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肉制品加工品质控制关键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试论肉制品加工品质控制关键技术

陈智光、陈晓漩、郑雪君

广东真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潮州 515637


摘要:我国作为肉制品消费与生产大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要求肉制品不仅达到工业化发展,还应当满足安全、营养、健康等需求。基于此,文章以肉制品加工危害为切入点,分析肉制品加工中,易受到内外界因素影响,出现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危害,以此为研究基础,提出肉制品加工品质控制关键技术,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肉制品加工;品质控制;关键技术

前言:

我国肉制品加工具有悠久历史,且肉制品种类较多,对于世界肉制品行业发展影响重大,肉制品包含猪肉、牛肉、鸡肉制品等,富含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肌苷酸等物质,具有低胆固醇、高蛋白的特点。特别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于可以直接食用休闲肉制品,对于肉制品的加工工艺、设备、卫生、品质、安全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现代肉制品加工中,除参考传统工艺以保障产品特殊风味外,更重要的是先进加工设备、加工技术、监测技术的引进运用,从而满足人们对于肉制品更高期望。

一、肉制品加工危害

肉制品作为人们蛋白质重要来源,受到人们广泛欢迎。但是,在肉制品加工中,易受到多方面影响降低肉制品品质,进而威胁人类健康,主要危害如下:

1.物理性危害。食品内外来异质危害,包含玻璃、钢丝、设备脱落碎片、未剔除骨头等。危害来源在于饲养动物中体内有异物,或是设备上脱落玻璃、钢丝等,使得其残留在肉制品内。

2.化学性危害。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将会造成严重危害,易引发食用者食物中毒。而造成化学危害原因,多是由于肉制品加工中超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极个别不法商人存在加入非食用物质的非法添加行为,导致引发个体过敏反应[1]

3.生物性危害。生物代谢或自身产物,污染了食品加工过程、原料等,损害消费者健康。常见肉制品生物危害包含真菌危害、细菌危害、寄生虫病、昆虫、病毒与立克次氏体等。

二、肉制品加工品质控制关键技术

1.传统肉制品绿色加工

在肉制品加工中,传统绿色加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肉制品保真技术。构建肉制品质量数据库,研究肉制品质量控制机制与工艺成分作用机制,明确食品传热分子机理,确定反应场与反应介质中多组分靶向的相互作用规律,促进肉质品质提高;二是常规肉制品智能化、自动化加工。研究新方法、技术、材料与原理,开发加工肉制品装备,实现智能绿色加工传统肉制品[2];三是传统肉制品靶向阻控技术。系统性研究存在安全风险分子物质作用机制,如,肉制品的活性炭、活性氧等内源性因子诱导多环芳烃、杂环胺、亚硝胺反映动力学机制,对接分子过程中动态变化、基团点位、分子相互作用对象、“3R”活性物质相互作用机理。

2.拉曼光谱技术

肉制品加工品质主要包含肉的PH值、持水力、蛋白质变性程度等,对于肉制品经济价值与食用品质具有决定性影响。

肉PH值为衡量肉品新鲜度指标,应用移动型拉曼仪器,通过屠宰场冷却时测量猪放血的半膜肌,明确测量PH值后45min与24h采取PLSR和拉曼数据相关分析,发现PH值和拉曼光谱数据相关性较强[3]。以此为基础,研究拉曼光谱手持装置进行肉质新鲜度预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死后代谢物浓度会改变拉曼光谱,可借此了解肉的新鲜度。

肉持水性是衡量肉的颜色、嫩度、成品率、多汁性重要指标,持水力和应用PLSR处理后拉曼光谱数据具有相关性,猪肉持水力预测最佳信息能够在3071-3128cm-1和1800-1900cm-1获得。结果表明,能够通过拉曼光谱技术迅速实时检测肉质保水性,实现肉质分级,也能够为改善肉质保水性提供支持。

肉蛋白质变性能够决定肉品加工品质。以太湖猪肉糜香肠为例,利用拉曼光谱技术进行凝胶中蛋白质二级结构转变,发现凝胶中减少了α-螺旋含量,增加了β-转角、β-折叠、无规卷曲结构;以光是香肠加工肌原纤维蛋白结构转变,890-1060cm-1位置酰胺I、C-C、酰胺III伸缩振动变化,结果表明加工18h中,虽则增加β-折叠含量与减少α-螺旋含量,静置阶段分解了蛋白质,进而重建了二级结构。以上结果可知,肉质加工中,可利用拉曼光谱技术进行肉制品加工品质测评,通过分析蛋白质结构明确品质变化,监测加工工艺,优化加工质量。

3.肉品质量与安全控制

(1)控制物理危害。可选择X光机对原料肉、肉制品等进行筛选、甄别,亦可通过磁铁、金属探测仪等方式去除金属异物,保证原料肉、肉制品最大限度的减少异物污染。鼓励生产企业建立良好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对生产设备的保养维护,保证其完整性与安全性,控制生产场所环境,防止物理性异物的产生与进入。

(2)控制化学危害。要求供应商提供辅料与原料肉合格证明与检疫证明,保证原材料质量,加工厂审核检测报告后,还要利用农残速测仪进行分批量抽检,或是委托第三方机构检验,对于不合格原料肉拒绝接收;加工中添加食品添加剂,必须遵循《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经过食品毒性安全评价,确保食用后不会危害人体,也不会影响肉制品营养及口味。

(3)控制生物危害。肉制品加工污染源包含材料辅料自身携带、或是运输过程中未执行卫生标准导致的污染,应当加强各个环节的控制。一是原辅料控制。选择政府定点屠宰企业产品,需具备卫生检疫合格证,进口原料肉需有出入境检疫合格证,禁止应用质量不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的原辅料,或是未经过证明的原辅料;二是加工温度控制。加工肉制品中,控制半成品、原料肉、成品肉温度,肉制品适宜变质温度是20-25℃,温度超过60-70℃,或是低于0℃,不易变质;三是优化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与车间布局,热加工区分为熟料加工与生料加工。并且,加工车间前布置工作人员入口、洗手消毒、更衣室等设施,以免物料交叉感染。

4.智慧物流保鲜技术

(1)肉品品质保持技术。研究能够可降解绿色包装与智能包装技术,延缓生肉屠宰后的僵硬速度,维持屠宰后肉的细胞生物活性,保证肉品新鲜;(2)生鲜肉迅速、高效预冷技术。畜禽宰后开展细胞生理活性、成熟机制、僵直、冷链物流设备创建等研究,研发肉品迅速预冷与精准自动传感技术;(3)动态监控技术。立足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开发从工厂至餐桌的物流技术系统,构建动态监控体系,提高冷链物流安全性与环保性。

总结:综上所述,肉制品加工技术对于肉制品产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为推动肉制品加工实现工艺现代化、配方科学化、产品健康化,则应当改善现有工艺不足之处。因此,肉制品加工中,需合理应用绿色加工技术、拉曼光谱技术、智慧物流保鲜技术等,控制肉品质量与安全,进而提高肉制品加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小群, 零添加亚硝酸盐腌腊肉制品的加工与品质改善关键技术研究. 浙江省,宁波大学,2018-12-21.

[2]任丹枫.肉制品加工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食品,2020(11):113-114+117.

[3]李可,闫路辉,赵颖颖,赵电波,白艳红.拉曼光谱技术在肉品加工与品质控制中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9,40(23):29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