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网调度与运维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9
/ 2

电力通信网调度与运维模式探讨


康晓飞

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050000



摘要: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通信网元数量逐渐增长,网络层级多,组织结构复杂,专业间、区域间自动化手段参差不齐,维护人员工作效率低,故障处理和业务响应慢,风险点多;维护资源分地市、分区县管理,有效利用率低;用户、业务、配置数据分地市、分区县管理,错误率高,透明度低,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运维模式进行调整,朝“网络扁平化、监视自动化、调度智能化、运维集约化”方向融合发展,提升维护和资源效率,提升对电网的支撑能力。
关键词:电力通信;调度;运维


随着各类新型变电站的大量建设,以及专项传输网络的构建,电力通信网所开展通信业务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交叉化发展趋势,例如对零延时、高带宽业务的拓展与延伸。在我国电网传统运行、管理模式中,往往以不同地方政府辖区边际为不同业务分区的界定范围,提供具有一定限制条件的通信业务。而随着对电网建设重视程度、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多项长距离输电工程的建设,电力通信网逐渐向各通信用户提供多项跨区通信业务。


1、电力现有调度与监控模式
  电力通信网现有的调度运维模式为省级集中监视,省地两级管理,省地县三级运维。

1.1各级机构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

  1. 省公司

省公司负责负责省级集中的35k V及以上网络监视和缺陷管理;负责省调中心站、500k V站、220k V站的运行管理、检修过程管控、运行统计分析,通信方式管理、资源管理、检修计划管理工作;负责1000k V和500k V变电站、±320k V换流站的运维,及光缆线路的消缺、故障抢修工作。

2)地市公司

地市公司负责地市公司中心站、县公司中心站、220k V及以下变电站的通信运行管理、缺陷管理及指挥处理、检修过程管控及运行统计分析、方式优化、应急及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地调中心站、220k V变电站、市区110k V及以下变电站的运维工作。

3)县公司

负责本县域的110k V及以下变电站、10k V配电场所通信运维、缺陷处理、方式优化以及与电力调控、营销等各业务部门的运行的协调工作。

1.2业务流程
  1)监视
  省公司负责全省已实现全省集中监视,主要监视以省公司为主,地市公司有相应的监视人员,同步监视。
  2)缺陷
  电力通信缺陷包括缺陷告警、缺陷起单、业务影响核实、缺陷定级、缺陷派发几个环节。省信通统一进行缺陷管理,人工派单到地市信通,地市信通再派单到对应的运维班组。
  3)检修
  电力通信检修包括检修计划编制、检修申请、检修票编写、检修开工、检修竣工等环节。省公司负责500k V及以上检修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审核市公司上报220k V检修计划与方案;地市公司负责行220k V检修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审核县公司上报110k V检修计划与方案;县公司负责110k V及以下检修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2、现有模式存在问题

2.1网管集中能力不足

现有设备未全部实现网管省级集中,部分仍部署在地市公司,省公司无法实现全网络监控。

2.2资源准确性不足

通信台账资料不完善,通信重要运维资料ODF和D D F等配线表、设备运行电路资料、光缆路由图等均为各类孤立的电子文档或表格组成,光缆路由图也未集成进一次GIS系统内,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手段不高;设备归属命名不规范,设备归属责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资难以支撑高效的业务开通、故障处理等业务。

2.3告警分析能力不足

告警智能分析能力不足。目前TMS系统只实现SDH传输系统的告警智能分析,在大量原始告警中过滤出核心告警;OTN、数据网、动环系统等支撑系统未实现智能归并,故障时产生的大量原始告警仍需要调度员人工分析,需一步完善告警过滤处理规则和跨专业告警关联规则实现大比例提升告警压缩率。

2.4自动派单能力不足

系统底层北向接口数据采集不深入,无法根据通道自愈环配置正确判断业务中断情况,无法保证检修业务本质安全、无法支撑缺陷自动派单,要进一步完善案例库和智能策略库,辅助网管对常见故障的定位,实现故障进行自动诊断、自动派单以及自动处理,提升派单准确率。

2.5现场支撑能力不足

网管缺乏现场查询、操作能力,检修、缺陷处置过程中,现场仍需排队向省通调集中专业网管辅助确认,工作效率相对低;现场维护人员在现场设备难以全面了解网络运行情况、网络资料、维护资料以及设备配置等信息;不能在现场进行测试或者发起测试验证。

2.6地市公司监视派单效率不高

调度监视(倒班)人员主要开展监视、告警消缺过程记录、简单故障指挥等一般性工作,对网络、设备熟悉程度以及故障分析能力不足,工单的派发、消缺的判断、指挥职责一般由班长、专责进行,降低了故障派单、处置的效率。

2.7市县间跨部门配合效率较低

检修、抢修、应急保障都要求与县运检、县调、安监等部门进行配合,在取消县通信人员的试点地区,市县间跨部门的配合效率较低,沟通协调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8地县运维路程长效率低

目前220k V变电站由市公司统一运维,地县运维路程较长,从地市到部分站点路程超过3个小时,日常运检和故障处置及时性较差。根据职责规定,220k V变电站往往是各县域范围通信网的枢纽,县公司需在市信通人员带领后方可进入工作,效率较低。


3、运维与监控模式探讨

3.1网管全面集中

在现有集中网管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传输、数据网、IMS、动力环境等通信设备专业网管北向接口接入T M S系统工作,实现全省35k V及以上变电站通信设备网集中,对于无法满足要求的设备进行系统升级或割接停退。

3.2完善数据资源

制定符合集约化工作要求的各专业资源数据模型,所有数据均按对应规定的模型进行录入;梳理现有系统中数据,将现有系统中数据导出,按统一格式对数据进行核实并规范数据格式;新增数据安装规范格式要求填写,定期同步新增;以网络故障、割接等工单对资源数据应用情况,评估资源数据准确率,针对应用中资源数据缺失、错误情况,派发资源稽核工单,发起数据补充和修正要求,并闭环管理。

3.3告警梳理与归并

梳理告警影响业务的分类和原因,优化网管参数,建立、完善告警白名单,完清理重复、无效、相互矛盾的告警白名单,减少无效告警;制定告警归并规则,通过对重复告警、瞬间告警的归并;对割接、升级、检修等主动告警进行标记过滤;对专业内与专业间的告警进行关联,识别根告警等措施归并告警,减少告警数量。

3.4告警自动派单

将告警与资源,资源与运维保障班组进行关联,实现告警与责任单位的绑定;制定缺陷单标题、定级、缺陷现象描述等字段的自动填报模板,实现缺陷单自动化填报;根据缺陷单流程规范要求,完善优化缺陷单流程,调整缺陷单接收对象,实现缺陷单的自动派发、转发、流转等缺陷单流程的优;派单后,通过相关APP推送派单信息,自动对派单对象进行外呼提醒,落实派单信息。对缺陷派单实现闭环管理,跟踪缺陷消缺情况,当缺陷处理时间较长,容易导致遗漏、超期等,在系统层面进行智能化的管控;对派单中的错误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资源准确性、派单规则等因素,派发稽核单,对错误原因进行修正,实现派单准确性的持续改进。

3.5提升系统现场支撑能力

系统提供远程支撑能力,现场维护人员能够通过远程客户端或者APP等手段查看现场设备运行情况、网络资料、维护资料以及设备配置信息;能够远程进行接单,对设备消缺后能进行电子化回单操作;能够对现场维护人员进行的巡检、故障处理等工作进行跟踪核查。


4、总结
  实施省级集中监控实现管理扁平化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有利于提升资源准确性、有利于简化流程、有利于减少地区技术差异、有利与业务部门配合、有利于提升网络运营水平。实施远程与现场相结合的地县一体化运维方式有利于提升运维专业能力、有利于减少运维时长、有利于解决县公司通信人员缺员情况、有利于与地县业务部门的配合。网络监控与运维模式的变革,让电力通信系统更加稳定,更加高效,更好的支撑电网稳定运营。


参考文献:
[1]陆春从.网络融合趋势下通信运维管理体制变革[J].企业技术开发,2015
[2]苏玉科电力通信网运维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信通信,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