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8
/ 2

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黎起宇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农业机械化推广站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领域中机械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常见,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但是,水稻联合收割机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并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稻联合收割机: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约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年产量接近1.6亿,占世界总产量的34%。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稻收获机械化程度。最近几年,我国水稻收割机的补贴力度提高了许多,这对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极具意义。因此,需要提高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促进水稻收割机的发展。

1.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异地收割、跨区作业”的经营模式被广泛应用。当今的农业生产中,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非常迅速,我国目前专业生产联合收割机的厂家有二十多家,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

1.1专利申请数量方面

我国开始研究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时间比较晚,1998年有了相关专利申请,但此时处于研究初期,之后五年进入发展期,申请专利的数量增加。从1998年到现在,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经历了几个发展过程的高潮,同时,也是动荡变化期。2008年的申请量为20件,之后开始下滑,这说明研发人员和企业对于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技术创新遭遇了瓶颈期。2011年到2013年,专利申请数量又开始增加。

1.2专利申请人方面

分析专利申请人,是为了清楚某领域专利技术被哪些人所掌握,可以为制定专利策略提供参考依据。自然人对于水稻联合收割机投入大于科研机构、企业以及高校,而且发明专利在此领域的比重很小,大多数是实用新型专利,企业没有研发和创新该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不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技术含量也不高。

1.3国省分布方面

通过对国省分布方面进行分析,湖南省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总共有72件,远远超出其他省市,位于前面的还有山东、广西、江西。这几个省的专利申请数量占所有申请量的八成。湖南省是我国主要产粮地区之一,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需求也很大,其市场前景好。因此,在推广水稻联合收割机时需要因地制宜,不断试验和改进,达到更好的效果。

1.4专利技术方面

水稻联合收割机大体可以分为几个技术分支:脱粒装置,动力、传输装置,收割喂入装置,行走装置和集粮及籽粒升运装置。其中,脱粒装置的专利申请占比最高,大约是28%,收割机的核心部件是脱粒装置,该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益阳民福农机装备和福田雷沃国际重工;动力传输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湖州中收星光和王辉;收割喂入装置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梁开源和张双吉;行走装置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王辉、益阳华凯机械和李源湘;集粮及籽粒升运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岳阳兴盛和王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专利技术分布比较分散,许多企业没有真正掌握核心产业技术,在申请专利方面还有许多的进步空间。

2.水稻联合收割机存在的问题

2.1可靠性、舒适性和适用性较差。

收割机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影响作业效率,水稻清洁率的标准越是95%,但是,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由于分离不彻底、脱粒不净,需要二次清洁才能够符合标准要求。

2.2通过性差

有一些机型机身比较重、灵活性不够,除去地块大小的因素,机器在泥脚较深的田块进行作业时比较困难。

2.3耳位噪声不符合标准要求

造成耳位噪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原因有许多,一是发动机的噪声比较高;二是发动机的配置不合理,像是履带机型的发动机位于驾驶员座位下面,距操作者太近;三是零部件制造质量的问题,比如旋转件的平衡不符合要求、机加工件精度不符合要求;四是装配精度不符合要求,像是配合间隙和位置度;五是覆盖件和工作台刚度较差,容易出现共振。

3.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趋势

随着农村经济向集约化模式转变,新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市场需求将会很大。以后,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机型要侧重高可靠性和高性能上,结合上述分析,可以推测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趋势如下。

3.1悬挂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因为我国南方土地面积比较小,且大多数形状不规则,多数是丘陵地形,泥脚较深,造成悬挂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不方便下田,即便可以下田也会因为割茬高给后季作物的种植增加困难。因为受到悬挂动力的限制,其结构有许多先天的缺陷,平原地区不适用这种机型。以后,在南方地区,这种机型将会被其他自走机型代替。

3.2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就目前情况来说,市场上流行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基本上都是履带自走式机型,其性能优越、转弯半径小,特别是韩国、日本机型曾经在2010年以前流行过一段时间,在我国主要水稻产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0年后,由于履带全喂入机型技术走向成熟和农村经济模式的转变,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因为工作幅宽局限性,有些区域的市场发展空间渐渐被履带式自走全喂入机型替代。

3.3多用途联合收割机

扩大机器的使用范围,如果做到一机多用,像开发通用底盘,就可以在收割季节安装收获部件让其变成收割机,在其他季节安装其他部件,可以时期进行运输作业和田间作业。这一思路与丘陵地区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购买力低的现状结合起来,有一定现实意义;假如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可以实现稻麦兼收,更换割台等部件之后就能够收获大豆、玉米等农作物,该种机型在北方也会有好的市场空间。

3.4水稻联合收割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智能化和高自动化

当前,有些先进的企业已经在产品上成功使用了信息化技术,一些大专院校对该技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在产品应用方面,我国与外国的先进机型相比差距较大,比如收获作业监控系统、自动驾驶系统、产量监测系统等技术。

4.今后水稻联合收割机发展的建议

4.1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各级政府要推行集约化农业、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理念,在实施农机补贴政策时给予扶持导向。在重点区域适当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增加地方性补贴配套资金或者加大补贴力度,引导农民购买适合的水稻联合收割机。

4.2提高联合收割机的技术创新和生产专业化

发展较好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生产企业需要增加资金投入,进行产品的研发升级,中小型企业应该积极学习科研机构研发人员参与的企业产品的换代升级,让行业进一步向高智能、高可靠性、高性能的方向发展。

4.3对收割机产品实行驾驶员证管理制度

水稻联合收割机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农业机械,需要在不同环境的土地中使用,也要在公路上行驶转移,收割机的体积大,操作结构复杂,因此需要实行驾驶员证管理制度。当前,各种联合收割机的结构大致一样,可以组织驾驶员统一进行联合收割机的安全使用、维修、保养等的学习,考试合格之后分发驾驶证。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行业产品的使用说明书都比较详细和规范,但因为操作者的文化水平不高,使用时基本不阅读说明书,操作、维修、保养收割机时不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造成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低。农机管理部门组织该项工作,企业参与,培训时可以借助媒体和网络等多种信息渠道。

5.总结

水稻联合收割机在水稻收割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收割效率,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大对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技术创新,今后可以采取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提高联合收割机的技术创新和生产专业化、对收割机产品实行驾驶员证管理制度这三种措施,促进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文杰. 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农家参谋,2017(19).

[2] 李永涛. 浅谈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产品加工(上半月),2017(1):118-120.

[3] 李永利. 水稻联合收割机发展前景展望[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