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在低碳概念下的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0
/ 2


建筑设计在低碳概念下的应对策略

罗磊

440301198602108***


摘要:我国近两年来专门拿出补助基金,用于低碳示范建筑企业的补贴与费用减免,并且把发展节能低碳的建筑列入了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如何顺应国家政策,突出健康、环保、节能的低碳理念,是本文将要探讨的。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方法

引言:

我国在推广低碳概念的历程中出现了技术落后、政策阻碍、资金缺乏等诸多阻碍,而低碳技术现在已逐渐发展成熟,国家也已经在政策与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贯彻低碳理念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一、低碳概念

低碳概念最早是为应对全球“温室效应”而提出来的,即全球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等而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低碳的目的在于减少或避免二氧化碳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尤其是能源利用率,开发“低二氧化碳”型新能源,改变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从而实现“低碳”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质量[1]

二、低碳建筑的概念

低碳建筑追求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绿色建筑的选址、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自然通风等资源,节省能源,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三、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

建筑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技术的革新不断地进步与成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绿色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建筑业的低碳化已成为全球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进行建筑低碳化的建设并且累积了丰富的经验,瑞典的高效节能保温建筑、美国的商业化运作绿色住宅模式都很好地符合了建筑业节能低碳的诉求[2]。相比之下,我国的建筑业低碳化发展起步比较晚。在建筑业推行低碳化,不仅可以为我国的减碳事业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也是直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

四、低碳建筑的认定标准

低碳建筑认定标准,是指判断或衡量一个建筑是否低碳的依据和准则。低碳建筑的具体认定需要用一系列的指标和数据去衡量、评定,这些指标和数据就构成了低碳建筑认定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设置这些指标和数据是我们在制定标准时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低碳建筑认定标准,如果将国外的低碳建筑认定标准直接移植到国内,很可能会因国情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执行效果。我们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制定的低碳建筑认定标准的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制定我国的低碳建筑认定标准,尽可能地做到因地制宜[3]

第一,制定低碳建筑材料的类别、种类、低碳参数、低碳级别的量化性标准。

第二,可考虑将“碳足迹”作为衡量低碳建筑标准的指标单位,并以此建立起低碳建筑的低碳可量化标准,形成以“碳足迹”为主要考量的低碳建筑认定标准。

第三,建立低碳建筑建设过程中的流程体系和标准,通过环节指标化、流程规范化、元素数量化的标准指导低碳建筑建设的过程,从而形成流程节点标准。

第四,低碳建筑的总体低碳等级量化标准。

第五,低碳建筑的强制性最低低碳化标准。

五、“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

建筑业的低碳化具体可以归纳为三个重点要素:建筑材料的生产,设计与施工,建筑建成后的使用。

(一)使用环保建筑材料进行建筑设计

对于建筑材料的生产来说,环保无毒的材料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为此各国制定了有关建筑材料的标准,例如建筑材料本身辐射量的限制、建筑材料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标准[4]。也有对于这些建材生产过程的限制,如监督和限制材料生产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污染等等。环保建材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

第二,生产时少用或不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废弃物。

第三,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废气、废渣和废水的排放量相对较少。

第四,使用过程中有益于人体健康,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及与环境相和谐。

第五,废弃后使之作为再生资源或作为能源、资源可加以利用,或能做净化处理。

(二)合理利用资源进行建筑设计

设计与施工的环节可以说是低碳建筑的核心,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合理安排建筑空间,才能节省更多的能耗。施工的过程则是建筑工程最耗能的过程,而通过科学规范的施工将可以大大减少碳的排放。

设计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设计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把好设计关,是做好建筑资源节约工作的首要环节。建筑设计要体现“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特别是建筑设计师应遵守《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自己的专业特长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资源的节约与再生,把节约资源作为一项重要设计原则,并把节约资源同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倡节约、环保型的“低碳设计”,为人们营造安全、健康、自然、和谐的室内环境。

对建筑设计有创意,如创新废水处理和利用技术,对如何使用低碳建筑进行教育。同时,通过技术进步和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提高建筑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智能建筑,提高设施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选择合理、先进的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材料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费。例如尽量选择工厂化的施工工艺,对传统施工工艺进行科学的改革等。同时,注意加强施工现场的物料管理,能源消耗管理和环境管理,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浪费,也是控制建筑工程中的碳排放的重要一环。

(三)节能减排前提下的建筑设计

建筑的使用环节持续时间最长,在建筑的利用过程中,怎样在降低能源、水、热的消耗的同时保持居住的舒适性、降低生活的成本,也是实现建筑业低碳化转型、推进低碳建筑发展的关键问题。

1.材料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回收

具体包括采用优良的设计优化工艺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就地取材,或将可回收物品进行储存和收集以便对资源再利用;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源,千方百计减少资源的占有和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积极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2.以人为本,保证室内环境质量

具体包括创造优美的外部空间环境;改善室内环境品质,提高热舒适程度;保障安全供水,对室内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增加通风效率;吸烟环境控制;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3.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场地

具体包括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或恢复空地;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保持绿色空间、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控制开发密度;治理水土流失和沉积控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对雨水进行管理;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等。

4.能源利用和大气保护

具体包括使建筑的能源利用最优化;减少暖通空调制冷系统中的CFC物质使用量;对臭氧层进行保护;尽量使用绿色电力和可再生能源;对建筑进行基本系统调试,使之达到最低能效要求。

六、结束语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人口大国,不仅面临着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问题,更面临着资源制约的挑战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加快发展,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突显出来。应如何以低碳理念为设计前提进行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设计师所应思考与探索的。

参考文献:

[1]何岩,夏德育.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研究[J].智能城市,2017(05):227.

[2]文伟霖.浅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低碳世界,2017(17):169-170.

[3]彭腾.关于环保节能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10).

[4]程欣.基于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