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3

强化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蒋丽琴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 探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用强化光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小儿内科接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病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行普通光疗,观察组行强化光疗,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对比(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用强化光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康复,且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化光疗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ensive phototherapy treatment applied to neonat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Methods a total of 100 children with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of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8 to December 2020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study cases and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s (n = 50), observation group (n = 50), and control group (n = 50) using common phototherapy,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ensive phototherapy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ffects as well as serum bilirubin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ffects in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contrasting (P > 0.05).Before treatment, serum bilirubin leve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After treatment.Serum bilirubin levels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and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nsive phototherapy to children with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was highly effective in reducing serum bilirubin levels and promoting recovery, and it was associated with few adverse effects and a high therapeutic safety profile,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 intensive phototherapy; 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clinical efficacy; safety


前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多见疾病,是指新生儿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值所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总称,危害较大,可造成新生儿不可逆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据临床调查显示,足月新生儿该病症发生率约为50%~70%,且早产新生儿病症发生率高达80%,是我国临床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需引起重视,予以有效诊治

[1]。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光疗法治疗该病症,光疗治疗应用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已经应用于临床,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光疗治疗效果与光强度密切相关,光强度对光疗疗效的影响重视程度日益提升[2]。本文即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小儿内科接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病例,探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用强化光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小儿内科接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病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中,男患儿27例,女患儿23例,年龄2~12d,平均年龄(5.32±1.46)日;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9.11±1.37)周。观察组中,男患儿26例,女患儿24例,年龄2~13d,平均年龄(5.34±1.45)日;胎龄36~42周,平均胎龄(39.10±1.35)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性高,且本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本次研究。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纳入患儿均确诊高胆红素血症,符合诊断标准[3]。纳入患儿临床资料完整。纳入患儿家长知情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先天性疾病患儿。

1.3方法

本院光疗治疗使用仪器有Giraffe spot PT light配白光灯光疗设备(美国GE公司提供)、B-1000G配蓝光灯婴儿光疗培养箱(北京三优巨龙科技公司提供)、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罗氏诊断公司提供)、JM经皮黄疸测定仪(日本美能达公司提供)。

患儿入院后,暂行隔离(治疗期间患儿喂养方式改为人工喂养),裸身置于治疗床中央区域,使用统一规格的眼罩、纸尿裤,以遮挡保护患儿眼部和会阴。对照组行普通光疗采用蓝光灯照射,参数:波长425~475nm、光强度10~12µW/(cm2/nm)、灯距23~33cm。观察组行强化光疗采用白光灯照射,参数:波长400~550nm、光强度35~45µW/(cm2/nm)、灯距23~33cm。持续照射24h,间歇12h,循环照射治疗。同时,治疗期间为患儿补液,剂量60ml/Kg。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至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治疗前、治疗1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有:皮疹、体温异常、腹泻、青铜症。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6.0系统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X2检验,P<0.05则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对比(P>0.05)。详情见表1。

表1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皮疹

腹泻

体温异常

青铜症

总发生率

对照组(n=50)

4(8.00)

2(4.00)

3(6.00)

1(2.00)

10(20.00)

观察组(n=50)

4(8.00)

2(4.00)

2(4.00)

0(0.00)

8(16.00)

X2

-

-

-

-

0.2710

P

-

-

-

-

0.6027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x±s;µmol/L)

组别

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50)

315.42±50.22

210.58±32.74*

304.16±50.13

201.24±40.16*

观察组(n=50)

315.40±50.25

175.45±30.17*

304.15±50.11

171.24±36.54*

T

0.0020

5.5795

0.0010

3.9070

P

0.9984

0.0000

0.9992

0.0002

(注:*表示与同组同指标治疗前相比P<0.05)


3.讨论

胆红素是人体胆汁中的主要色素,由铁卟啉化合物代谢产生,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可造成大脑和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据研究显示[4],若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产生胆红素脑病、急性黄疸型等并发症,约10%的患儿死于急性期,且留存听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视觉异常或其余神经行为异常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患儿也高达70%。故而高胆红素血症及时诊治意义重大,一直以来都是小儿内科的急重症。

光疗法是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首选治疗方式,疗效显著,其作用原理是胆红素对白光、蓝光等光线的吸收作用,且对波长450~460nm光线吸收作用最为显著。通过吸收此类光线,可加速体内胆红素代谢,从而减少患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并可将间接胆红素IxaZ型转化,转换成具有水溶性特征的异构IxaE型,再经由肝胆排泄至肠腔,由大小便排出。

本院对患儿24h持续照射,间歇12h,循环照射治疗2次。持续性有效光照下,患儿沉积于浅表皮肤组织的间接胆红素便可充分氧化,形成水溶性物质排出,并在光照间歇期间通过胆汁持续排泄或大小便排出。且因人体血液循环机制,深部组织内的胆红素会补充至体表,使深部组织与体表组织胆红素水平形成平衡,而重复性的光疗,便可有效降低患儿整体的胆红素水平。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便佐证了光疗治疗的有效性。而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则表明强化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优于普通光疗治疗,凸显了强化光疗治疗的优越性。

光疗治疗也会产生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但临床研究中已经证实,光疗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多为短期反应,当患儿光疗结束后,此类反应便会快速消散。本研究中,两组患儿均出现了皮疹、体温异常、腹泻、青铜症四类不良反应。皮疹多是因为光疗治疗直接作用于患儿皮肤引发。患儿体温异常可能是光疗时仪器产生热能的影响,本院虽控制灯源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为23~33cm,但灯源长期运作下,患儿必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造成患儿体温异常发生。不过强化光疗所使用的仪器为冷光源,这可能是观察组患儿体温异常发生例数较之对照组要少的原因。患儿间接胆红素氧化后由胆汁排泄,经大小便排出,这便会对患儿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从而形成腹泻。青铜症是光疗治疗少见并发症之一,是指患儿皮肤或尿液呈现棕色的状况,因胆红素氧化为胆绿素所致,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对患儿精神、体格发育也无影响,光疗停止后可自行消退。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P>0.05),表明强化光疗并不会对患儿造成更大的影响,治疗安全性高,这与卢学红等[5]学者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用强化光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康复,且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那晓峰.探讨采用强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7,17(25):75-76.

[2]李彦华.益生菌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9):134-135.

[3]任静.24 h持续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4):168-170. 

[4]徐雪丽. 强化光疗法应用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03):55+58.

[5]卢学红,孟庆梅.强化光疗法应用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中的平行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