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1
/ 3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观察

原娜 王芳 杜文萍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186例骨创伤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采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1)观察组发生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体满意度达97.85%,明显高于对照组6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创伤患者创面治疗中选用负压封闭引流护理,既可降低感染率、疼痛程度、换药次数,又可缩短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值得借鉴。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骨创伤创面;护理观察

骨创伤创面主要是由于创面缺乏皮肤组织的保护,极易被外界物质所侵犯,从而导致创面感染的几率增加,不利于创面愈合。负压封闭引流的应用可以使开放性创面转变为封闭式创面,避免创面接触外界,降低创面的感染率;同时引流创面,对创面渗出物进行及时清除,便于创面的愈合。本文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86例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186例骨创伤创面患者,男患者112例,女患者74例,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为70岁,中位年龄为(40.25±5.98)岁 ;受伤因素:126例交通事故伤,40例机械损伤,20例其他因素受伤;96例下肢受伤,90例上肢受伤;皮肤缺损创面面积为2.1cm×4cm~20cm×40cm,平均创面面积为(14.12cm×13.25cm)。按照医学伦理学原则,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区别,以观察组、对照组命名,每组86例。观察组、对照组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开放式的引流方式,而观察组患者采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方式,具体措施包括:(1)清创:将创面彻底清洗干净,去除已经被感染的皮肤和组织, 根据创面的形状和大小裁剪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其中创面和敷料的比例为 1:1.5 。将敷料贴在创面上后,予以点状缝合,然后用消毒液或生理盐水浸泡无菌纱布,擦拭创口周围的皮肤,并用半透膜对创面和敷料周围的缝隙进行封闭,连接硅胶管实施负压吸引。在负压吸引的过程中,一定要连 接该 装置 的三 通管,将压力维持在最佳状态,约为0.02~0. 04kPa。如果创面的敷料和薄膜出现塌陷,说明吸引效果良好,引流成功。连续给予10~14天负压封闭吸引,对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如果生长情况良好,则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植皮手术。(2)综合护理:换药前,注意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并留心创面周围皮肤的颜色、温度,预防压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3)在引流的过程中,要加强保护创面,指导、协助患者改变体位,并将患肢抬高,防止引流管出现打折而影响引流,保证引流管的畅通。(4)将无菌纱布垫在引流管和皮肤之间, 定期更换,并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创面及其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2次/天。(5)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出现异常,则马上通知医生,并及时采集样本开展细菌培养,明确细菌的种类,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6)如果患者感到剧烈的疼痛,则应立刻将负压值调低,待疼痛逐渐缓解后,再增加负压值。在调节负压值时,一定要合理控制,既要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又要确保能成功引流。(7)如果发现引流液含有大量鲜血,立即停止引流,进行止血处理。

1.3 观察指标

(l)观察两组感染发生率;患者疼商评分(满分为l0分);观察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2)观察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75~90分)、不满意(70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611385402f572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感染发生率、疼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生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l 两组感染发生率、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感染率

疼痛评分

伤口愈合

住院时间

观察组

93

1(1.08)

4.83±1.2

18.36±5.4

24.21±7.8

对照组

93

16(17.20)

7.96±1.8

26.71±6.8

31.58±6.9

χ2/t


3.517

4.659

-1.362

2.224

p


0.001

0.017

0.025

0.000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总体满意度达97.85%,明显高于对照组6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93

69(74.19)

22(23.66)

2(2.15)

91(97.85)

对照组

93

42(45.16)

21(1.08)

30(32.26)

63(67.64)

χ2





3.378

t





0.000

3 讨论

骨科创伤为近年高发疾病类型,损伤后若创面未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导致细菌、病菌侵入便会增加感染发生率,且过早活动、创面局部缺氧、组织灌注不足、全身性疾病、年龄、营养不良等均会影响创伤愈合速度及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寻求一种有效治疗及护理方法。

负压封闭引流为近年临床常见引流方法,可将开放式创面转变为闭合性创面,并为创面提供持续负压引流,达到及时吸收创面组织产生有毒物质、减少创面对有毒物质吸收的治疗目的,既可保证局部血运正常,还可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但为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愈合需为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合理放置及固定引流管、吸引瓶等,为创面营造一个相对无菌、干净的环境,并根据患者认知、心理状态为其提供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引导其积极配合临床医师进行治疗操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达97.85%,明显高于对照组6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及护理可行性。分析原因认为,负压封闭引流可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创面与外界联系,在限制组织感染扩散同时,缩短创面愈合、住院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骨创伤患者创面治疗中选用负压封闭引流护理,既可降低感染率、疼痛程度、换药次数,又可缩短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巨鹏,吕厚忠,黄海样,施权峰,卢小健,张建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创伤中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0):27-28.

[2]唐志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05):118-119+122.

[3]宋益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传统换药技术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疗效对比[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05):874-875.

[4]杨力,陈玉,韩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1):6-8.

[5]曾明亮,孙斐予,陈轶强,林梅毅.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06):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