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整治视野下新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2

人居环境整治视野下新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刘佰春 罗太重

身份证号码: 43051119760718****

身份证号码:43302219800214****

摘要:新型农村居住景观要凸显便捷性、人文性特色,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实现农村居住景观的合理布局,提升农村居住景观的适应性。一方面,坚持生态化原则,最大化保持农村景观的“原生态”,另一方面,对接现代生活,赋予农村景观现代元素,增强农村景观规划的审美价值,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景观规划;长效机制;适宜性
引言
城镇化建设及发展对农村地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带来了巨大影响,充分转变了我国各个农村地区的景观风貌。近些年来,许多农村地区的建设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生产模式,带领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向运营型、观光型绿地转移,促进了示范园区、生态园区等多种园区的扩建,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农村地区的景观形象。不同的观光园区的建设虽然为农村地区的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导致农村景观日益衰退,地域文化、乡村特色也面临着许多危机。对此,依托城镇化背景,深入探究新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及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作用
首先,好的新农村景观规划可以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从各个层面出发,合理地优化和升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证各个产业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尤其新农村景观规划对农家乐建设以及生态旅游建设提供发展的机会。其次,新农村景观规划可以更好地整合利用农村的资源,将当地的资源进行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能够有效进行空间环境管制,加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另外,要重视农村文化传承,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新农村景观的内涵设计,从更多维的层面来提升当地的文化底蕴,在进行具体设计时还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资源。
2新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思路与着眼点
2.1传统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亟待整治
当前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传统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度。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垃圾围村”现象,一直以来很多农民就不注重垃圾的处理,加之农村也没有配套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量工业产品成为农民生活的必需品,相应的就增加了农村垃圾规模。加之电子商务成了农民的重要购物手段,随之带来的是以塑料为主的包装垃圾,很多农村都出现了垃圾处理难的问题,而由于农村垃圾处理费时费工,而农村又很难为垃圾处理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人员保障,加剧了农村垃圾處理难度。即使部分农村在政府的资助之下建立了小型的垃圾填埋场,但这些小型垃圾填埋场选择的位置并没有考虑生态因素,更多考虑的是与村庄的距离,因此很容易产生地下水污染。有些村庄采取更为简便的方式,通过垃圾焚烧来处理垃圾,但很多垃圾无法通过焚烧方式进行处理,进而造成了生态污染。同时从水污染角度看,当前农村并没有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但随着工业品和化工产品在农村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水夹杂着各种化学洗涤剂直接排放到农村地表,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农村浅层地下水,甚至会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2.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构建长效机制
一直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与“脏、乱、差”联系在一起,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确实有部分乡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还有一些村民家中的卫生条件也是比较艰苦,因此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并将环境卫生工作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一是要完善硬件设施。有条件的农村应拿出部分资金,聘请专门的环卫工人,对农村环境产生的各类垃圾进行收集处理,并形成长效机制。而没有条件的农村也可以发动农村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轮流清理农村卫生,对于不愿打扫的农村家庭也可以缴纳一部分费用,由其他人进行打扫,打扫结果由村委会统一考评考察,并严格按照相应的考评制度兑换奖惩。此外,乡镇也应该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必要的封闭式垃圾箱、垃圾清运车和垃圾填埋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农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村委会要主动作为,承担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任,并积极发动农村家庭参与到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之中,真正地将垃圾处理到位,同时要监督各个家庭注意自家的清洁工作,提升居家环境,并将家庭环境卫生质量作为文明家庭的参考标准,对于评选文明家庭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新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3.1道路景观设计方法
新农村道路景观从生态保护、合理利用等原则出发,根据村庄地理环境现状,维护村落内外生态环境,通过科学方法制定完善方案,做好农村道路景观设计。道路设计要根据村落场地现状做好路线规划,规划设计的具体路线需体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性,合理设置道路宽度,保证道路能够投入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路侧绿化工作,重点提升中心街道的路侧绿带覆盖率,行道树种及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要尽量采用乡土树种,植物配置与农村整体环境相协调,道路重点标志性路段可细化植物配置,采用观赏性树种,此外对于村落原有的古树进行筛选,并挂牌保护。


3.2将农业观光与农村旅游融为一体
农业是农村地区的特有产业,在新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对农业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将农业观光与农村旅游融为一体。一方面,在景观设计中应针对农业观光设置专门的景观和场所供游客进行游览和休息,从而开发出农业生产的旅游价值;另一方面,农村将农业生产与农村本地文化、民俗相结合,打造具有农村文化特色的农业生产观光旅游项目,如采摘场所、丰收现场观光等,使得农业观光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3.3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设计生态宜居型的乡村居住景观
新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按照生态宜居的标准来进行,农村居住景观是新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生态宜居标准,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乡村的生态环境都综合考量进来,同时要融入本地特色文化和民风民俗,使设计出来的乡村居住景观既符合生态宜居要求,又与本地的生态环境相得益彰。这就要求在乡村居住景观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对乡村的基本地貌和自然环境进行系统了解,并广泛征求村委会和农村居民的意见,先拿出初步的设计方案供村委会和农村居民代表进行讨论,在得到讨论结果之上对农村居住景观规划进行优化,实现居住景观生产和生活区域的合理布局,并对农村居民提出的具体要求与居住景观的功能进行结合,提升农村居住景观功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语
总之,在人居环境整治背景下,新型农村景观规划和设计要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原则、生态宜居原则和地方文化特色原则,将规划设计出来的景观与原有的农村景观相得益彰,与农村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需求,实现新型农村景观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