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应用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应用对比分析

江宇航

哈尔滨市香坊区成高子镇中心卫生院 150039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和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应用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我院65名使用传统中药饮片的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时期我院65名使用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的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发药出错率和内部调剂差错率、患者满意度和工作人员对调剂方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发药出错率、内部调剂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0.00%、1.54%、96.92%;对照组发药出错率、内部调剂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3.31%、13.85%、72.31%。上述三组资料两组间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工作人员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方式的评价更高,且与观察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差错率低、工作效率高,患者更满意,可加大应用力度。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应用效果

中药饮片是中医领域中比较古老的剂型,且也是重要的剂型之一,具有诸多优势,如配伍灵活、吸收快且疗效确切。早在几千年前临床治疗中就已经应用中药饮片,是我国伟大中医工作者长期治疗过程中逐步总结并完善的智慧结晶[1]。但是传统中药饮片也有一定的不便之处,如煎煮难度大、储存不易、服用容量大。近年来临床上开始出现了各类中药配方颗粒,在保证传统中药药性的基础上弥补传统汤剂不足,对中药饮片进行提取浓缩,之后得出形状为颗粒状或细粉末的中药配方颗粒,用开水冲后便可饮用,操作简单,因而得以广泛推广。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两种不同调剂方式的应用意义,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在我院就诊的130例患者和10名药物配制工作人员,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其中,对照组患者65例(男、女分别37例、28例);年龄22岁以上但不超过72岁,平均年龄(46.73±3.51)岁。观察组患者65例(男、女分别39例、26例);年龄23岁以上但不超过73岁,平均年龄(48.69±3.67)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别,可开展对比。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工作人员和患者问卷调查情况,分别调查对患者和工作人员对两组药物调剂方法的认可度。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资料的计算应用SPSS21.0,定数资料进行c2检验,表达方式为n(%);定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达方式为(611494426a296_html_ff7affe14476baf0.gif ±s)。若结果为P<0.05,则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调剂出错率和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发药出错率、内部调剂差错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对比可知存在较大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1 对比两组调剂出错率和患者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发药出错率

内部调剂差错率

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

65

8(13.31)

9(13.85)

47(72.31)

观察组

65

0(0.00)

1(1.54)

63(96.92)

c2

-

8.52

6.93

15.13

P值

-

0.004

0.008

0.000

2.2工作人员对调剂方式的评价

10名工作人员对调剂方式的评价中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方式的评价远高于传统中药饮片,经对比可知存在较大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2 分析两组工作人员对调剂方式的评价[例(%),n=10]


传统中药饮片

中药配方颗粒

c2

P值

工作强度低

1(10.00)

8(80.00)

9.90

0.002

工作效率高

1(10.00)

9(00.00)

12.80

0.000

卫生调剂好

3(30.00)

10(100.00)

10.77

0.001

药品剂量准确

2(20.00)

9(90.00)

9.90

0.002

规格限制大

7(70.00)

1(10.00)

7.50

0.006

药物浪费多

9(90.00)

2(20.00)

9.90

0.002

3 讨论

结合具体的工作可知,中药房药物配剂中主要有传统调剂和中药配方颗粒调剂两种方法[2-3]。近年来传统调剂方式缺点不断暴露出来,如称重准确率低、复核难度大、调剂效率低等。传统中药饮片调剂将几种药物同时合煎,药效高且毒性效,充分发挥了药物配伍效果。而中药配方颗粒则在于煎煮单味中药后通过添加辅料、浓缩、制剂等,工序繁杂,对药物成分产生一定影响,中药配伍的特点并未得到凸显。中药饮片管理和调配在发展中逐步趋于自动化,从配方流程方面分析主要为进入药房、自动化检验、收费、机械化配方、人工包装、核对、添加标签、煎药配送等。该方法具有诸多优势,配制速度快、准确性高、节约时间,为病人提供便利[4]

随着中药配方颗粒在改革剂型的研究和中药饮片配置和加工的不断进展,加工方法越来越独特,便于患者携带,且将原生药的功效保持,为中医临床配方使用提供保证,具有诸多优势,如无需煎煮、用药卫生安全、便于服用、可直接冲服。目前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在于其提纯和加工难度加大,耗费的人力和财力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价格高于传统中药饮片。此外,目前还仍需大量的临床实验观察是否可以兼顾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5]。从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发药出错率、内部调剂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显著优于后者,且药方工作人员对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的评价更高。

综上所述,中药配方颗粒调剂与传统中药饮片调剂相比更具优势,给患者提供了便捷、可靠的医疗服务,减轻了药房调剂人员工作压力,工作效率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金,廖元冠,许江华.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9):202-204.

  2. 朱艳.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5):106-107.

  3. 杲丽华.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209-210.

  4. 董凤.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6):159+162.

  5. 穆桂荣.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应用对比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1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