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0
/ 2

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

黄旺帆

樱花电梯(中山)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37

摘要:无障碍电梯在老年人、行动不便群体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在城市建设中也能够展现出人文主义理念。在本文研究中详细分析介绍了无障碍设计理念,将其与电梯设计相结合,力求能够设计出科学化、规范化的电梯,为相关企业和设计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无障碍理念;电梯设计;无障碍电梯设计


无障碍电梯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设施,力求能够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在此期间,需要对残疾人、老年人、生活不便人群进行充分的考虑,配置相应的生活基础设施,营造一个充满关怀和爱的生活环境。

一、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分析

无障碍电梯指的是能够结合人们的动作反应、意识形态等行为进行详细研究,进而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基础设施的使用质量,避免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去除使用界面上的多余功能,保证设备操控的便捷性。无障碍电梯设计的关键环节便是“无障碍”,对于电梯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冗余部分剔除,在保证设备使用稳定性的基础上,完善设备性能1

  1. 基于无障碍理念的电梯设计标准

(一)基于无障碍理念的电梯设计原则

1.安全性

在电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电梯能够顺畅运转,避免出现粗心操作诱发的危险问题,杜绝电梯使用中的伤害和影响,保证电梯使用的合理空间和尺寸,便于乘坐轮椅人群能够灵活运动。

2.实用性

大多数使用者在选择无障碍电梯中的核心问题便是舒适性、正确性,才能够保证使用环境、使用效果优良,采用多种途径将电梯使用的重要信息展现出来。例如,超载提醒、到达楼层提醒、颜色和语音提示等。与此同时,还需要针对特殊人群的使用做好准备工作。例如,设计凹形选层按钮,便于残疾人按下按钮2

3.便捷性

为了提升无障碍电梯的使用便捷性,需要严格按照人体视觉特点、人体工程学特点等等进行设备设计与研发。将信息重要与否的程度排列顺序,不同重要程度的信息能够按照主次程度呈现出来,准确提供给使用者,便于电梯运行。

4.其他注意事项

通常情况下,无障碍电梯设计主要面对的是使用者接触到的区域内,主要设计区域便是电梯轿厢、电梯等候区域中。如果电梯的使用区域是“人用”和“货用”两个方面,需要协调货物运输的需求、普通群体和行动不便群体进行充分考虑。在医疗卫生领域中能够实现交通无障碍使用,解决使用群体中的大量需求,在新的电梯中必须要保证科学合理的设置无障碍电梯,最少要具有一台无障碍电梯。由于乘坐电梯人员的特点存在差异,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详细研究不同人群乘坐电梯的需求3】

通常情况下,电子设备的监控监管系统需要具有完整的图像信息处理、整合、存储功能,对监测得到的相关信息进行保存和传输,这也是合格监管系统的判定标准之一。电梯内部的监管系统在搜集视频信息之外,还需要对相应的图像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监测系统的内部非图像系统信息识别能力进行提升,这种系统能够在电梯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图像信息、数据信息的加载,并且将识别和整合之后的信息直接传递到终端系统中,便于工作人员审阅和监督。

(二)设计无障碍电梯轿厢

电梯结构设计是无障碍电梯设计的主要载体,通过不同形式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电梯的运行功能。通常情况下,现阶段的电梯设计主要使用的方式便是电梯轿厢设计,在电梯设计中的各个部分、各个阶段都能够保证尺寸合理,电梯厢中的按钮数量、排列方式都需要结合不同的因素进行考虑,确保各个功能按钮清晰可见,与墙壁装饰物明显区别。

在无条件电梯轿厢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电梯门开启时的宽度需要保证在0.8m以上,轿厢深度需要保证在1.4m以上,才能够确保电梯可承载8—10名成年人。其次,需要在轿厢的底部设置0.8—0.85m的扶手,行动不便的群体在乘坐电梯时能够保证肢体稳定。最后,需要在按钮设计中要科学合理的设置带盲文的选层按钮和无障碍选层操作装置,并且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还应该设置语音播报4

三、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方式

(一)使用功能方面

在无障碍电梯设计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电梯的使用效果作为重点,认识到电梯使用的主要功能、次要的差异,协调两种功能的和谐相处,进而保证无障碍电梯的稳定运行。在无障碍电梯的设计工作中,需要辅助功能能够与电梯的主要功能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协调,降低辅助功能“喧宾夺主”的现象,制约电梯功能的顺利发展。现阶段,大部分工程建设企业在设计领域都开始逐渐关注设计理念、设计体系等,整体工程建设中需要尽量渗透环保、绿色的理念。用户担心的“甲醛中毒”问题便能够得到解决,绿色电梯设计选择了大量环保、健康的原材料,能够增强电梯的安全性,为消费者打造绿色、环保、舒适的居住环境。鉴于此,电梯设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掌握电梯设计的标准和方式,进而在电梯设计材料、功能、结构等方面协调使用,提升电梯运行的整体效果。

(二)结构布置方面

电梯产品有效运行的主要因素便是结构布置,也是实现电梯运行的手段之一。随着经济建设进程逐渐加速,人们的生活中心已经由上世纪的“吃饱穿暖”转变为追求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寻找更舒适的生活方式。通常情况下,现阶段大多数电梯设计的主要结构便是方体状或圆柱体形状,针对普通群众的使用需求能够有效满足,而针对乘坐轮椅的群体则存在一定影响。为了保证乘坐轮椅的群体能够顺利进入,那么电梯内部的使用空间需要保证在1.4m以上,侧面开门的电梯宽度需要保证在1.5m—1.7m之间。电梯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需要保证合理性、针对性、科学性,结合群众的需求准确把握结构设计高度、位置5】

与此同时,电梯按钮设计需要与电梯墙壁之间出现明显的界定,按钮的宽度需要保证在5cm—3cm之间,按钮的顶端需要与地面相距1.0m—1.2m左右,在按钮排列方面需要结合使用者的需求。人们的视觉习惯是由左到右、由上而下的顺序,设计中需要结合人体工程学的需求,满足群众的使用需求,保证电梯运行安全、稳定。

(三)形态要素方面

无障碍电梯设计的过程中首要因素便是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提升电梯设计的审美性,保证电梯外观、使用功能之间的协调发展,力求能够为不同需求的群体提供稳定的保障、便捷的服务。由于乘坐电梯人员的特点存在差异,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详细研究不同人群乘坐电梯的需求,针对具有特殊性的群体进行对话设计,保证电梯能够实现无障碍使用效果。

例如,在无障碍电梯设计中,需要关注电梯的运行效果,针对候电梯位置还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通常情况下需要保证候电梯的深度为1.8m—2.5m,还需要保证在电梯按键设计中保证在0.8m—1.0m之间。并且在等候区域设计中还需要扩展0.8m的空间,进而能够方便乘坐轮椅的群体顺利进入。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设计鲜明、醒目的电梯标志,在电梯口设置盲道,便于视觉不佳的人员通过6】

结论

在本文研究中详细分析介绍了无障碍电梯设计的方式,对于设计原则、设计方式进行总结,进而能够保证无障碍电梯设计在残疾人、病患、老年人、生活不变等人群中的使用。总而言之,需要在无障碍产品设计中充分发挥人性化理念、秉承着科学化的设计原则,展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确保电梯无障碍设计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小梅,宋广涛.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电梯设计[J].包装与设计,2021,{4}(02):114-115.

[2]吴国栋.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5):80.

[3]陈华杰.关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分析[J].科技风,2019,{4}(12):230.

[4]沈海波.探索无障碍原则在电梯创新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电梯,2019,30(06):38-40.

[5]赵振瑛.关于老年人居住电梯无障碍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4}(01):72.

[6]王潇潇,林文洁.北京市商业电梯无障碍设施现状调研[J].电梯实践,2018,1(12):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