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王义

三六三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对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就结果进行探讨。方法:在本研究中,共选取70例于在我院儿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两组给予不同模式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收集相关指标,并观察分析。结果:再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患者的各项指标并无较大差别。但在实施风险管理后能够明显发现,相对于分析组,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更佳,对于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家属的评价度更高。在从两组患者各项数据的对比上来看,P<0.05,因此,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风险管理的运用在临床中有着重要价值,在患者接受护理后,其临床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影响,值得借鉴。

关键词:儿科;风险管理;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近年来,人们对于护理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的,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儿童,由于儿童年纪较小,抵抗力较弱,并且对于药物的耐受性不强等各种原因,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配合医务人员,这导致儿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居不下。而儿童在患病后,家属由于担忧,在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后容易与医务人员产生冲突。所以在儿科的护理工作当中,必须有意识的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儿科护理的质量。基于此,我院便展开了相关研究,对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所选取的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于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者病例,共70例,所有患者均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参与此次研究,对于没有参与意愿的患者予以排除。其中,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4:11,患者平均年龄7.25岁,分析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8,患者平均年龄6.34岁。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对比,p<0.05,并无统计学价值。

1.2治疗方法

此研究中,分析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确保患者营养均衡,同时告知患者家属服药的时间和计量。并叮嘱患者及家属有关的注意事项和预防知识。而实验组患者得护理则是在分析组的基础之上实时风险管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首先,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需要在科室内建立起风险管控小组,以护士长为小组组长,儿科所有护士为小组成员。对于每一位患者方案的制定,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方案制定能力以及病情分析能力,之后开始实施护理。②需要定期对小组成员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意识到风险管理护理的重要性,并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能力。同时也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整个儿科整体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护理服务。④对于风险管理护理的落实情况要进行定期的审查,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按照有关规定来实施护理工作,对于审查过程中发现的漏洞和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再次发生。⑤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不只要让患者家属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对于患者自身,也要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鉴于患者年纪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开展健康教育时,要以患者能够听懂的方式进行,例如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既能够吸引患者的注意,又能够加上患者的印象,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是采用专门的软件来进行处理,以P<0.05代表两组患者数据中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反之,则代表差异不具有价值。

2.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不良事件

发生率

实验组

35

3

8.57%

分析组

35

8

22.86%

1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2.2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护理质量

满意度

实验组

35

17.23±1.22

98%

分析组

35

14.63±0.62

86%

2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对比

3.讨论

儿童由于年纪较小,因此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这也导致儿科护理工作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非常高。常规的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只是对患者的疾病进行了护理,但却忽略了对患者的安全教育,这对于最终的治疗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甚至会引起医患冲突。而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利用风险管理护理,能够有效规避各种潜在风险。并且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最佳的防范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运用这一护理理念,能够有效减少因护理问题而产生的纠纷。

通过为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从而缓和医患关系。从本研究中不难看出,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结果的评价较高,并且,患者在护理后期各项数据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这对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有着积极作用。而这种护理方式,显然更能被患者及其家长接受。综上所述,将风险管理护理运用到儿科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能够维系互换关系的稳定,同时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也能够有效避免潜在风险的发生,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霜霞.儿科护理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与应用分析[J].系统医学,2021,6(03):193-195.

[2]王仁兰.风险管理在口腔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0,41(05):348-349.

[3]邹莹,胡沛丽.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1):161.

[4]董丽艳.浅谈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2):85-86.

[5]肖燕.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