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

王月娥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7例。常规护理法用于对照组,心理护理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方法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心理护理;焦虑;抑郁;护理满意度


随着医疗模式不断发生转变,心理护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该种护理方法主要是指医护人员在同患者进行交流期间,应注意态度、语言、姿势、表情和行为,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得以改善,提升疾病恢复效果。现阶段,在各种血液疾病治疗中倡导使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患者出于对该种治疗方法的不了解,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及昂贵的治疗费用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诸多的不良心理情绪[1]。因此,为了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8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7例。对照组,男、女为20例和17例,17-62岁,均值(43.5±2.9)岁;观察组,男、女为18例和19例,18-63岁,均值(44.7±2.6)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法,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准备好消毒物品,以避免出现外源性感染,详细告知患者极其家属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使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得以消除掉。

观察组,行心理护理法,(1)焦虑心理:由于患者是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疾病前期治疗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也是早期患者最为关注的一项心理问题,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出睡眠不良、尿频、紧张不安及失眠等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引导患者对内心感受进行积极表达,分析患者出现焦虑心理情绪的原因,并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沟通方式,以此来使患者的焦虑心理情绪得以明显缓解。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应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提升抗击病魔自信心,以患者的兴趣爱好为依据,引导患者参与到放松活动中来,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以明显缓解,确保患者心理情绪的放松,以便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2)恐惧心理:造血干细胞移植本身属于一种大型的手术治疗方法,在术中及术后危险性较高,会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疾病治疗方法,疾病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不适感及并发症,以确保患者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期间,应保持良好的语气和态度。应陪伴在患者的身边,使患者的安全感得以增强。(3)淡漠、敏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由于患者身体存在极强的不适感,导致疾病恢复速度慢,疾病治疗自信心不强,极易引发患者出现食欲减退及郁闷等不良心理情绪。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详细为患者介绍移植成功案例,身体在出现严重反应时,需给予患者鼓励和帮助,以提升疾病康复效果。(4)依赖: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之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时,需要将患者送入到普通病房中,由于患者对病房中的环境较为陌生,并且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极易出现依赖心理情绪。当患者体征恢复良好,血象平稳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确保患者意识能够得到更好的恢复,并为患者制定恢复护理计划,使患者的自控能力得以增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良心理情绪评分,分别使用SAS(焦虑)和SDS(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感越强[2]

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满意(80-100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与得分呈正比例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不良心理情绪评分用(6119c9c6c465c_html_5b58457d107b76a7.gif ±s)表示,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用(%)表示,用6119c9c6c465c_html_53ecf6b3bea081cb.gif 检验,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两组不良心理情绪评分对比

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1 两组不良心理情绪评分对比(6119c9c6c465c_html_5b58457d107b76a7.gif±s

组别(n=37)

焦虑(分)

抑郁(分)

观察组

35.28±5.26

34.25±9.56

对照组

21.45±4.35

23.24±6.53

t值

14.425

5.125

P值

0.000

0.000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n=37)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23(62.16)

12(32.43)

2(5.41)

35(94.59)

对照组

10(27.03)

18(48.65)

9(24.32)

28(75.68)

X2

7.876

1.402

3.844

3.844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是指经静脉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输注到患者的体内,以此来完成对患者正常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重建,被广泛应用于血液疾病临床治疗中。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移植后存活率大大提升。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淡漠、敏感,依赖,在疾病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采用倾听、沟通、讲解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使不利于患者疾病恢复效果的心理状态得以显著改善,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使患者的疾病治疗自信心得以提升,对医院护理工作有较高的满意度[3]

本文研究结果为,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心理护理方法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中具有可行性,使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得以显著改善,能够积极主动面对疾病,提升疾病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方法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亚玲,鲁芸.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探讨[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4):330-331.

[2]崔咪咪,王嫚,刘洁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229+232.

[3]翁依妹,林婷,姚梅珍.全程标准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4):3393-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