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治应注意什么

/ 1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治应注意什么

罗成明

渠县宝城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达州 635224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引起不适症状的一种疾病,胃食管反流出现之后,会引发一系列的胃部不适,包括胃灼热、反酸及反食等症状,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患上反流性食管炎,遭受到包括咽喉以及气管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伤。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着不断增加的趋势。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也暂未探明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借助于有效药物抑制胃酸的分泌,并促进患者胃肠动力的提升,同时保护好患者胃部黏膜,这三种途径是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治疗过程中仍旧表现出诸多弊端,譬如不良反应较多、疾病复发率较高、患者疾病症状改善不够明显。本篇文章从传统中医视角来探讨中医基于辩证施治原则可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展开干预。
1从整体视角展开整治
传统中医相较于现代医学的显著特点即在于传统中医具有高度整体观,它会与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入手,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存在一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而剖析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相互关联。现代医学从解剖结构上对于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疾病的主体病变部位在于胃部和食管处,除了少数的患者是因为结构发生了改变而患有胃食管反流病之外,大多数患者都是由于消化道动力障碍而导致的此种疾病,譬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弱、夜间酸突破、食管高敏感性以及食管动力异常等等。但中医却从整体观考虑,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变部位不仅仅局限于胃部,还涉及脾肺肝胆肠等多个脏腑。除了胆囊炎、胆石症等基础性疾病所导致的发病之外,还可能与患者日常饮食不节制、情志失调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传统中医在用药上也不会仅仅局限于胃部和食管,而是将脏腑相关理论结合,实现肝胃同治、胆胃同治等等,从整体角度施加有效干预。
2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应注意的治疗内容
辩证论治,其实就是首先从传统中医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手法来采集患者的有关信息,然后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与体征变化来分析归纳患者当下的情况,包括患者病情发展阶段、病因、病性、病位以及邪正关系,并与其他因素相结合给患者施加针对性的治疗,在此需考虑季节因素和地域差异等等。这些信息的搜集与病情的辩证分析,正是传统中医实现临床个体化诊疗的基础。这样的诊疗模式能够更加切合患者个体病理特点与个性体征,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在治疗方面应该能够收获更优质的治疗成果。
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率先就胃食管反流病制定了相关的专家意见,核定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在这一意见书当中将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常见类型分成了六种,从而针对性地施加治疗。中医分为的6种类型分别是肝胃郁热型、胆热犯胃型、气郁痰阻型、淤血阻络型、中虚气逆型以及脾虚湿热型。肝胃郁热证患者最适宜的治疗药方为柴胡疏肝散和左金丸,胆热犯胃证患者的典型治疗药方中也包括了柴胡,为小柴胡汤和温胆汤,气郁痰阻证需要借助于半夏厚朴汤才能有显著治疗效果,瘀血阻络证患者最大的问题在于气血不通畅,需要借由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才能有效改善淤堵之症,血府逐瘀汤是最佳的选择,中虚气逆证的最适药方为旋覆代赭汤,脾虚湿热证患者需要去除湿热,应该使用黄连汤。以上所有提及的药方均为每一种类型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最佳推荐药方,在此基础药方上还可以针对患者每个人的个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减。在充分收集患者有关信息并对于其病理类型展开正确判断的前提之下采取这样的辨证治疗,对于规范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有极大参考价值。当然这样的辨证施治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其实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专家的共识并不能够灵活运用到临床现实操作中,患者在患有疾病之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千差万别,只是将这一治疗准则生搬硬套,有可能会出现误用甚至是滥用的情况。

3中医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面的丰富手段
我国传统中医已经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并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从而形成了当下如此丰富灿烂的中医药文化宝库,而中医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不仅有药物口服的传统治疗方式,还有药物贴敷、穴位注射、推拿艾灸等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途径。随着现代化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医学也开始逐渐与现代医学和新的手段加以结合,有些学者还曾尝试将电针与质子泵抑制剂结合治疗,发现这一方法的治疗效果要比使用双倍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起到更好的反酸效果。除此之外,中医还强调患者一定要积极调节自身的日常生活作息,保持情绪的平稳,多角度全方位的实现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调整和干预。
总而言之,自从传统中医参与了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就不断积攒着临床治疗经验,并获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从整体治疗观入手,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手段,注重个体情况,在辨证治疗的原则指导下展开干预和治疗,一系列的治疗成果都能够凸显出传统中医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面的优势,当然,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还需进一步改进,进而推动传统中医在胃食管反流病方面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