素,属于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止血类型药物,在服用之后会产生刺激性作用,降低心率,促进肺部CAP-ILLARY收缩,达到肺部血流的抑制目的,有利于形成咯血的止血作用。对于垂体后叶素而言,属于血管收缩机,其中含有催产素成分以及加压素成分,而加压素能够促进兴奋平滑肌以及肺血管的良好收缩,降低肺部血液循环量,促进血小板的凝聚,达到止血作用。为了更好的进行抗结核治疗,应当结合科学症状开展治疗工作,预防复发问题,坚持早期根据发病规律开展治疗工作,并且做好用药指导工作,在发现有肝功能问题、过敏反应或是皮疹问题的时候,还需停止药物的使用,合理的记录实际情况,更好的预防复发。

从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可缩短咯血时间,增加临床疗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可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使用,也可应用于如支气管扩张咯血等疾病,也可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抢救咯血病人。

参考文献

[1]李莹莹.垂体后叶素用于肺结核咯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183-184.

[2]刘丹.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v.13(01):118-119.

[3]何国庆.垂体后叶素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河北医学,2019,25(003):642-645.

[4]陆海燕.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分析[J].医药前沿,2018,008(0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