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分析视功能的城市规划视觉通廊三维核控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7
/ 2

透过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分析视功能的城市规划视觉通廊三维核控法

冯杰

广东顺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28300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城市规划视觉通廊三维核控研究方法,包括步行优先原则、城市通视点选择、设置城市目标标识物、构建城市视觉通廊,随后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视廊设计量化牵引策略,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规划;视觉通廊


引言:到2020年末为止,我国所拥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数量达到135座,同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量为799个。怎样把历史老城进一步打造成兼具塑造城市文化、激发集体记忆、记录历史和逐渐消除城市发展矛盾的统一整体是目前城市规划对旧城空间实施三维视觉系统设计的重点解决量化技术问题。

  1. 研究方法分析

  1. 步行优先原则

历史古城诞生之初便是步行主导下建造形成的城市空间,所以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该率先明确步行优先的基础原则。观者身处贯穿性步行空间当中,按照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观看整个城市景观,同时对整体景观界面形成对应的感官体验。在空间尺度没有超出人自身感官感知范围基础上,视功能对于相应的距离持续变化十分敏感。所以需要对城市中的步行交通系统实施优化设计,始终保持小尺度街区以及穿越街巷步径。优先保障具有较多行人活动的步行环境,把步行转化成整个城市当中的重要交通方式,对城市道路空间中汽车交通比例进行合理控制,创造出有利于公众交往、适合步行、有益于行人的区域环境氛围,同时对人-物=空间三者比例尺度关系进行合理控制,协调由此形成的心理感受。

  1. 城市通视点选择

选择城市中主要通视点中,应该确保城市内景观通视点满足下列其中一项条件,即保障观者的目标标识物以及指定视野范围中的动态视觉通达性;对创建城市中的代表性表征具有重要意义的点位,像是水运航站设施、陆运交通站点、航空站点等;满足海拔高度条件城市点位;市内主要铁路,城市周围水运航道;各个重要交通节点,像是城市中的主干道交叉口;城市中的代表景观。不同关键点之间能够创建视觉景观交叉网络。在城市中选择通视点时需要进一步考虑到城市的结构特征和发展特点,通过人眼视功能相关检测指标作为基础参考依据,在确保目标标识物和通视点之间维持有效视距基础上,合理设计通视点数量和位置。

  1. 设置城市目标标识物

城市中的目标标识物主要是城市中的观者在对应的视功能范围中,通过眼睛可以快速准确捕捉到拥有良好视觉吸引度的各个空间景观要素,其也是整个城市形象的强化点,属于城市在不断创新发展和历史演化中能够代表城市独特风格内涵的标志性节点,同时也被赋予了某种适合当地民俗风情和气候特征的特色形态,能够体现出一种社会价值和传统文化,是当地居民共同认证的代表性构筑物以及特色历史建筑。其在城市中的公众步行系统内发挥者聚集和连接的作用,为了满足城市建设发展中对于营造景观和借景的要求,需要具备相应的海拔高度和体量,这也是界定深度视觉和立体视觉范围的有效空间限定方法。

在选取城市中的目标标识物过程中,保证城市内景观目标标识物需要满足下列条件,汇集城市历史发展痕迹,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城市文化特色,显示出城市自身可识别特性;丰富扩展城市地域文化,对城市各种景观资源进行全面开发;处于观者视野范围中,还需要确保与核心通视点之间的动态视觉通达性;当地居民达成共识;拥有充足体量尺度,能够进一步满足相应的海拔高度要求。联系城市整体结构特征以及城市发展状况,将人眼视觉功能对应检测指标当成基础参考依据,使目标标识物与核心通视点之间维持有效视距,对目标标识物的具体数量和分布点位进行准确预测。

  1. 构建城市视觉通廊

身处城市中的步行空间系统当中,观者对于整个景观环境空间中的视觉感受能力会直接受到步行尺度变化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人眼对物体进行区分的极限距离是此物体尺寸3500倍。由此能够了解到,视觉几何规定限制性会对城市尺度变化产生直接影响和制约。联系人类识别视距和视敏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在识别视距超出12.19米条件下,无法准确识别对方面部表情;在识别视距超出22.86米条件下,无法准确识别对是谁;在识别视距超出35.05米条件下,无法准确识别对方面部;在识别视距超出135.64米条件下,无法准确识别对方活动姿势;在识别视距超出1219.2米条件下,无法看到对方。

人眼正常可清晰识别半径包括100米圆锥立体范围内的景观目标细节特征和外形。半径处于50到100米之间圆锥体范围中属于视觉清晰中心区域,如果半径在100到300米之间的圆锥范围属于视觉清晰衬景区,人眼能够对物体外部轮廓和整体明暗关系进行准确识别。而600米则是人眼识别的极限范围,超出该范围内的景观是无法被人所识别的,所以也可以叫做视觉外景示廓区。通过分析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处于视觉通达条件下,联系城市对景和借景需求,把目标标识物以及通视点间距控制在人眼有效视距范围当中

[1]

  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视廊设计量化牵引策略

视觉通廊对应三维核控法主要是一种以尺度控制为基础的手段,能够确保视线通达的量化测算手段,将眼视光医学研究作为主要入手点,进一步联系城市特征保护层级标准和各向异性,测算景观立面尺度高程关系以及不同视距下纵向阻隔物对应高度阈值,能够实现构筑物、视廊中建筑物三维尺度控制目标,对应视觉景观设计如下,第一是创建以整个系统论为基础的历史文化名城视觉景观保护通廊系统设计机制,具体视觉通廊设计要求为整合关联、横向分级、机动控距、廊轴控高、贯穿通览、步行优先、融网于面、衔点引线。

第二是积极研发,形成视功能为基础的驱动视觉通廊三维核控量化分析法,搭配数理模型。推导目标标识物对应视觉清晰度相关等级数据,明确视觉通廊参数相关推导依据。准确核算视觉清晰区域中水平视角最佳视宽值。深入挖掘视廊分级量化指标,参考景观里面,形成观者心理影响评价指标,准确展示出视廊横轴方向对应主次景观高度控制原理,合理验证各种视距下可视与标识物立面高度比值关联性,明确视廊中插建物对应高度阈值量化标准,形成城市景观视觉系统有效量化方法。

第三是结合圈层级别对保护强度进行合理分级,历史文化名城对应保护圈层同样需要进行合理分级,可以进一步细分成一般建设区、环境协调区、建设控制区和绝对保护区。针对视觉通廊进行重要度分级,包括辅助级和主要视觉通廊。对视觉通廊对应横向视觉进行清晰度划分,包括一级、二级视觉通廊,针对视觉通廊中各个建筑物相关三维尺度全部采取非均衡层级控制机制,禁止使用一刀切方式管理。

第四是旧城核心区域中的建设密度需要维持在40%至50%之间,合理控制通视点和目标标识物之间视觉通达性。第五是降低高层建筑对于历史名城的影响和冲击,绝对保护区内禁止建设高层,建设控制区以及环境协调区不能增建高层建筑。在有效尊重历史空间敏感性基础上,对建筑高度和密度进行有效控制[2]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系统分析城市系统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促进城市规划学、景观学、建筑学的有效统一整合,促进城市景观系统实现全面协调优化发展,促进新旧环境的全面融合,在保护和改造过程中协调发展,促进历史脉络全面延续下来。通过城市和观者之间心理、精神阿林夕,创造现代风韵属于当前打造城市特色品牌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郭大松,脱斌锋.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价值浅析——以嘉兴市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06):243-245.

[2]马曙晓,陈彬熇.基于视线通廊分析的历史城区高度控制研究——以正定古城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04):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