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杨博

天全县中医医院 四川雅安 625599

摘要】目的评价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骨外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中抽选出62例展开系统调查,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显著比对照组高,统计结果P<0.05。结论:临床骨科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采取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的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胫骨中下段骨折;临床疗效


胫骨中下段是小腿部重要的骨骼部位,主要承载人体负重,一旦发生骨折后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影响其下肢活动能力。胫骨中下段骨折属于下肢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由高能量外力创伤所致,具体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出血、瘀斑以及畸形等,由于此骨折解剖位置的结构特殊,附着的肌肉少,且软组织受损后的愈合难度大,因此要合理、谨慎的选择手术方式尽可能减少创伤,促使其骨折良好愈合[1]。基于此,本文将以纳入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对比分析传统切开复位与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选择来我院骨科就诊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观察主体,从中选出62例以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1例,男女比例了19:12,年龄19~67岁,平均(43.22±4.55)岁,骨折AO分型:A型13例,B型10例,C型8例;观察组31例,男女比例18:13,年龄20~67岁,平均(43.65±4.63)岁,骨折AO分型:A型14例,B型10例,C型7例。2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均衡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有明确外伤史、小腿畸形、肿胀、活动异常;均为新鲜骨折;符合手术治疗指征;年龄<80岁;患者知情并自愿同意参与。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病理性骨折;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复合内固定术,取仰卧位,给予腰硬膜联合麻醉,沿着胫前嵴将皮肤纵行切开,依次分离皮下组织、筋膜等,将骨折残端完全暴露,剥离筋膜将骨折残端复位,用钢板和螺钉内固定,字后冲洗切口、止血并缝合。观察组予以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体位和麻醉方式一致,于内踝做弧形切口约4cm,切口组织并剥离筋膜,分离软组织,将锁定钢板插入胫骨内侧后建立软组织隧道,用C型臂X线机观察,然后在远端打入锁钉牢固固定[2-3]。于皮外用相同的钢板做模板,对准切口用螺钉固定,用四枚锁定钉固定两端,透视观察固定复位情况,然后放置引流管,冲洗伤口并缝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2组术后康复效果,优为疼痛、肿胀情况已消失,患肢关节活动正常;良为患肢神经轻微受损,关节活动角>80,静息无疼痛感,活动时疼痛明显;差为患肢骨折愈合迟缓,关节活动明显跛行,疼痛剧烈。

1.4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的描述形式用(%)表示,检验用X2,计量资料描述用(6114851bef8a0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行t检验,P<0.05为统计有意义。

2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方面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手术相关指标对比(6114851bef8a0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

组别

例数(n)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W)

观察组

31

70.55±6.43

144.28±15.24

8.39±1.78

10.44±2.33

对照组

31

90.66±8.44

255.96±18.72

15.34±2.59

17.18±3.66

t

-

10.553

25.759

12.313

8.649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术后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P<0.05,见表2。

表2术后恢复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观察组

31

21

9

1

30(96.77)

对照组

31

18

6

7

24(77.42)

X2

-

-

-

-

5.167

P

-

-

-

-

0.0230

3讨论

胫骨骨折多以开放性骨折为主,特别是中下段骨折位置的血运损害严重,创伤明显,外加骨折处结构特殊,肌肉拉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痛苦,骨折严重还可能造成致残。既往针对此类高能量创伤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此手术能稳定内固定,加固解剖复位,但是其切口大,出血多,对软组织的破坏和骨膜血运的损害程度大,不仅会增加痛苦,还会延长其愈合时间[4]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微创技术在骨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微创术具有较多优点,出血少,创伤轻,术后恢复快,遗留的瘢痕不明显等,故本文给予胫骨中下段骨折实施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康复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有意义,对比差异说明微创术的优势和愈合效果。此技术能以最小切口将固定内置入,并将固定物与骨充分接触,尽可能减少骨膜剥离面积,减轻对血运的破坏,保证骨折内部稳定的生理环境,有利于后期骨折愈合[5]

综合上述,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不仅能促进胫骨骨折良好愈合,还能维持复位的稳定性,缩短康复疗程,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志新,周君东,陈兴阳,等.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胫骨中下段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5):2378-2382.

[2]洪建斌.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18,031(024):88-89.

[3]肖方烛.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2):153-155.

[4]王俊杰.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0):113-114.

[5]李迎全,陈多军,王飞,等.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术中双反牵引复位在胫骨中远段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9,027(7):6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