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2

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初探

邓作书 范泽富

云南省 镇雄县植保植检站,云南镇雄 657200



[摘要]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极其凶猛的农业生产害虫,以取食禾本科作物为主的食草性害虫,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据记载可取食300来种植物,其迁飞和繁殖能力极强,一旦传入定殖,危害特别巨大,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全。本文从预警监测、生态调控、物理诱杀、统防统治等综合防控措施对草地贪夜蛾进行防治,以减轻或降低草地贪夜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综合防控 技术措施

草地贪夜蛾(学名:Spodoptera frugiperda),是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蛾,又称秋黏虫,是一种起源于美洲的农业重大害虫,破坏性极强。2016年起,草地贪夜蛾散播至非洲、亚洲各国,2017年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自缅甸传入中国云南省,仅仅3、4个月的时间,相继传播扩展蔓延到云南省 9 个州(市)51 个县进行危害。

1、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性状

草地贪夜蛾在镇雄县可为害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该地大部份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少数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基本适合草地贪夜蛾周年生存繁殖,一旦传入定殖,将严重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幼虫具备与其它地方同龄幼虫的辨识特征,即头部有倒“Y”形斑、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 4 个斑点,幼虫具有假死性,受惊扰后卷缩成“C”形。据田间观察可知,少量低龄幼虫在叶背面,多数情况 3 龄以上幼虫头垂直向上匿藏在心叶内或叶鞘内侧。

1.1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症状,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玉米叶片明显特征是取食组织后,没有完全穿孔,剩下一层半透明薄膜状“窗孔”,心叶被咬食后呈破烂状。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然后开始分散;1~2 龄幼虫有吐丝下坠的习性,借助风力转移到周边植株上,在田间形成聚集型分布;1~3龄的低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叶片单侧表皮和叶肉,留下上表皮,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幼虫3 龄前危害隐蔽性强,容易被忽视,4 龄后则进入暴食期,取食叶片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缺刻;4~6 龄的高龄幼虫常隐藏在玉米心叶中取食心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俗称“心死”;高龄幼虫还钻蛀茎秆,取食玉米雄穗和雌穗。

1.2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点

草地贪夜蛾成虫在夜间活动,在植物叶子顶部产约100粒卵,新孵出的幼虫以卵壳本身为食,幼虫的食性习惯是喜欢以新叶为食,草地贪夜蛾完整周期仅为30天,幼虫通常有6个龄期,不同的龄期有着不同的皮肤,并在最后的一次离开墨囊,穿透到0.5厘米深的土壤。草地贪夜蛾雌蛾产卵数多,群体数量大,一只雌蛾子每次可产卵基本在100—200粒之间,相当于普通菜蛾的10倍,一年可繁衍数代。草地贪夜蛾一晚可飞行100公里,母蛾子在产卵前可迁入500公里,有报道说草地贪夜蛾成虫在30小时内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迁飞到加拿大南部,路程达1600公里。

草地贪夜蛾取食性广,危害凶狠。寄主非常多,据记载有超过300种的植物,但有一个明显嗜好是特别喜欢禾本科类作物,目前,普遍危害玉米、水稻等。

2、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措施

2.1强化宣传指导,建立应急报告制度。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型害虫,农业部门及时组织乡、村、组的相关人员学习掌握草地贪夜蛾的特征、习性、危害症状和防治技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培训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普及草地贪夜蛾的相关知识。建立县、乡、村三级应急报告制度,组织开展大田普查,一旦发现疑似虫情,立即向上级农业部门报告。同时,加强相邻区域的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

2.2做好监测预警,确保早发现、早防治。在重点发生草地贪夜蛾的区域设置监测点,悬挂船形诱捕器,性诱剂等,每 7天检查次诱虫情况,观测并记载雄虫数量。根据草地贪夜蛾发生量,发出预报信息。重点监测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密切掌握蛾子传入量及发生动态。各监测点指定专人负责,对重点作物、重点区域开展普查,按时报送监测数据。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到玉米或水稻地块实施监测,掌握虫情发生动态,第一时间发布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措施。同时,按照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组织乡村干部压实防治责任,充分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防治。

2.3物理防治。采用理化诱杀技术,在成虫发生高峰期,主要采用理化诱杀诱控方法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卵块量。在重点区域,设置高空杀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诱剂等。按照每1.5—2亩1个诱捕器标准设置,全生育期应用性诱剂诱杀成虫。田边、地角、杂草分布区诱捕器设置密度可以适当增加。苗期诱捕器进虫口距离地面1—1.2米,后期则高于植株顶部15—25厘米,随着作物生长,应注意调节诱捕器高度。在使用期内,根据诱芯的持效期,及时更换诱芯,以达到最佳的诱杀效果。

2.4生物防治。

2.4.1生态调控技术。科学选择种植抗耐虫品种,同时在玉米田可间作套种豆类、洋葱、瓜类等对害虫具有驱避性的植物或在田边分批种植甜糯玉米诱虫带,趋避害虫或集中歼灭,减少田间虫量。

2.4.2作物全生育期注意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半闭弯尾姬蜂、淡足侧沟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和益蝽、东亚小花蝽、大草蛉和瓢虫等捕食性天敌,在田边地头种植显花植物,营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生态环境。在草地贪夜蛾卵期积极开展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控害技术。抓住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喷施或撒施,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

2.5化学防治。在全生育期实施性诱防控等综合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根据虫情调查监测结果,当田间玉米被害株率或低龄幼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成株期防治指标分别为被害株率5%、20%和10%,对于世代重叠、危害持续时间长、需要多次施药防治的田块,也可采用百株虫量10头的指标)。注意重点喷洒心叶、雄穗或雌穗等关键部位。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降低危害程度。

2.5.1种子处理技术。在播种前,选择含有氯虫苯甲酰胺、溴酰·噻虫嗪等成分的种衣剂实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苗期草地贪夜蛾。

2.5.2大田喷洒农药。

2.5.2.1药剂选择。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虱螨脲、虫螨腈等单剂进行喷洒防治。还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复合剂型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2.5.2.2实施统防统治。草地贪夜蛾属于迁飞性害虫,而且其迁飞能力强,加之它又喜欢取食新叶片,一旦发生,多处为害的可能较大,因此必须实行统防统治才能体现其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益东,沈慧雯,张正,等.草地贪夜蛾抗药性概况及其治理对策[J].

应用昆虫学报,2019(4)

[2]张知晓,户连荣,刘凌,等.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J].

热带农业科学,2019(9)

  1. 郭井菲,何康来,王振营.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J].应用昆虫学报,2019(3)

邓作书,1967.12出生,男,大学,高级农艺师,农作物病虫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