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调制模式下受检者有效剂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PET/CT中 CT自动管电流调制模式下受检者有效剂量的研究

幸奠奎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核医学科 湖北武汉 430071

【摘要】目的 浅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调制模式(ATCM)下受检者的有效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12于本单位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检查报告(共计60例),所有患者均在管电压、转速、螺距、噪声指数、间隔等参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管电流,计算PET、CT的辐射剂量及PET/CT的有效剂量,得出结论。结果 在保障其他变量固定的前提下,PET、CT辐射剂量与PET/CT有效剂量随着管电流的提升而增长。结论 调低管电流是减少PET/CT检查中受检者有效剂量,降低机体辐射损伤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自动管电流调制模式;ATCM;有效剂量

随着影响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技术出现,有效解决了部分疾病的检查问题,使患者的后期治疗能够更加准确、高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是目前核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影像学检查中也常被运用;该项技术是经由对受检者实施两种照射(PET与CT),实现对一些特殊疾病的检查[1]。为了更好地提升检出效能,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检查辐射,探究有效剂量意义重大。相关研究指出[2],PET/CT的有效剂量受扫描参数影响大,其次为受检者的体质量。本次研究,纳60例患者既往PET/CT受检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在ATCM下,管电流的变化对受检者有效剂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搜集60例曾接受本单位PET/CT检查患者的检查报告,开展回顾性研究。样本资料显示:男女比例37:23,年龄49~69周岁,平均(58.64±5.11)周岁,体质量46~62kg,平均(51.17±4.05)kg。(1)纳入标准:①检查报告保存完整;②完成全部检查。(2)排除标准:①检查项目不齐;②严重全身性感染;③妊娠、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在进行检查6h前,叮嘱受检者保持膀胱与胃排空,注意不可剧烈运动,尽量维系安静状态。入室前,要将身上一切金属物品一一取下。检查中,保持设备其他预设参数一致。本次研究所用设备购于德国西门子公司,型号biograph mCT,管电压120kV、转速0.8s/转、螺距1.375、噪声指数8~30、间隔2,氟代脱氧葡萄糖剂量维持在4.2MBq/kg,记录管电流分别在80mAs、100mAs、120mAs、140mAs、160mAs时的PET、CT辐射剂量与PET/CT有效剂量。

1.3 观察指标

以注射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活性表示PET辐射剂量,以剂量长度乘积估算法表示CT辐射剂量,二者和为PET/CT有效剂量[3]

2 结果

2.1 管电流为变量下的PETCT辐射剂量与PET/CT有效剂量

在保障其他变量(管电压、转速等)固定的前提下,PET、CT辐射剂量与PET/CT有效剂量随着管电流的提升而增长,见表1。

1 管电流为变量下的PETCT辐射剂量与PET/CT有效剂量 `x±smSv

管电流(mAs)

PET辐射剂量

CT辐射剂量

PET/CT有效剂量

80(n=60)

5.92±1.25

4.33±1.26

10.85±1.64

100(n=60)

6.46±1.33

4.97±1.32

11.42±1.72

120(n=60)

7.24±1.45

5.85±1.39

13.06±1.83

140(n=60)

7.72±1.61

6.27±1.46

15.67±2.05

160(n=60)

8.18±1.74

6.71±1.69

16.92±2.41

3 讨论

关于PET/CT检查的辐射问题,临床达成的共识是,PET辐射剂量主要来源于放射性药物的注射剂量与患者的体质量,正常而言,这种波动并不明显。但CT辐射剂量受采集条件不同的影响,表现为较明显的水平波动,影响PET/CT检查的最终辐射剂量[4]

ATCM属于现阶段发展最成熟、应用最普遍的辐射剂量控制技术,吴一田等人

[5]在其研究中提出,经ATCM扫描,能够将辐射伤害最高降低40%。ATCM原理是设备可在检查中,基于受检部位对X射线衰减系数的差异,科学、自动地调节管电流水平。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扫描结果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同时降低检查过程中的管电流[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保障其他变量固定的前提下,PET、CT辐射剂量与PET/CT有效剂量会随着管电流的提升而增长;这表明越低的管电流,理论上检查过程中的辐射伤害越小。ATCM灵活调控管电流,做到应高时高、应低时低,在满足疾病检查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伤害,该模式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为了更好地推广ATCM模式,提出一些展望:(1)医院方面加强设备的升级换代,如提升CT机排数等,设备采买遵循“买新不买旧”原则;(2)提升对相关人员的技术规培,正确使用ATCM;(3)加大对患者的宣教,使患者在主观层面愿意接受ATCM检查。

综上,调低管电流是减少PET/CT检查中受检者有效剂量的可行手段,建议推广ATCM检查模式,在影像学检查阶段强调高成像、低辐射,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锐,陈晓良,余颂科,等.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PET/CT中的实际应用[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9,43(1):22-26.

[2]陈国强,苏新辉,苏福,等.PET/CT检查受检者所受辐射有效剂量评估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8):898-899.

[3]李玉豪,戚忠智,蒋丽莎,等.PET/CT所致有效剂量[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8,38(8):568-572.

[4]吴一田,耿建华,杜召猛,等.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模式的图像质量与受检者有效剂量关系的研究[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9,39(3):153-156.

[5]吴一田,耿建华,杜召猛,等.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调制模式下受检者有效剂量的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8,27(1):39-43.

[6]崔亚莹,庄静文,白玫.PET/CT剂量及影响因素研究的进展[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8):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