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应对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2

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应对措施研究

王学强

开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南 开封 475000


摘要:非洲猪瘟爆发以来,对国内养猪业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我国大部分大型养猪场在非洲猪瘟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非洲猪瘟病毒在许多地区仍然猖獗,给一些养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非洲猪瘟病毒相似,还有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可感染牛、猪、羊、鹿等多种动物。感染该病毒的牛可出现腹泻、急慢性黏膜病、免疫耐受和持续感染、奶牛流产、早产和死产。随着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养猪生产中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重视,该病毒在猪体内的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西欧发达养猪国家。显然,我国对该病的重视还不够,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该病,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

关键词: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应对措施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规模化养猪中不可忽视的一种传染病。可给养猪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介绍并分析了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原、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预防措施。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帮助广大农民防治该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该病传染源起初主要存在于养牛场,并且在养牛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不同年龄的牛都会受到病毒的伤害。犊牛感染病毒后临床症状最为明显。大多数成年牛表现出隐藏的疾病过程。它作为养殖场的传染源,反复传染给健康牛,给疾病控制带来很大困难,危害严重。发病犊牛死亡率可达90%,并且无特效药物控制。针对这种情况,养猪场需要更加重视,建立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强生物安全防范,从而切断该病毒外源性输入,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抵抗力,从而更好保证驻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1病原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主要携带者为牛,该病毒与猪瘟病毒同属,不论是外观形态还是内部构造都极为相似。分子生物学显示,该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囊膜,直径为25~120nm。

因为病毒主要携带者是牛,所以规模化猪场多数都是周边存在的牛场而被感染。在国内很多地区,尤其是华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养殖土地的获取越来越难,很多养猪场在获得建设土地时只能将标准降低,只要地形规整,周边交通便利,没有其他猪场即可获得通过,尤其是一些地区养殖小区的建设,实行猪牛羊混区养殖,这样的猪场感染该病的几率相对较高。只要猪群与曾经进行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防疫过的牛有直接接触,其体内往往可以检测到病毒抗体,而且通常情况下体内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比猪瘟病毒抗体高出4~6倍。除直接接触外,猪如果饮用了牛奶或者养殖过程中饲喂过牛的内脏也可感染本病。

除此之外,疫苗污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感染途径。法国、德国都曾经有过在其他疫苗注射后发现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而引发母猪流产、仔猪畸形的情况,最终经过追溯发现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污染了伪狂犬病弱毒疫苗等其他疫苗所致。国内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事件发生,而且在几个企业所产的疫苗中都出现了类似状况,说明这种疫苗污染非常常见,由此造成猪感染本病也就不出意外了。同样,血清污染也会出现与疫苗污染相似的情况。

2主要症状及病变

与大多数病毒性疾病不同的是,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猪,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非常多变,有些表现和病理变化非常不同。感染实验表明,大多数感染该病毒的猪没有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少数猪体温略有升高。在实际生产中,感染该病的猪表现出与猪瘟相似的症状,感染猪可在几天或几个月内死亡。临床上多有贫血、皮毛粗糙、生长迟缓、体重减轻等症状,也有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腹泻等。

病理改变以慢性胃肠炎和败血症为特征。心外膜、肾脏和淋巴结有大量出血点,消化道卡他性炎症,胃、结肠、盲肠粘膜溃疡,可见大量的扣状肿胀,与慢性猪瘟病变相似。母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后,不怀孕现象显著增加,产仔数显著下降,流产发生主要在中后期;感染病毒后出生的仔猪可以在体内产生抗体,但有些仔猪终生继续受到感染,并继续向周围的猪传播。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具有明显的胚胎毒性,对产后母猪很少致病。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感染母猪的妊娠阶段有关。如果母猪在怀孕的前1/3被感染,症状更严重。母猪在妊娠后25~41天感染时,其胚胎和仔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病理改变。当胎儿通过胎盘发生产前感染时,胎儿或仔猪表现出持续的病理性病变。最常见的病变为慢性胃肠炎和脓毒症伴淋巴结、心外膜和肾的出血;卡他性炎症、胃肠粘膜肥大、溃疡;坏死性扁桃体炎、黄疸、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胸腺萎缩。

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分离物接种妊娠42~46天的母猪,在胎儿脑膜和脉络丛可见明显的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外膜和血管周围有细胞聚集。

3防治措施

为防止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必须避免猪与牛直接或间接接触。同时,尽量避免使用牛奶或屠宰牛废弃物等作为猪饲料添加剂,因为其易引起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自然感染。

防止猪用活疫苗污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减少猪群感染该病毒的机会。用于增殖疫苗种毒的细胞可能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污染。有研究发现在158个受试牛肾细胞和原代睾丸细胞株中有35株感染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因此,用原代或继代细胞制备活疫苗必须严格控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污染。此外,由于犊牛和胎牛可以持续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血清中容易带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因此,制备疫苗所用的牛血清及其相关制品,需经系统检验和适当处理。

4诊断注意事项

1)在有猪瘟的国家,可以从送检的疾病材料(如扁桃体、淋巴结、脾脏和肝素抗凝血)中分离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没有猪瘟的国家,如果怀疑有猪瘟,应同时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猪瘟病毒。鉴定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猪瘟病毒必须使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包括抗猪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和仅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单克隆抗体。RT-PCR为猪瘟病毒和抗动物鼠疫病毒的检测和鉴定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诊断方法。

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抗原性与猪瘟病毒相似。血清中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干扰了猪瘟病毒抗体的检测,常导致猪瘟病毒血清学检测的假阳性结果。

结论

随着国内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2019年以来,一大批规模化综合养猪场建成投产,要更加重视生猪传染病防控。特别是非洲猪瘟爆发以来,给国内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做好其他病毒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国内养猪业迎来健康发展。猪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在我国已经存在,养猪场发现疑似病例应高度重视,鉴别诊断,提早确诊,同时找到病因、病源,以便采取果断防控措施,减少、净化该病发生,保证养猪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伟,王建华,陈本龙,麻丽丹,宋喆,蒲静.猪瘟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动物检疫,2020,37(09):106-112.

[2]张淑琴,谭斌,刘泽余,王超,郭利,孙娜,程世鹏.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JLS-01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9,46(02):557-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