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检查与防治常见误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1

乙肝检查与防治常见误区

贾毅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37000


乙肝的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一种传染性肝炎,对群众的身体健康有重要威胁。乙肝感染者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治疗,随着疾病进展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炎以及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大多数人都对乙肝产生恐惧等心理。但在乙肝检查与防治方面,由于人们对乙肝了解不多常常存在一些误区,本文主要科普乙肝检查与防治中比较常见的误区,旨在让人们正确认识乙肝。

一、乙肝检查误区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常规检查项目就是乙肝五项检查,根据乙肝五项检查不但能知晓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还能通过对比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但人们对这项检查有一定误解,主要表现为:

  1. 只要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就是患有乙肝疾病

事实上,化验单上标为“+”并不一定就患有乙肝,表面抗体呈现为“+”则说明受检者本身存在保护性抗体,如果乙肝病毒想入侵受检者身体,表面抗体就会发起反攻,对人体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有许多人属于单纯核心抗体阳性,简单来说就是作为一种曾经感染过乙肝的标志,在检查过程中化验单上如果现实为表面抗原“-”、病毒定量“-”都不能诊断受检者为现症感染患者,一般来说这种化验结果对受检者本身并无损坏。

  1. 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

大多数受检者都根据化验单结果判断自身病情,虽然说医护人员都是根据患者的检验结果判断患者本身病情状况,但同样要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如身体素质、年龄等。事实上患者的病情程度与大三阳、小三阳并无直接关联,小三阳并无传染性,是指乙肝五项检查当中有3项为“+”,即e抗原、表面抗原与核心抗体,其余2项为“-”。小三阳患者经检查后显示病毒定量为“-”,则表明患者无传染性或传染性比较小,如果病毒定量上升,则表明传染性也会随之上升。

  1. 乙肝患者无自愈能力

年龄越小,感染乙肝病毒之后发展为慢性感染者的几率也会越高,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感染乙肝病毒之后发展为慢性乙肝的几率逐渐下降,大多数成年人都可通过自身免疫功能成功清除病毒,并不会转化为慢性,因此乙肝患者并非没有自愈能力。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抗病毒治疗是最关键的环节,但治疗时间比较长,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部分患者只接受保肝治疗,虽然保肝治疗也能获得一定的应用效果,但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同时要定期检查肝功能情况。

二、乙肝防治误区

1、盲目从医

患乙肝之后患者会出现害怕、急切等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心情较为迫切,因此想尽快治愈身上疾病。当患者出现这一情绪后就容易受到不法分子蛊惑,通过医药诈骗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市场上一些宣称能让患者用后转阴的药物属于非法药物,患者如果大量应用之后可能会给肝脏带来较大负担,导致疾病恶化,因此患者在治疗时应该要到正规医院遵医嘱用药,切勿因治疗心切盲目求医。

  1. 用药随便,没有对症下药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患者的关键治疗方法,抗病毒药物属于处方药,这些药物的应用都要在医生指导下方能服用,但一些肝功能异常患者也会应用到同样药物,患者可能会随意买药进行肝功能异常治疗,尽管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但属于不合理用药,对患者病情有一定危害。

  1. 频繁更换治疗方案

部分患者在治疗上频繁更换治疗方案,在用药方面比较随心所欲,在寻找医生方面也不能“从一而终”,而是让多位医生开具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方案频繁更换的原因有一部分在于患者迫切想要看到治疗效果,一旦经一段时间治疗未能得到治疗效果就想更换治疗方案,事实上乙肝作为一种病程时间比较长的疾病,没有任何治疗方案可以立竿见影,只能通过长期用药改善病情。

结论:

总而言之,乙肝近年来的发生率比较高,我国比较重视该疾病的防治措施,在检查方面与放置方面都存在一定误区,患者应该要正确认识乙肝这一疾病,发病后不要过度担忧,遵医嘱用药可改善病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