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儿童品格学习群提升儿童品格的育人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通过 儿童品格学习群 提升儿童品格的 育人实践

吕敏

213300 江苏省 溧阳市燕湖小学



摘要:通过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和虚拟四大场域,搭建促进儿童品格发展的共育平台,探索出“星爸在场、阅读银行、研学体验”等融合联动的十大共育行动,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明晰了促进儿童品格培育和提升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协同共育;场域;品格提升


一、儿童品格学习群视阈下提升儿童品格

品格教育是孩子一辈子的事情,“学习群”是锤炼中小学生品格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方式,它可以为孩子的品格教育添砖加瓦。在群组式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活动品质,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引领学生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自主活动、自主提升,不断提高学生谋划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社会志愿者为学生群组做指导和服务。创新育人模式,提升儿童品格的学习群,通过“选择”、“活动”、“分享”和“评价”,引导儿童参加有质量的群组活动,召唤儿童自我认识与反思,真正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学习群”的建构,其实质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品格学习群,有利于儿童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让学习变成有趣的过程,让分享成为悦己纳人的过程。

二、儿童品格学习群视阈下提升儿童品格的实践

品格在《辞海》中的释义是品行和风格。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因此,儿童品格培养应植根于儿童生活的完整世界,从儿童生活出发,将不同生活场域的教育功能与作用融合联动,强调学校场域与其他场域之间的关系的协同与共育。


(一)基于家庭学习群的行动

从外部形态上看,“家庭就是父母子女形成的团体”。从内部结构上看,“家庭中存在多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主体”。家庭教育就在父母和孩子的双向互动中产生。因此,在家庭场域中提升儿童品德,应该把握主体间性,促进亲子关系良性互动。

1.平和妈妈行动。妈妈是家庭的灵魂,妈妈情绪的平和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妈妈过多的消极情绪(焦虑、抑郁和易怒)与积极的教养(拥抱,称赞)呈负相关,与消极的教养(威胁,贬低)呈正相关。一个不吼不叫、温和坚定的妈妈,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在家校协同共育中,学校应该引导妈妈们认识到平和情绪的重要性,认识大吼大叫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让妈妈们理解大吼大叫、唠叨指责等情绪表达方式对孩子的伤害。学校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围绕“平和妈妈成长”专题,开设“学会洞悉孩子的心理”“平和妈妈情绪的管理”“怎样与孩子有效沟通”“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等主题课程或论坛,分析妈妈大吼大叫的深层原因,为做温和坚定的妈妈提供策略。

2. 星爸在场行动。目前,“父亲缺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父亲淡出家庭教育,实质也是男性文化在儿童教育中的整体淡化。父亲的陪伴对于儿童品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父亲角色的回归为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担当提出了课

题。“寻找更美的星爸”是学校“星爸在场”行动的重要举措。“阅读星爸”“运动星爸”“厨神星爸”和“研学星爸”的评选以及故事分享,带动着越来越多的父亲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我和老爸看世界”“爸爸带我去过的地方”等主题研学旅行,经典的父爱主题电影推荐,父子之间的亲子阅读,父子运动等丰富的活动,关注儿童成长中的共性问题,让父亲的力量在儿童品格提升中充

分发挥正向的作用。

3. 你好清晨行动。家校共育的方向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教育即生活,生活是儿童品格培养的根基。目前儿童睡眠不足及不重视吃早饭的现象比较普遍。早睡、早起、吃早饭是人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遵守的生活习惯,应该从孩童时期开始培养。“我和早餐交朋友”“晒晒我家的早餐”“早餐的合理搭配”“我和爸妈一起晨跑”等主题活动都是推进行动的有效举措。

(二)基于学校学习群的行动

学校是儿童品格培养的重要场所。“一切浪费都是由于学校和现实隔离开来。”自由、平等、仁爱、互助等都可以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化着每一个儿童的心灵。在学校场域中,教师影响、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都是形成和巩固学生品格的重要路径。

1. 先生归来行动。渡人,更要渡己。提升儿童品格,需要我们对教师角色、教师内涵、教师气质重新定位。教师不仅用教材教学生,更是在用自己的学养、品格乃至整个生命去带动濡染学生。学校通过寻根青小文化、对话青小前贤、研

修先生课程等活动,引导教师正观、修德、炼心、游艺,让先生归来,让更深挚的先生情怀去引领儿童生长。

2. 圆融课堂行动。思想品德课堂是儿童品格培养的重要场域。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缺乏学校、家庭、社区等相关场域之间的共生状态及相互作用。“圆融”原是佛教用语,是指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开放圆融的思想品德课堂,具有开放

灵动、和谐民主的特质,引导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打破育人场域的隔绝性,强调场域的“共生”关系,引导儿童学会拓展、转换自己的生活视域,学会用道德的眼光审视生活、反思生活、改变生活。通过“亲历体验—认知感悟—内化生成—外化践行”的课堂教学逻辑,整合教育资源。

3. 阅读银行行动。一是“润泽童心”学生阅读。学校为学生推荐阶段性阅读书目,通过阅读存折的形式,由学生、教师、家长每天记录阅读的痕迹。同时,通过读书课、读书节、学生自编书大赛等,让读书指向学生的生命成长。二是“呵护童心”教师阅读。学校为教师设立文心书吧,并通过书友会、教师博客、书香年级组评选等形式,唤醒教师的阅读热情。三是“共守童心”家长阅读。学校通

过读书家长会、亲子故事会、故事妈妈进课堂等形式,唤醒家长的读书热情。“阅读银行”行动以阅读来勾连儿童、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成长,以书香来浸润儿童品格提升的场域。

4. 班班有戏行动。“班班有戏”行动是学校每个班级依次参与、轮流展示的活动,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每周一集体晨会上,负责展示的班级会通过朗诵、情景剧等形式,围绕“尊老爱老、文明和谐、勤俭节约”

等主题,在全校同学面前进行展示。策划、编排、主持、剧务等均是由学生完成。在建构短剧、角色扮演中,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得到统一与协调发展。此外,很多班级的“班班有戏”行动还有家长参与其中,以一个班级行动,联结学校和家庭。

(三)基于社会学习群的行动

品格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的育人活动,对于儿童自主发展、责任担当等品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研学体验行动。学校借助教育基地、旅游景点,建立常态化的研学体验合作单位,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实践育人的合力,实现儿童品格培养的开放与融通。通过“争做家乡小导游”“我做小小讲解员”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读懂家乡表情,培养家乡情思。学校把溧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法治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举行模拟法庭、参观学习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暑假“菁菁看世界”国际研学体验活动,使儿童获得最直接的国际理解教育。

2. 社会实践行动。学校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国家、民族、社区及其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关心社会,并积极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例如每逢寒暑假,学校都会组织“争做家乡环保小卫士”系列环保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争做天目湖小湖长”“保护天目湖”“社区垃圾分类调研”等活动。再如,学校每年六一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点

灯,微行大爱”的爱心义卖活动,在为农村留守儿童捐赠图书、牵手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得到培养。


品格提升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要“五育融合”,通过家校合作、社区学习等多元化学习途径,对学生的种种行为表现进行全面、恰当、公正的评价,调动学生自觉规范行为、培养文明礼仪等习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品格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 [M]. 李猛,李康,译 .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3.

[2] 费孝通.生育制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70.

[3] 缪建东.家庭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