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7
/ 2

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

郭斌

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 065800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迈向大学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受青春期的影响,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会产生变化,将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他们很容易被外界的不良信息所干扰,如果他们自身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成长的方向很可能就会跑偏,从而导致出现消极状态。因此,高中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动态,在重视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基于此,本文将对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教学方法


1 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施现状

随着现阶段社会的高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得以提升,而社会中对高中生思想健康状态产生影响的因素也逐渐增多,因此,教师在高中教育阶段须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作为重点。针对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成绩固然重要,然而自身的道德素养也尤为重要。分析传统高中教育模式发现,针对面临高考压力的学生而言,教师更多地重视应试考试成绩的提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也多将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及综合能力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为此,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须将学生道德教育作为重点。实际上,在应试管理模式向德育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管理思路、管理方式较为滞后,并未对良好班级氛围构建的重要性形成认知,无法同高中生心理特点、学习兴趣相契合,使得学生在道德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加之个别班主任对此阶段学生的德育活动缺乏丰富的经验,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所实施的管理策略较为落后,多以说教方式为主,并未足够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使得学生在接受德育的过程中产生了抵触心理,难以达成有效的师生沟通,对班主任德育活动的实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须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全面推进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2 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

2.1 加强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执行学校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与方针的主体,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他们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就是班级管理,或者说学校中任何与高中生有关的事情都会与班主任或多或少有一些联系。为了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班主任可以抓住班级管理实践这个机遇,通过组织班会和创设班级活动等渗透良好的德育思想与正确的班级班风,最终在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提升自身德育能力的目标。但是无论是组织班会还是创设班级活动,班主任都要树立渗透良好德育思想的教育理念,确保班级管理活动开展都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的,这样才能借助组建班级活动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例如,在创设班级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抓住

这一集体教育时机,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班级活动,确保学生可以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认清自己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并使他们通过参与班级活动释放学习的压力。比如,除了围绕以“路上遇到老人跌倒是否应该扶起来”等德育相关教育主题的课堂辩论会外,还可以积极地拓展班级活动的范围,带领学生到课堂外,到小学外去参加各式各样与德育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旅游活动、文娱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等过程中都非常容易渗透德育思想。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社区中开展志愿者实践服务活动,或者可以协同当地的一些菜田与果园的种植户开展农业体验活动等,使高中生在体验志愿者服务或农田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吃苦耐劳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2.2 注重实践环节,多开展课外活动

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往,很多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往往很少开展课外活动,德育工作仅限于校园和教室内,相对于德育,班主任还是比较注重学生的成绩,所以就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对学生全面发展极其不利,使学生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在素质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班主任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过程中给学生及时“减负”。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践环节成为开展德育工作的首选。班主任要合理规划学生的课余时间,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德育实践机会。

例如,班主任在具体德育活动中,要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合理利用起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敬老院参观实践,看望老人,并让每个学生都能帮助老人去做一些事情,并陪老人聊聊天;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打扫街道卫生等。通过这样的真实体验,他们就会懂得尊重和孝敬老人,体会到劳动的不容易,从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实践体会中真正去感受快乐、寻找快乐,从而提升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2.3 构建家校社共育体系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为满足社会需求,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借助家校社共育,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促使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因此,班主任须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作为重点,转变传统教育中仅将学生学习成绩作为重点的应试教育模式。同时,还应重视德育范围的拓展,除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外,还应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借助家校社三方共育,为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班主任可同家长定期展开沟通,交流学生的在校表现,借此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制定相应德育策略。教师针对学习态度倦怠、消极的学生,根据原因结合存在的具体问题,疏导学生所产生的不良情绪。教师还应将社会热点问题加入至德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须从多角度出发实现德育策略的改进,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还应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同学生积极展开交流,借助营造良好班级德育环境及构建家校社共育体系等策略,推动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恒全.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家长,2021(14):30-31.

[2]汪建红.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9):121.

[3]覃了香.探讨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J].智力,2021(1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