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不同重建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肺结节对检出结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3

低剂量 CT不同重建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肺结节对检出结果的影响

胡慧敏

泰州市人民医院 影像科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CT不同重建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肺结节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98),是我院2019.1~2021.1收治的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低剂量CT检查,对原始数据分析采用AIDR 3D(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IDRE(云迭代剂量降低重建)、QD(量子降噪)、FBP(滤波反投影)重建技术,观察各项技术平均SNR(信噪比)、平均CNR(对比噪声比)差异,并观察各种重建技术CAD诊断肺结节效能。结果:四种重建技术下,平均SNR值、平均CNR值上,IDRE较高,且假阳性个数少(P<0.05),4组诊断敏感度、假阳性个数相比无差异(P>0.05);98例患者,人工阅片检查出476个结节,其中实性结节302个,部分实性结节78个,纯磨玻璃结节96个,四种重建技术下对实性结节敏感度相比无差异(P>0.05),在部分实性结节和纯磨玻璃结节诊断上,FBP与IDRE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检测肺结节对检出结果影响较小,应用不同重建技术进行CAD诊断能够获得图像质量较高的诊断结果,利于为患者后期诊治提出可靠性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结节;CAD;不同重建技术;应用效果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有显著提升,再加上人民大众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孤立性肺结节、磨玻璃结节等被发现。便于临床医生及时使用影像学方法对此类结节进行深入研究,便于诊出恶性结节,帮助患者进行早期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2]。疾病预后与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对于该疾病的诊断评估临床检验方法有许多,但以影像学检查为主,便于临床医生能够从影像数据中提取更多、更全面的特征,对病变进行动态、深入的分析,利于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完整[3]。近年来不少研究[4-5]提到,低剂量CT检测方法具有辐射剂量少、非组织重叠现象等特点,但其同样也带来了一定不足。CAD是医学影像诊断检查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其能有效提高临床医师阅片效率,还能协助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的敏感度。本文分析低剂量CT不同重建技术进行CAD肺结节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98),是我院2019.1~2021.1收治的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低剂量CT检查。男女各有50例和48例,各占比51.02%和48.98%,患者年龄范围(26-71)岁,平均年龄为(46.28±3.71)岁;BMI指数(22.34±2.19)kg/m2。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符合结节病诊断标准[6];②患者病史资料完整;③精神状态好,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弥漫性肺部疾病者;②不能配合呼吸指令者;③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视听障碍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低剂量CT扫描,均接受西门子SOMATOM Force扫描,仰卧位,双手抱头,脚先进,扫描过程中叮嘱患者不要乱动,扫描过程中保持屏气程度一致,扫描范围从胸锁关节上缘至胸11椎体下缘,实行全肺覆盖扫描,按照说明要求设置扫描参数,收集原始数据并分别采用AIDR 3D、IDRE、QD、FBP技术进行纵膈窗与肺窗的重建。并使用一款应用协助肺结节检测的CAD软件,导入重建图后,CAD会自动提示阳性病灶、性质等。

1.3观察指标

(1) 观察四种重建技术图像质量(平均SNR值、平均CNR值)与敏感度、假阳性个数诊断差异。

(2)由我院4名诊断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阅片,达成一致后将讨论结果作为肺结节的诊断标准,对比不同重建技术下CAD对肺结节诊断敏感度。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6114c9ab83206_html_609163e8142e63e8.gif )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对比观察四种重建技术图像质量与敏感度差异

四种重建技术下,平均SNR值、平均CNR值上,IDRE较高,且假阳性个数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诊断敏感度、假阳性个数相比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观察四种重建技术图像质量与敏感度差异[(6114c9ab83206_html_7a5138b5658f47ab.gif ±s)/n(%)]

四种重建技术

平均SNR(dB)

平均CNR(dB)

敏感度(%)

假阳性个数(个)

AIDR 3D

1.24±0.58

0.37±0.22

92.86

2.57±1.22

IDRE

1.53±0.79

0.42±0.28

93.70

2.09±1.13

QD

0.83±0.37

0.32±0.17

90.55

4.55±2.29

FBP

0.66±0.35

0.29±0.15

90.76

5.41±1.94

2.2 对比观察四种重建技术对肺结节敏感度诊断差异

98例患者,人工阅片检查出476个结节,其中实性结节302个,部分实性结节78个,纯磨玻璃结节96个,四种重建技术下对实性结节敏感度相比无差异(P>0.05),在部分实性结节和纯磨玻璃结节诊断上,FBP与IDRE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观察四种重建技术对肺结节敏感度差异 [n(%)]

四种重建技术

实性结节

部分实性结节

纯磨玻璃结节

AIDR 3D

96.03

91.03

84.38

IDRE

96.36

94.87

89.58

QD

94.04

87.18

80.21

FBP

94.37

82.05

75.51

3.讨论

肺癌随空气污染加剧、吸烟人数增加、肺结核等疾病发病率增高等因素的影响,患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是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质量,因此注重肺结节性质鉴别诊断十分重要[7-8]。低剂量螺旋CT带来辐射剂量低等优势的同时,也加重了影像科医师的工作压力,长时间高负荷的阅片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性。在不少研究中[9-10]可以看到,将低剂量螺旋CT与CAD系统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肺癌筛查的准确性也会不断提升。

CAD辅助检测理念与上个世纪90年提出,随着当前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CAD研究在医学影响诊断领域方面有卓越进步,针对不同疾病的CAD软件在不断被研发与应用[9-10]。在杨尚文[11]等人的研究中提到,用超高分辨率CT图像进行肺结节AI诊断更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提到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但低剂量螺旋CT虽然降低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但随之而来的弊端是图像质量下降,其会受到人为操作因素、硬件设备、患者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假阳性率问题始终影响判断[12]。然而对于CT重建技术是否对肺结节CAD产生影响目前尚未有深入研究。本文对比不同重建技术CAD诊断可以看出,AIDR 3D与IDRE的出现改善了低剂量扫描所带来的噪声及图像质量问题,其中IDRE是在AIDR 3D的基础上保留高频噪声的最新一代迭代算法,图像纹理与分辨率高,图像质量佳,假阳性率低,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13-14]。另外还可以从研究中看到,实性结节重建技术诊断敏感度无差异,而部分实性结节与纯磨玻璃结节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但IDRE噪声低,检出率高。可以看出CAD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不同重建技术下不同造影的图像对病灶检出存在一定误差,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潜力提升影像学医师的水平,但其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本文研究结果仅在特定参数下应用一款CAD运行软件,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的CAD仍需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低剂量螺旋CT检测肺结节对检出结果影响较小,应用不同重建技术进行CAD诊断能够获得图像质量较高的诊断结果,利于为患者后期诊治提出可靠性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源, 李丹阳, 张扬,等. 100kVp管电压不同重建算法对AI辅助检测肺结节效能影响[J]. 放射学实践 2020,35(10): 1324-1328.

[2]赵斌, 郭彬威, 黄斌,等. 18F-FDG PET/CT不同重建算法对肺结节SUV的影响[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0, 40(04):224-230.

[3]吴国生.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数字医学, 2019,14(5):96-98,117.

[4]胡六才, 黄昌平. 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诊断肺部小结节的临床意义[J]. 吉林医学, 2020, 041(006):1418-1419.

[5]唐瑞, 李育祥, 朱玲玲. 低剂量CT在诊断肺小结节方面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32(6):887-888.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学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 42(9) :685 - 693.

[7]秦学元. 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CAD系统对肺结节检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003(011):14-15.

[8]邵胜超, 沈玉英, 蔡庆,等. 低剂量CT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31(1): 29-32.

[9]蓝燚锋, 叶艺先, 蔡宇超.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在16层CT低剂量肺癌筛查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23):5-7.

[10]周其敏、吴志伟、钟庆童、许航伟、王晓洁、戴英娟、肖珂. 人工智能肺小结节检测系统在低剂量CT肺筛查中的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 30(11):71-74.

[11]杨尚文, 胡安宁, 徐亚运,等. CT图像分辨率对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诊断准确性的影响[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30(6):965-968.

[12]孙洪志, 孟富裕. 低剂量CT迭代重建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10(16):119-121.

[13]臧佳琳, 史爱晶, 牟焕晨,等. 256层iCT胸部低剂量扫描和不同重建层厚对小于10 mm肺结节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 47(07):96-97..

[14]叶凯, 朱巧, 李美娇,等.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超低剂量CT肺小结节检出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9, 035(011):1840-1844,1851.

[15]孟晓燕, 顾慧, 王锡明,等. 基于深度学习计算机辅助检测在低剂量胸部CT中肺结节检出能力评估[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 029(012):2042-2046.

[16]朱熹, 夏巍, 周中柱,等. 低剂量CT不同重建技术对计算机辅助诊断肺结节的影响[J]. 放射学实践, 2019, 034(011):1255-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