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贴佐治小儿腹泻临床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3

小儿腹泻贴佐治小儿腹泻临床观

李映群

贵州省赫章县人民医院 553299

【摘要】目的是观察小儿腹泻贴辅佐治疗小儿风寒泻和寒湿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是将患病儿童随机分成两各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服用思密达。治疗组另加小儿腹泻贴敷脐使用,一个疗程为连续用3天,一共1到2个疗程,同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主症积分、证候总积分及治愈时间等。结果观察两组的综合疗效、证候疗效愈显率治疗组均比对照组高。治疗后主症及证候积分治疗组都比对照组低,且治愈时间比对照组短。结论是小儿腹泻贴辅助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疾病的持续时间。而且经济方便,易于被广泛接受。

【关键词 】 腹泻贴;小儿腹泻;贴神阙

儿童腹泻是由各种病原体疾病和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统综合征,这些因素主要出现在排便数量的增加和排便性质的变化中,这是儿科诊所中常见和普遍的疾病。中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儿童腹泻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脐部敷贴是使用传统的“治疗外部疾病”理论的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儿童服药问题。非常的经济、舒适,并且不良反应也非常小。根据西药思密达的口服标准口服,联合使用小儿腹泻贴来治疗儿童腹泻,效果非常满意。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10月---2020年2月某院儿科门诊治疗小儿腹泻(属风寒证及寒湿证)的90例患病儿童,西医按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关于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评分标准来诊断。中医参照《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Ⅲ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有关标准来诊断及辨证标准。所有患者的腹泻病情分类为轻型和中型;年龄在6个月到4岁;病程在72h以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者;重度脱水者;有已使用西药抗菌素、抗病毒药、止泻药及中药利湿止泻剂者等相关因素的排除。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性为37例,女性为23例;年龄在6个月到l岁的25例,l到2岁的28例,2到3岁的6例,3到4岁的1例;病程在24h以内的3例,24到48h者15例,48到72h的42例。对照组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11例;年龄6个月到1岁的16例,l到2岁的11例,2到3岁的2例,3到4岁的1例:病程在24h以内的2例,24到48h的9例,48到72h的19例。两组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思密达西药,小于1岁的每日服用1袋,1到2岁每日服用l到2袋。2岁以上的每日服用2到3袋,每日分3次口服;治疗组另使用小儿腹泻贴敷脐,每24小时换1次。两组均连用1个疗程(3天),共观察l到2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的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次要症状(发热、腹痛、呕吐、口渴、精神状态、肛门情况、睡眠、尿量、舌象及指纹或脉象)、实验室检查(粪常规、轮状病毒及血常规)。

1.4 疗效标型

综合疗效标准:痊愈为主症积分为0,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为主症积分减少大于等于2/3;进步为主症积分减少大于等于1/3,但小于2/3;无效为主症积分减少小于1/3。证候疗效标准:中医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为痊愈,证候总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5%;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则为显效,证候总积分减少大于等于70%,小于95%;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为进步。证候总积分大于小于30%,小于70%;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为无效,证候总积分减少不足30%。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用软件SPSSl7.0来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见表2。治疗组综合疗效比对照组优秀(P<0.05)。

表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进步

无效

愈显率(%)

治疗组

60

51

6

2

1

95.00

对照组

30

16

7

7

0

76.67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下同。

2.2 两组证候疗效比较见表3。治疗组证候疗效比对照组优秀(P<0.05)。

表3 两组证候疗效比较(n)

组 别

n

痊愈

显效

进步

无效

愈显率(%)

治疗组

60

48

9

3

0

95.00

对照组

30

13

11

6

0

8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及证候总积分比较见表4。

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及证候积分都明显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及证候总积分比较(分`x±s)

组 别

n

主症积分

证候总积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60

7.33±1.92

0.50±1.33*

11.52±3.30

0.58±L38*

对照组

30

7.17±1.67

1.17±1.32*

11.77±3.33

1.40±1.48*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两组治愈时间比较治疗组治愈时间为(94.50±25.44)h,比照组的(120.00±37.95)h少。(P<0.05)

3 讨论

《古今医统·幼幼汇集》中有云“泄泻乃脾胃专病,凡饮食、寒、热三者不调,此为内因,必致泄泻”。小儿腹泻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无论是外感、伤食,还是脾虚,它们的共同病理是脾脏的变化。因此,调整脾胃作为治疗方法。秋天和冬天是腹泻的高发时期,主要是由于风寒和饮食创伤。治疗原则当以温中散寒止泻为主。。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方法非常多,疗效确切。敷脐法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用法非常的方便,没有创伤性,患儿容易接受;(2)脐居与脾胃相通,具有健脾和胃理肠的功效;(3)脐为任脉主穴,可通达全身各经脉系统,方便于全身施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脐为全身表皮角质层的最薄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对药物的渗透和吸收非常有利;同时脐也是胚胎发育中血管的最晚闭合处,脐下有着非常丰富的血管、大量淋巴管及神经等,便于药物弥散至全身,极快的发挥药物疗效。

小儿腹泻贴是由丁香、肉桂、荜茇组成的,均为辛温、香燥之物,极符合脾“喜燥恶湿”之品性,紧扣“健脾贵运。运脾贵温”之治疗原则。共同使用具有温中健脾止泻的功效。现代研究还显示丁香有抗腹泻,解热、镇痛和抗炎的功效。其中所含的丁香酚有助于透皮吸收及抑制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肉桂具有抗腹泻和缓急止痛的功效,而且有抑制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的作用:荜茇所含挥发油还能较强的抑制痢疾杆菌和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贴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在减少临床症状,缩短病程的方面上都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思密达。且在在实践中,小儿腹泻贴药物浓度比较高,可操作性也比较强,治疗很方便、解决了患儿长时间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的困难,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用药的依从性,容易让患儿接受,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3—276。

[2]邢民,浅谈神阙穴的主治功用及临床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3):54—55。

[3]张明发,沈雅琴。丁香温里药理研究[J]。陕西中医,1995,16(9):419--421。

[4]朱自平,张明发,沈雅琴,等。肉桂的温中止痛药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9):55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