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体外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0
/ 3

羊体外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哈加提 · 卡盖 1 木拉提别克 · 托列盖太 2

1. 新疆阿勒泰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836103 2. 新疆阿勒泰地区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 836500

摘要:体外寄生虫病是羊群中发生概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病,潜伏期较长,极易被羊饲养户忽视。文章以羊体外寄生虫病的危害为切入点,对羊体外寄生虫病的药浴治疗方法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为羊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羊;体外寄生虫病;危害;防治

羊体外寄生虫病具有多种类型,不仅会夺取羊体营养和血液,而且会损伤羊体皮肤组织,并带入其他病原体、毒素,以一种较为隐蔽的方式损害羊机体健康,影响羊正常生长发育,威胁羊饲养业发展。而药浴是一种有效的羊体外寄生虫病治疗方法,可以降低羊体外寄生虫病发生风险。基于此,对药浴方法在羊体外寄 生虫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羊体外寄生虫病的危害

    1. 夺取营养和血液

在蜱、血虱等寄生虫生存期间,需要吸取羊血液,致使患病羊缺乏充足营养。进而出现贫血、消瘦、恶病质及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患病羊死亡。

    1. 机械损伤

部分羊体外寄生虫幼虫发育阶段可以在羊体表移动,并不断蜕变,损伤羊皮肤组织、甚至血管。进而引发患病羊皮肤组织质变。

    1. 带入病原或毒素

羊体外寄生的蜱会携带病虫、巴贝斯虫等其他血液原虫进入羊体。同时羊体外多种寄生虫所产生代谢废物对羊体具有毒害作用,会导致羊出现体温上升、黄疽等一系列疾病[1]

2 常见羊体外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2.1 羊疥螨病

2.1.1流行病学

  1. 病原

羊疥螨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是由于体表或者皮内寄生有疥螨或者痒螨而引起的,山羊通常是感染疥螨发病,绵羊通常是感染痒螨发病。虫体的体型非常小,成虫呈微黄白色的卵圆形,外观如同龟状,即腹面扁平、背面隆起,体背面存在锥突、细横纹、圆锥形鳞片以及钢毛,腹面生有4对较短且粗的足。虫体的全部发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卵、幼虫、若虫、成虫。随着温度、湿度及阳光照射强度等因素的变化,导致虫体寄生于宿主的生存时间存在明显差异,通常可生存大约3周。

  1. 易感动物

主要是羊、牛、猪以及马等家畜容易感染发病,另外野生动物也非常容易感染。如果人类没有注意环境卫生,直接接触患病动物,也能够发生感染。

  1. 传染源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以及携带虫体的器具,可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进行传播。另外,工作人员污染虫体的衣服及双手也会传播该病。

  1. 发病特点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以秋末、冬季以及初春易发,这是由于此时缺少阳光照射,羊舍较为潮湿,加之羊被毛厚密,皮肤湿度增大,会促进虫体的生长繁殖。羊通常是在毛短且皮肤柔软的部位先出现发病,如耳根、鼻面、口角、眼圈,之后不断扩散至颈部、背部以及尾根部,接着不扩散至周围[2]

2.1.2 临床症状

初期由于病羊患处严重瘙痒,不断刮蹭墙壁、石头、栏柱以及树木等。先是毛少皮薄的部位(如眼睛周围、嘴边、四肢等)出现脱毛,严重时会导致全身出现脱毛。部分病羊的口唇有溃疡灶,体温明显升高,往往可达到39.5-40.5℃,被 毛粗乱。部分病羊皮肤会形成突出的白色结节,呈绿豆至蚕豆大小不等,其中以头、背、胸、腹以及四肢等部位比较明显。患处皮肤增厚,出现丘疹、水疱、脓疱,破裂干燥后形成痂皮,进而发生龟裂,导致皮肤存在白色的皮屑。由于病羊瘙痒持续摩擦患部、啃咬自身以及烦燥不安,会对采食和休息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机体日渐消瘦、贫血,最终由于极度衰竭而死,或者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而死。2.1.3 实验室诊断

  1. 采集病料

根据虫体主要在病羊体表或者皮内寄生,要在病变边缘刮取皮屑进行显微镜观察,这是由于患处和健康皮肤相交处寄生有较多的虫体,从而确保能够发现虫卵或者虫体。先剪去病羊患处以及周围的被毛,取一干净的凸刃小刀置于酒精灯上消毒,接着手持刀,确保刀刃垂直于皮肤表面刮取皮屑,直至皮肤稍有出血为止。

  1. 显微镜观察

刮下的皮屑要放在载玻片上,滴加少许煤油,充分混合后放上另一张载玻片,接着用手搓压玻片,让病料散开,然后将载玻片分开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由于煤油能够促使皮屑变得透明,有利于发现其中的虫体,但虫体在煤油作用下容易死亡。因此,如果需要观察活虫体,可改为在病料中滴加少许50%甘油水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液体石蜡,这是由于虫体在以上溶液中能够存活一段时间,因此能够看到活动的虫体。

2.1.4防治措施

从外地购入羊时,应进行隔离观察15~30天,确定无病后再混入羊群。要加强检查工作,对发病羊应隔离检查,确实治好后再放入群体内。还要保持圈内卫生,经常用药品进行消毒,保持圈舍干燥、通风。患羊可选用伊维菌素,碘硝酚或阿维菌素等药物,0.2 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或将精制敌百虫配制成 1% 的溶液,对准患部喷雾,或配成 1%的凡士林软膏,涂擦患部,适于病羊数量少, 患部面积少的情况;30烯虫磷乳油按 1:5000倍稀释,药浴病羊或涂抹患部。对于患畜量多的情况,可定期药浴,每年的5~5月份剪毛后,气候温暖时,可用 1%敌百虫溶液,对羊群适时药浴,效果较为显著。

2.2 羊鼻蝇蛆病

2.2.1 病原与流行情况

羊鼻蝇蛆病是由羊鼻蝇内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附近腔窦内所引起的疾病, 呈现地方流行性[3]。它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雌性鼻蝇突然将幼虫产在羊鼻孔内或鼻孔周围,幼虫逐渐爬入额窦或鼻窦内,在其内生长,造成炎症而致病。成蝇大小、 形状似家蝇,灰褐色。成熟蝇蛆长20~30毫米,棕褐色,背面拱起,腹面扁平,前端尖,后端齐平。一般发生于每年的5~9月份。

2.2.2 发病症状

患病初期所有患病羊鼻黏膜肿胀发炎,从鼻腔中分泌出脓性分泌物,流出脓性鼻液,有时在鼻液中带有血丝,由于鼻孔处形成结痂,结痂堵塞鼻孔,因而患病羊呼吸困难,张嘴呼吸,磨牙,食欲减低。患病羊由于鼻塞情绪暴躁,惊惶不安,常常用鼻子在地面、墙面和羊其它身体摩擦。有的患病羊低头猛跑几步不断的摇头甩鼻,打喷嚏,躲避羊鼻蝇的侵袭。患病羊因为幼虫进入到颅腔和鼻窦影响到脑膜,导致患病羊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在原地不断进行旋转运动。

2.2.3 实验室诊断

用棉签在患病羊的鼻腔中蘸取鼻液,采集幼虫制成切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第一期幼虫长度在1mm左右,颜色呈现淡黄色,前端腹面存在2个黑色的口前钩,第二期幼虫体长20~25mm左右,呈现长条椭圆形,在体表能够看到不明显的刺存在。第三期幼虫体长30mm左右,身体分成8节,在每一个节前缘都生长有数列小刺,在每个体节上生长有深棕色的荚膜带,腹面平直,背面图凸起,幼虫前端比较细小,有1对比较发达的黑色口前钩,后端平整整齐,有2个比较明显的黑色气孔,幼虫身体整体呈现棕褐色。结合发病情况、发病症状、实验室诊断结果可以确诊为羊鼻蝇蛆病。

2.2.4 防治措施

应用伊维菌素,碘硝酚注射均会取得良好效果[4]。或用1%的精制敌百虫溶液喷洗羊的鼻腔。或通过烟雾熏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取1mL的敌敌畏原液放置在容器中,然后将其放在高处通过加热来形成蒸汽,之后关闭羊圈门对其进行治疗。

2.3 羊蜱虫病

2.3.1 流行特点

该病能够大面积发生,且感染率高,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羊都能够感染,其中最容易感染的是绵羊,尤其是羔羊和青年羊更容易感染,主要在每年的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发生[5]。部分蜱虫分布在森林及草原地带,部分分布在丘陵山坡地 带,还有些栖息在家畜圈舍以及停留处。成年蜱通常潜伏在地面缝隙中或者石块下越冬,通常在每年2-11月都可在畜体上活动,其中7-9月达到高峰期。因此蜱病通常呈季节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羊一般是在放牧采食过程中感染蜱虫,其主要在被毛较少的部位寄生。

2.3.2 临床症状

蜱虫在侵袭羊后,通常寄生在体毛较短的部位,如耳朵、眼皮、嘴巴、前胸、前后肢内侧、阴户以及肛门周围等,并进行叮咬,同时将口腔刺入皮肤吸取血液。通常是由一只雌蜱在病羊体表叮咬形成一个伤口后,吸引多只雄蜱在该处进行吸 血。当聚集大量蜱虫吸血时,会损害皮肤,并伴有创痛和剧痒,导致机体烦躁不安,且促使伤口部位组织发生水肿、出血,皮肤明显肥厚。有时还能够继发感染细菌,导致伤口发生肿胀、化脓以及蜂窝组织炎等。如果幼羊感染大量蜱虫, 由于被吸取大量血液,再加上蜱虫唾液内所含的毒素侵入体内,导致造血器官被破坏,使红细胞发生溶解,引起恶性贫血,造成血液有形成分明显降低。另外,由于某些蜱虫唾液内的毒素还能够引起麻痹及神经症状,从而出现“蜱瘫痪”。如果病羊长时间寄生有大量蜱虫,在以上损伤和毒害作用下,会导致贫血、机体衰弱、发育不良、逐渐消瘦[6]。有些妊娠母羊感染后会发生流产,且容易导致其分娩后和羔羊发生死亡。此外,该病还会导致毛皮品质变差,同时产乳量减少等。

2.3.3 防治措施

将浓度为2.5%的敌杀死溶液,按每千克水中放入1mL的比例配制后喷洒在羊圈舍墙壁上。治疗周期是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药物灭蜱在羊体上发现有蜱时, 每半个月用药液处理一次,特别是在蜱的活动季节(夏秋季)。常用的药液有:1%~ 2%的敌百虫水溶液;1∶300~600 除癞灵(辛硫磷浇泼剂);1∶1000~1500的畜禽灭害灵(20%氰戊菊酯)等,进行喷洒、药浴或洗刷,均能杀灭羊体上的蜱类。或用虫克星(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阿力佳、伊力佳)口服或注射效果也非常好,且比较方便,隔10天再重复口服或注射一次。畜舍是某些蜱繁殖和生活的适宜场所,应堵塞畜舍内所有的缝隙和小洞,创造不利于蜱生活和繁殖的条件。地面是土的,应铲除地面一层,换上新土[7]。饲槽内外、其他用具和墙壁要经常用上述药液以10倍量的浓度喷洒、涂刷。新引进的羊群必须检疫,发现有蜱要隔离,并进行灭蜱处理,防止随同羊群带入带出蜱类。

3 羊体外寄生虫的综合防治

加强羊群卫生管理,消除传染源。寄生虫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在羊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必须要加强饲养管理,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定期驱虫,制定驱虫方案。养殖户应坚持每年进行两次药浴处理。常用的药浴药物有辛硫磷、林丹乳油、杀虫 脒等

[8]。夏季放牧时,要加强用药,控制寄生虫对羊只的危害。羊寄生虫病病原体不同,其症状表现也有所差异,要对其起病的病原体进行确诊, 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治疗方案。

4 结语

对羊螨虫病、羊鼻蝇蛆病以及蜱虫病等羊常见体外寄生虫病,养殖户应当加强提高关注,在此类疾病高发时期做好羊感染情况的检查,对已发病羊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对未发病羊,也要在日常做好预防,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加强卫生管 理,定期体外驱虫,以及严格做好引进环节的检疫工作,实现对体外寄生虫感染的有效预防,降低体外寄生虫病对羊养殖业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多杰才旦. 羊常见传染性疾病及寄生虫预防措施的探究[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8, (5): 136.

  2. 赵任慧. 黑龙江省伊春地区春季羊体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控[J]. 饲料博览, 2018, (1): 64

  3. 牛志, 杨有成, 郑雪林. 羊常见三种体外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控[J]. 饲料博览, 2017, (10): 61.

  4. 周祝琴. 羊体外寄生虫病及药浴防治分析[J]. 中国畜禽种业, 2017, (10): 116.

  5. 岳宪志. 羊寄生虫病的危害、主要分类及防治措施[J]. 现代畜牧科技, 2017, (8): 141.

  6. 李明, 唐泽龙. 羊蜱虫的防治[J]. 中兽医学杂志, 2019, (8): 76.

  7. 李维勇. 羊蜱虫的危害及防治[J]. 今日畜牧兽医, 2018, (9): 24.

  8. 颜家胤, 华波, 张俊红, 等. 山羊蜱虫病的防治[J]. 中国畜牧业, 2013, (2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