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于水火,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你可知道?

/ 1

救人于水火,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你可知道?

李雯敏

南充市 "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 四川南充 637000

脑出血的死亡率极高,患者发病后需要在短时间内接受专业的急救治疗,才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因此,发病后的急救措施极为关键,如果处理得当,可以为患者争取到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增加抢救成功的概率;若处理不当,反倒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耽误患者治疗,甚至使患者丧失抢救的机会。今天就给大家简单讲讲关于脑出血急救的基本原则以及简单的处理措施。

什么是脑出血?

急性脑出血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脑溢血,相信大部分人对于这个名词并不陌生,脑出血是一种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死亡率极高,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根据相关统计显示,近年来脑出血发病群体开始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发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大部分脑出血患者都患有高血压或者有高血压病史,部分患者有脑动脉瘤以及脑动脉硬化病史,在疲劳过度、用力过度等因素下由于血压骤然升高造成血管破裂,继而引发脑出血。

脑出血发病后的急救原则

脑出血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可能发生于任何时间段、任何地点,因此,患者发病后的急救措施极为关键。首先,发现脑出血患者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不要盲目的为了弄醒患者而大喊大叫或者用力摇晃患者,否则极可能加重患者病情。

其次,拨打完电话后要将患者平卧在地上,尽量减少晃动,若患者发病地点比较狭窄,要想办法将患者移动到比较宽敞的地方,注意要尽量减少患者头部震动,搬运时尽量使患者头部保持水平状态,以免堵塞呼吸道。同时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以及体温,注意患者瞳孔变化以及意识改变。

再次,要迅速解开患者领口的纽扣以及领带,去除患者口中的假牙,由于脑出血会导致颅内血压升高,患者容易发生呕吐,而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呕吐物很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引起患者窒息,因此,必须采取上述措施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若患者已经发生呕吐,口腔以及鼻腔内存在呕吐物或者分泌物,要及时帮助患者进行清理,避免反流进入气管,同时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利于呕吐物以及分泌物外流。

最后,若条件允许可使用冷毛巾进行冰敷,将毛巾敷在患者前额,通过降低前额局部温度促使颅内血管收缩,进而起到降低颅内压以及止血的效果。

做完上述措施后注意观察,尽量不要移动患者,然后静待救护车到来,帮助医护人员将患者尽快送往医院急救。

脑出血患者到达医院后救治原则

脑出血患者送到医院后,基本的急救原则主要有四点:一是防止患者进一步出血;二是降低颅内压;三是采取措施控制脑水肿;四是维持患者生命功能并积极防止并发症,具体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及时进行抢救。若患者出现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意识障碍加重、脉搏缓慢、对光线反应迟钝以及血压升高等情况时,则表明患者很可能已经出现脑疝,必须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安静卧床。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床头略微抬高,保持静卧,尽量避免移动患者,以免导致病情恶化。一般来说,即使患者接受治疗后,也需要保持静卧4周左右。

3、视情况给予镇静药物。若患者表现出烦躁不安或者出现癫痫的症状,可以视情况给予镇静、止痛以及止痉药物。

4、控制患者血压。若患者血压较高,且处于昏迷状态,可以肌内注射小剂量利血平或者10ml25%硫酸镁进行治疗,控制患者血压;若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则可以给予患者口服药物控制血压,避免血压过高导致出血症状加重。

5、内科治疗。若患者血肿较小,颅内压无明显增高,则主要采用内科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早期可使用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的药物,或者给予具有活血祛瘀效果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若患者伴发颅内压升高或者脑水肿,则需要采用合理且积极的脱水治疗。

6、外科治疗。若患者血肿较大且中线结构出现明显移位,通常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若患者情况比较危急,则需要进行紧急手术。目前,医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到启动与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因血肿引发的缺血性水肿可超出血肿数倍,因此,普遍主张及早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在发病后6h内进行手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的损害,抢救成功率也比较高,患者致残率较低,治疗效果良好。若错失早期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则对患者造成的继发性损害比较严重,抢救成功率也会降低。

7、给予止血药物。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止血药物包括氨甲苯酸、酚磺乙胺以及维生素k,注意止血药物用量不宜过大,药物种类不宜过多,建议采用单一类型的止血药物即可。

8、做好护理措施。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积极预防吸入性肺炎以及褥疮;其次要注意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意识以及瞳孔等,前期需要间隔30min测1次,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可间隔2~4h测1次,并做好记录。

冬季是脑出血的高发季节,中老年朋友们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平时生活中多加注意,尤其是高血压病史、脑动脉瘤以及脑动脉硬化病史者,更要提高警惕,积极预防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