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

向家大 ,罗东林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610500


【摘要】目的:分析分诊安全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便利抽样法将2019年1月~12月期间急诊收治的7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分诊护理,研究组行分诊安全管理。对比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分诊安全管理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并减少风险事件发生。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护理质量影响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各种创伤和急症的科室,涉及的病种和病情非常复发,患者病情和伤情通常非常严重,面临的风险较高,若是救治效率较低,将不利于对患者的治疗。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需要加强对急诊分诊的管理,以提高急诊救治效率和救治效果。本文选择2019年1月~12月期间急诊收治的70例患者,试分析分诊安全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1 方法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1月~12月期间急诊收治的70例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组,研究组35例,对照组35例。研究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6岁~82岁,平均(54.73±13.31)岁;入诊原因:创伤23例,急症1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7岁~81岁,平均(54.66±13.57)岁;入诊原因:创伤20例,急症15例。将平均年龄、男女例数、入诊原因等纳入组间对比,P>0.05,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分诊护理:管理者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对门诊、急诊进行清晰的划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安排急救车为患者进行转运,迅速接诊并从患者家属处了解患者病情,为科室人员进行工作分配。

研究组不仅采取分诊护理,另为患者加行分诊安全管理:①加强对语言行为的管理,要求护理人员采取规范的交流用语,不得出现语言诱导的现象;加强制度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其做到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在护理工作中能够以通俗的语言、适合的语言技巧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解释,履行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情的义务,避免纠纷和误解的产生。②强化法律法规管理,与个案相结合,举办讲座,提高护理人员对医疗纠纷、护理差错、意外事件等风险的防范意识。③在急诊科内设置意见箱,定期查看,以了解患者的诉求并给予针对性处理,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来实现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④进行分诊业务的培养,要求急救人员乘坐120前往现场的过程中能够评估患者病情,在现场能够给予基本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及时运送患者回急诊,准确为其分诊到相应的抢救室,尽快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事件包括医疗纠纷、护理差错、意外事件[1];护理质量评分以科室自制问卷进行评估,项目有护理安全、服务态度、病室管理、基本护理、人员技术五项,满分均为100分,评分高低和护理质量高低之间为正相关联系[2]

1.4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9.0,数据有计数、计量2类,分别为n(%)、(x-±s)的表现形式,检验值为χ2、t。P值若计算后<0.05,则对比有明显的组间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见表1: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

1 护理质量评分的组间对比(x-±s)单位:分

分组

护理安全

服务态度

病室管理

基本护理

人员技术

研究组(n=35)

94.75±7.69

96.61±8.91

94.81±5.97

92.72±6.75

90.72±7.48

对照组(n=35)

78.17±4.74

79.36±2.79

74.48±2.85

71.53±5.99

76.25±6.24

t

10.858

10.930

18.181

13.891

8.78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风险事件发生率

见表2: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20%),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

2 风险事件发生率的组间对比(n%

分组

医疗纠纷

护理差错

意外事件

总发生率

研究组(n=35)

0(0.00)

0(0.00)

1(2.86)

1(2.86)

对照组(n=35)

1(2.86)

2(5.71)

4(11.43)

7(20.00)

χ2

-

-

-

5.081

P

-

-

-

0.024

3 讨论

急诊科因为面临的医疗风险较高而容易发生医疗纠纷,服务质量不佳、医患沟通有障碍、人员技术差是导致急诊科发生纠纷等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既往临床采取的常规分诊护理缺乏针对性,对风险的管理效果有限,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而分诊安全管理可以将风险纳入到管理要点中去,对患者的急诊救治流程进行优化,进而切实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和救治效果。对于人流量大、病情和病程复杂、工作量大的急诊科而言,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以确保护患之间沟通到位,可以缩短患者就诊和治疗时间,可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避免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不满,对急诊工作有非常积极的影响[3]。见结果,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20%),护理安全、服务态度、病室管理、基本护理、人员技术5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正可以体现分诊安全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对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积极影响。

结语:

急诊应积极推行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发生,使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彩娟,吴洁珍,范洁玲.探讨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0):180-182.

[2]练文娟.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0):1621-1622.

[3]周丽梅,向翠玲.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S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