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治疗指骨骨折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3

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治疗指骨骨折疗效分析

袁云峰

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骨科,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指骨骨折患者52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微型组和克式组,每组26例,微型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克式组采用克式针交叉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方式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时间[(31.6±7.3)vs(31.6±7.3)]min以及手指愈合时[(35.3±4.2)vs(64.2±7.4)]d等手术情况,克式组明显优于微型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式组手指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微型组,且发生并发症率7.69%低于微型组23.0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两组治疗方式效果对比,交叉克式针在治疗指骨骨折的效果优于微型钢板治疗方式,利于患者恢复及日常生活,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微型钢板;交叉克式针;指骨骨折;临床效果

指骨骨折是急诊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骨科疾病,由于指骨形态为短小管状,对治疗及修复技术有一定要求,若未及时处理,会造成愈合期延迟,关节灵活度及术后感染[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指骨骨折的方式逐渐增多[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螺钉内固定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及交叉克式针内固定术。

故此,本研究探讨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指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指骨骨折患者52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微型组和克式组,每组26例,其中微型组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36.8±6.4)岁;克式组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37.6±5.2)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方法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用过x线检查确诊为指骨骨干骨折;②患者及患者家属已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专家委员会。排除标准:①存在全身创伤者;②存在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患者年纪过大出现的骨质疏松问题或者由于碎骨过多导致无法使用内固定治疗者。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已确定骨折处。微型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固定治疗,患者平躺于手术台,麻醉医师在患者臂丛处进行麻醉,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随后在患者指骨处外侧进行切开,在保障正确手术操作的情况下,需要尽量减少在手术对患者其他组织的破坏,使骨折端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现,使医生可以在直视的状态下给患者进行复位骨折。在复位之后使用微型钢板,钻孔后予螺钉固定骨折端,一般需要骨折端上下方至少各两枚螺钉固定。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避免损伤肌腱,如伸肌腱影响到手术操作的进行,则需要采用钝性缓慢拨开肌腱,完成手术后,需复原肌腱。克式组患者采用交叉克式针内固定术治疗,与微型组同样的切口方式,选择合适的克氏针自远侧断端内侧经骨髓腔分别保持 45~ 60°的角度斜向指骨外侧,针尖偏向指间关节面两侧穿出骨皮质及皮肤,整复骨折之后把克氏针自远端交叉固定骨折端。固定牢固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石膏固定,30天后进行手部功能训练。

1.4观察指标

随访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总主动屈曲量表评价,优:2~5 掌指关节到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超过 220°;良:2~5 掌指关节到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超过180~220°;差:2~5 掌指关节到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小于 180°。优良度=(优+良)/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 数 资 料采用%表示,应用X2检 验进行两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用(6125b656d3014_html_6cf4abc1beba9397.gif ±s)表示,通过t检验进两组间比较,P<0.05时差 异 有统计学 意 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31.6±7.3)vs(31.6±7.3)]、指骨骨折愈合时间[(35.3±4.2)vs(64.2±7.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6125b656d3014_html_6cf4abc1beba9397.gif ±s)

组别

例数

患者手术时间(min)

指骨骨折愈合时间(d)

微型组

26

31.6±7.3

35.3±4.2

克式组

26

51.1±6.7

64.2±7.4

P


<0.05

<0.05

注:与微型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微型组的并发症率23.07%高于克式组7.6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n(%)]

组别

例数

术后感染

粘连

固定器松动

畸形愈合

微型组

26

1(3.85)

2(7.70)

2(7.70)

1(3.85)

克式组

26

1(3.85)

1(3.85)

0(0.00)

0(0.00)

P


<0.05

<0.05

<0.05

<0.05

注:与微型组相比,P<0.05

2.3两组患者手指恢复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通过一年的随访,发现克式组的患者手指恢复情况优于微型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手术恢复情况[n(%)]

组别

例数

优良度

克式组

26

11

13

2

92.31

微型组

26

7

13

6

76.92

P




<0.05

<0.05

注:与微型组相比,P<0.05

3.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手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其结构受到损坏时,会使其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3]。而对指骨骨折的主要治疗目的在于早治疗,早复位,早期活动便捷,可恢复其手部功能。目前我国常用的治疗方式则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和交叉克式针内固定术,有研究显示[4],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固定性好,可防止位移,便于患者术后生活,利于早期锻炼。但微型钢板在术中安置固定器时需要剥离骨折处软组织,会影响血液运输,不利于恢复。而且微型钢板材料费用高,需恢复后再次手术取出钢板。而交叉克式针稳定性好,费用低,术后仅需外加固定即可[5-6]

本研究显示,克式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指骨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微型组(P<0.05);微型组的并发症率23.07%高于克式组7.69%(P<0.05),说明克式针治疗方法利于患者恢复,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经1年随访发现,克式组的患者手指恢复情况优于微型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型钢板在置放时剥离太多骨折端软组织,影响血液运输,不利于患处愈合,从而影响患者手指功能。

综上所述,克式针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微型钢板治疗效果,并发症少,恢复效果好,且费用低,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盛福. 手指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6):12902-12902.

[2]谭宇顺 , 林明超 , 姚铿 . 观察克氏针及动态外置牵引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2种手术方式联合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的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 2018.

[3]徐颖, 郑燕, 江东仙. 手指操联合局部理疗对手部屈指肌腱损伤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30):2327.

[4]王桂龙, 李翠云, 刘加田,等. 微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技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和适应证的探讨[J].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7, 33(02):151.

[5]张睿, 信维伟. 交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效果对比[J]. 实用骨科杂志, 2017(10):67-69.

[6]刘卫峰, 陶峰琴, 王忠祥,等.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10):72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