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第一作者:李红梅,第二作者金美兰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邮编: 13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对其生活质量及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脊髓损伤患者122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6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1例,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显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焦虑评分对比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脊髓损伤;生活质量;焦虑;抑郁


脊髓损伤是创伤骨科常见的病症,一般由脊柱骨折、脊柱脱位所致。脊髓或者脊神经受损之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随之异常,生活质量显著下降[1]。受病情的影响,患者的自我评价变低,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对治疗的态度比较消极。为帮助患者尽快摆脱不良的身心状态、实现早日康复,本研究选取122例脊髓损伤患者进入研究,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122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组。观察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1.75±10.06)岁。对照组:男30例,女31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1.60±10.1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在患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其血压、体温、面色等生理状况,评估其心理状况,帮助患者翻身,指导患者用药、饮食,交代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等。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干预。脊髓损伤患者在经历手术治疗、康复治疗之后心理会有一些变化,具体表现在心理压力增大、对治疗效果有过高的期待、害怕瘫痪等。对此,护理人员及时追踪,针对患者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则交由心理医师诊治;护患交流时尽量给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使患者有信心面对艰难、漫长的康复期;鼓励患者在恢复了一定的运动功能之后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消减对病痛的过度关注[2]。(2)并发症的干预。神经源性膀胱症是由脊髓损伤引起的并发症之一,它导致患者不能自主排尿而需插导尿管。在插管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预防泌尿系感染。(3)饮食干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受限,消化功能下降,易发生便秘。对此,护理人员给患者制定详细、科学的饮食方案,主食以面、米粥等易消化的软糯食物为主,副食以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无机盐的食物为主,同时注意补充一定量的膳食纤维。(4)用药指导。康复期间患者仍需服用大量的药物,为提升用药安全,护理人员在给药之前充分掌握药物的功效、副作用、患者的体质与治疗进展,尽量避免药物所致的神经损伤。(5)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在患者手术治疗结束后开始进行,内容包括:每日进行三次肢体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和肢体肿胀;借助轮椅、拐杖等器械开展坐起、站立、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康复锻炼,并辅以理疗、针灸等治疗,从而帮助患者循序渐进地重塑肢体运动功能[3]

1.3观察指标

用SF-36量表、SAS量表、SDS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并进行组间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更高(P<0.05)。见表1。

1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情况(x±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疼痛

生理职能

心理职能

社会功能

观察组

61

79.68±4.51

82.16±5.83

80.37±4.92

81.14±4.17

对照组

61

62.40±5.47

73.01±6.19

73.88±5.40

71.16±4.83

t值


19.099

8.436

6.964

12.257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焦虑抑郁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更低(P<0.05)。见表2。

2 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情况(x±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61

41.39±3.40

35.83±4.17

42.10±4.74

36.28±4.52

对照组

61

41.52±3.79

38.26±4.20

42.68±4.07

39.05±4.66

t值


0.200

3.220

0.729

3.346

P


>0.05

<0.01

>0.05

<0.01

3.讨论

脊髓损伤的临床救治技术已趋向成熟,多数患者经过手术、药物等治疗手段之后可脱离生命危险,但是脊髓和神经损伤的修复难度较大,患者的康复期较长。在康复过程中,患者的身体承受着疼痛、不适感,并发症的发生更是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与此同时,患者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比如缺乏康复信心,焦躁、沮丧,短期内治疗目标未实现后情绪低落,等等[4]。这些不良身心状况不利于患者康复,所以需加以干预。本研究对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做了探讨,经对比发现,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不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而且焦虑抑郁评分也更低。这些数据比较直观地说明了康复护理干预能给脊髓损伤患者带来更多的好处。康复护理干预的着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患者的生理,二是心理。生理层面的干预包括减轻并发症带来的痛苦、优化患者的饮食结构、提升用药安全;心理干预的内容比较多,宗旨是要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能够切实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本研究中,康复护理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说明比较适用于患者。

综上,康复护理干预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熊艳,朱香连,朱薇, 等.脊髓损伤患者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9):201.

[2]王琴,雷燕,罗颐. 延续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不良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糖尿病天地,2019,16(003):237-238.

[3]张丽. 延续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 淮海医药, 2018, 036(004):493-495.

[4]刘春霞. 康复护理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7(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