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课程化背景下的主题活动——以布袋木偶《西游记》主题活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2

游戏课程化背景下的主题活动——以布袋木偶 《西游记》主题活动为例

王晓玲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朝阳中心幼儿园

摘要:

游戏课程化是从幼儿兴趣出发,把握生长点,引导和建构新的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完整的有链接点、不孤立的游戏长链,游戏的源起与生发均是幼儿的兴趣点,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游戏课程化;儿童本位观;主题活动;深度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这一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幼儿教师要正确理解幼儿的教育要回归本真,回归生活,回归游戏。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王振宇教授的游戏课程化理念强调,幼儿园应该充分运用游戏的力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从一个游戏生发另一个游戏,再到N个游戏,其源起是幼儿的游戏。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善于捕捉幼儿游戏的生长点,从而形成良好的游戏链。下面以漳州市龙文区某公办幼儿园布袋戏主题游戏为例,教师积极追随幼儿兴趣点,开展游戏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 

一、关注幼儿兴趣,确定主题生发点

布袋木偶戏作为漳州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之一,贴近幼儿生活并深受幼儿喜爱。我园将此传统文化引入课程,形成园本课程,幼儿也在其熏陶之中成长。在本学期大班幼儿对布袋木偶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常在班里争论木偶戏人物及故事情节。基于上一届课程建构基础,教师以《家乡的布袋木偶戏》为主题拓展基点,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幼儿活动的兴趣点生发游戏。

二、问题出现,教师及时反省及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兴趣点生成新的游戏势必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布袋木偶戏虽源远流长,作为民间艺术,缺乏现代设备的录制宣传,并没有在网络上留存很多信息,因此开展布袋木偶主题之初,教师遇到了许多困难。如:网络上关于布袋木偶记载的内容及表演的剧目影像资料均有限,导致幼儿学习的内容太过零散、粗浅;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不足以支持幼儿拓展。

三、不断追随幼儿兴趣点,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并给予幼儿必要支持。

游戏课程化,是以幼儿的兴趣点为游戏的生长点,形成一个完整游戏链的过程。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好奇、求知欲亦是与生俱来,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提问、积极探索。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提出要学习木偶表演的要求,同时产生问题:“没有足够的木偶怎么办?”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解决问题。幼儿想出了几个办法:1.可以轮流玩;2.自己动手做。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又提出了几种制作材料:轻泥、纸袋、纸杯。

教师在游戏课程化中扮演的角色是:幼儿有趣的玩伴,暖心的知己,有智慧的长者。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尊重幼儿的兴趣、倾听幼儿的想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教师除了情感上的支持,提供给幼儿足够宽松的时间、空间,充足的轻泥、纸袋、纸杯等材料,还增加了布袋木偶戏,人戏头饰,轻泥偶表演,皮影等游戏,让幼儿的木偶表演游戏更加彻底。

四、心怀课程的观察、分析幼儿的争执,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的争执是思想碰撞的过程,是幼儿疑惑的点,也是他们感兴趣的点,更是游戏的生成点。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心怀课程地观察、分析幼儿的争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提升幼儿的积极性,让兴趣引领幼儿大胆探索,进入更深度的学习。

在主题活动中,班级孩子们经常在班里争执,争执的点都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传统剧目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经常吵得不可开交。而且女孩子也提出了她们的不满:我们只有几个西游记木偶,那几个男孩子在表演游戏时总是打打杀杀的,不说台词,根本就不会表演,还不让别人玩,我们也想玩!问题来了:没有语言的对话和情节的推进,木偶戏里,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是传统剧目,而且西游记的主角班级里都有木偶,教师从幼儿现在的兴趣及班级现有材料进行考量,确定了将西游记引入幼儿游戏,使主题游戏具体化。

五、在游戏课程化中,教师“心中有目标”。

游戏课程化引领教师重视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而不是消极等待儿童发展。游戏课程化要求教师“心中有目标”,把课程建构过程当作是儿童成长的过程。

确定布袋戏主题西游记方向之后,教师商讨加深幼儿对西游记了解可行的几个目标方案:

  1. 通过观看动画片、图画书、听故事了解西游记的几个经典剧目。

  2. 通过观看西游记的的木偶表演视频,观察木偶的念、做、打,以及喜、怒、哀、乐等感情,感受布袋木偶表演的精湛、栩栩如生。

  3. 精选西游记中一俩个经典剧目,让幼儿了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记台词,使表演情节更加饱满。

  4. 幼儿可用班里的木偶人物进行创编表演。

  5. 用轻泥做自己喜爱的人物,可将道具也做出,合作表演西游记完整的一个剧目。

  6. 小编剧活动,幼儿可绘画自己喜爱的故事情节,也可进行故事创编。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操作和表达让幼儿更聪慧。教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追随幼儿游戏的需要,制定了一些可行的计划。心中有目标的引领幼儿学习,教师在幼儿的游戏课程化过程中,除了情感上的支持,教师的作用更在于如何鹰架幼儿的知识拓展、技能提升。


六、游戏课程化既强调生成又关注发展,最终达到深度学习。

游戏课程化强调幼儿游戏也重视经历,强调“化”的过程,教师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深度学习过程。在本次主题活动中,幼儿制作西游记脸谱时,便由幼儿的一个小问题演变成了一个微型游戏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让幼儿积极探索、专注于其中,并进行了深度的思考,经验获得了螺旋式的上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轻松的,游戏课程化让教师真正静下心来与幼儿在一起,观察、发现、支持、推动幼儿在最近发展区有更好的发展。

  1. 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在本次的游戏课程化主题游戏中,家长扮演了重要角色。闽南乡下一有民俗活动就有布袋木偶戏表演,家长带领幼儿观看了多场表演,帮幼儿累积了更多感知经验,加深了幼儿对布袋木偶戏的喜爱。家长也和幼儿一起制作了轻泥布袋戏里的表演服饰,入园与幼儿一起制作了轻泥偶,在家长陪伴下,幼儿获得了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亲子感情升温,同时家长也发现了幼儿在本次的游戏课程化主题中,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专注地学习,各方面能力均获得提升,更加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游戏课程化,旨在鼓励幼儿勇敢质疑、大胆探索,尝试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家长们也深深肯定这点,支持幼儿大胆探索取代直接告知答案,家园合作,让幼儿习惯于自己努力寻求答案,这为他们的未来独立人格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游戏课程化探索的收获:

1.幼儿的收获

诚如陈鹤琴先生所言: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本学期,幼儿除对了西游记故事情节及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热爱家乡的布袋木偶戏,愿成为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人,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主、愉悦、探索、创造,并能自己尝试解决各种问题,多方面得到发展。

2.教师的收获

在本次的游戏课程化当中,教师更加明确自己的课程观: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不必拘泥于书本内容,要实现活的课程,基于儿童视角,追随幼儿兴趣点,去观察、分析孩子们的需要,真真正正地让幼儿去思考、操作,将游戏还给孩子,引导幼儿有自己的发现,并沉浸在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喜悦当中。

参考文献:

游戏课程化背景下本土资源的挖掘与运用——以华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为例

陈小贞 华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