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8
/ 2

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李东升

尚志市自然资源局

【摘要】生态理念的融入是土地开发前需要关注的问题,土地资源的规划需要不断坚持在科学性、合理性原则的基础上,减少资源的浪费,维持生态平衡,确保社会资源的最大利用,实现土地开发生态化理念。在近几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国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提高,原有的土地资源规划概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改善土地资源开发的现状最有效地方法则是融入生态理念,鉴于此,本文针对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指导理念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同行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土地规划;生态理念;土地资源;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一般来说就是对某一区域内土地应用面积、功能开发、应用方式、合理划分,通过实施相应的规划及管理策略,使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目前来讲,我国所利用的土地模式有农业土地、交通土地、林木土地、建筑土地等,在生态理念指导下展开这些土地规划与利用,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减少因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破坏,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1、生态理念概述

长期以来,土地都是人类所共有的财产,是自成体系的公共环境资源,在实际生活中土地资源的利用还要追随到远古的农耕时期,在农耕社会中人们会把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由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相结合而形成人工性质的生态系统。当人们过度活动时,就会干涉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会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后遗症状。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应加强对生态理念的重视,旨在维护原有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强化其生态功能和自我调控能力,不仅如此生态理念还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的发展不再受到生态环境的牵制,生态理念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建设发展时全面考虑到,资源环境与人口的比例,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土地实现生态化理念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才能使得生态理念的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被全然发挥出来。

2、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具体应用要点

2.1优化土地规划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随着工商业的大力发展,导致土地污染、空气污染、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生态理念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其应用上则需要把土地类型的选用和划分作为重点。在划分土地类型时则需要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功能环境和地质环境将其划分为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开发并利用不同功能的土地资源。在规划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该区域内土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还需要重视生态效果,进而提升土地的生态质量和开发价值。

2.2强化规划区域生态足迹

分析生态足迹是指能够维持和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是指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为国家的生物所需或指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通过分析结果测量土地利用价值、土地营养成分是否充足、土地生态承载水平等多种辅助信息。因此,在开展土地资源规划时,应考虑生态理念,并充分融入到土地资源规划当中,可有效延迟土地可供使用的寿命,通过计算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可将其开发价值最大化,无论是开发价值还是土地利用寿命都是开发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态足迹分析对土地规划与开发十分重要。

2.3评价生态安全测掳爱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生态安全评价简单来讲,就是在一定的土地区域类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该地区的土地进行保护,使其增强该区域内土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安全评价工作对于保障土地规划价值,维护土地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评价生态安全时需要明确考察土地资源的安全系数和各项生态指标,在此基础上展开土地利用与规划工作。规划人员需要在此过程中综合考量影响土地利用价值的各项现实因素,将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安全的考察作为工作要点。

3、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3.1规范开发程序

在生态理念指导的背景下,土地的规划与利用需要更加的规范化,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使土地更加生态化。首先需要从环节出发进行着手分析,对每一不环节进行认真遵循规范化、严格化原则,要严格落实好规划方案、建设实施、评价土地、搜集资料等前期工作。比方说,前期土地规划准备工作,可建立生态调查小组,并对其展开严格规划的技术培训与理念培训,随后下发规划土地的具体考察任务。在准备阶段结束后,提交图片、基础信息等资料,在各项指标都达到合格线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地调查活动,综合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之后将会存在哪些问题规划。在编制好解决方案之后,交由上级部门进行审批,最终确立土地资源规划方案,使用规范化的开发流程和审批程序展开土地资源开发工作。随后,组织相关小组,综合评定开发效果,并依据相关制度,在落实生态理念的基础上,对开发地展开严格管制[2]。

3.2确定规划内容

土地的规划内容往往会受到各类现实因素的影响,现如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不断进步与创兴、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影响着土地的改革,土地改革的核心内容则是市场竞争和政策变革。土地规划只有在生态理念指导下,明确了具体的规划内容之后,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在现阶段的土地规划内容当中主要涵盖了效果评价、总体规划、区分应用、利用预测、土地评价、战略研究这几项措施。在具体开发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依据实际状况展开生态安全、土地效益、土地布局、土地结构、利用程度等方面的综合调查。在此基础上,确立明确的规划内容,合理规划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地用地、住宅用地,进而实现生态建设。

3.3制定生态发展目标

在土地规划过程中,不仅需要始终坚持生态化的规划原则,还需要制定明确的生态发展目标,并将这一制定的目标在实践中不断修复和完善,最终实现土地生态化规划。目前我国的基本竞争目标可具体划分为管理目标、效益目标、公平目标这三种类型。公平目标的生态理念体现在不对公共资源、环境产生损害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效益目标的生态理念体现在以社会效益作为基础、生态效益作为规划核心、经济效益作为关键来使土地生态使用价值取得升值。管理目标的生态理念体现在将生态安全作为计划目标、调控目标的制定核心。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土地利用规划来讲,实施生态化管理不仅仅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生态”不仅是口号,更是一种核心理念。因此在实施规划土地的工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一种必胜的心态去面对,在今后的道路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它,需始终坚信生态理念的指导效用,通过制定生态发展目标、确定规划内容、规范开发程序等具体措施实现土地的规划并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余华杰, 赵宇, 黄燕. 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 信息周刊, 2019, 000(025):P.1-1.

[2]唐丽静. 生态文明视角下"多规合一"实现路径研究及实证分析[D]. 吉林大学, 2019.

[3]黄晶晶. 生态文明背景下土地整治模式探索——以福建省古田县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v.47;No.619(06):214-218.

[4]张腾, 韩媛媛, 王韬. 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策略探究[J]. 四川建材, 2019, v.45;No.229(09):63-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