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9
/ 2


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方法探讨

1 陈琦 2 都苑苑 3 鲁杰

1 山东海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66072

2青岛水投黄水东调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3青岛涌利兴水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本次研究对河道治理面对的挑战、原则实行浅谈,然后对河道治理带来的影响加以分析,发现对生物多样性、城市防洪防涝、旅游经济等多个方面均会构成直接的影响。最后对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环境修复策略进行研究,重点对河流形态、河床断面、河流水质等进行修复,并可合理应用种植植被修复河流生态,进而获得最理想的河道治理效果。

关键词:河道治理;河流生态修复;修复方法

前言:河流属于生态系统的主要部分,为生活水源、生产动力来源,能够达到污染净化的效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原生态河流整治的同时,可有效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于河流功能的需求不断加大,实行河流生态结构方面修复工作极其必要,所以要求以不同路径出发进行该方面的修复。

一、河道治理面对的挑战、原则浅谈

通过不同对策实行河道整治可促进城市化整体发展,这个过程如果不能遵循自然规律整治河道,则会致使河道生态系统受到威胁,暴露出河流污染问题、干涸问题[1]。针对于此,应考虑到河道生态特征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行河流生态修复,河道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部分,存在生态修复方面的能力,通过人为形式治理,对于河道自我生态修复会构成直接的影响,此时容易发生河流生物迁徙、死亡的情况。河道整治的过程对河流、水质和植被等均可发挥作用,所以应加强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若是上述几个方面遭受威胁,则会导致河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治理河道的对策较多,需联系实际状况选用适合的技术、设施加以治理,以便实现河流转向、断开、加深及拉直等效果,这时河道的形态发生变化。趋于该种状态下对城市地下水生态性会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城市供水受到影响、河道储蓄洪水方面能力下降,人们会使用混凝土改造方式处理,但如此一来无法加强自然水体互动、易于加大泄洪的挑战性,故此需实行河道治理、改造,要求考虑到河道的原始形态。

河道治理的时候应在满足自然规律,在河流原始生态系统条件下,通过人为的形式作以生态修复[2]。经植物改造河岸的形式实行河道治理,河道治理工作复杂、需投入足够的精力、时间,这就需要总结国外发达国家相关治理的经验,联系河道具体状况编制治理的方案,在这个过程考虑到河道主要特征、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等相关因素施行河道治理规划,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河道治理带来的影响分析
(一)生物受到的影响

河道自然形态结构,直接关系到生物孕育成长情况,可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为生物生存繁衍提供良好的支持。河流系统自身可以修复破坏,人为改造河道、修复河道的效果并不理想,故此实行河道生态修复时易于发生河流含沙量变化、水质变化、河水流量变化等,关乎河流生态环境系统,对河流生态环境要求非常高,且容易加大种族灭亡的可能性、需引起重视[3]
(二)城市防洪防涝受到的影响

河道治理阶段河道原形态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如:河流截断、加深、变弯,以及伸直和变窄等方面,河道的面积减小、河道硬化的范围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河床的透水体积,致使城市地下水供应补给情况受到直接影响,这对城市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会造成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自然河道能够储蓄调洪、降低洪水的冲击,因现代河道多通过钢筋水泥修筑,因此易于致使河流流动受到直接影响,水体无法自由交换、洪涝灾害发生率较大。
(三)旅游经济受到的影响

河流四周覆盖较多植被,河道整治阶段植被及河流沿岸会遭受到严重影响,河流人文自然景观作为城市旅游的热点部分,可促进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所以不能重视治理方面工作必然无法提高旅游经济效益[4]
三、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环境修复策略研究
(一)河流形态修复要点

及时拆除废旧拦河坝、堰,通过缓坡/低坡方式对跌水进行改造,能够保证河床变化得到有效控制,促使河道供水保持连续的状态。除此之外,应该于河道内增设适量巨石、沙包袋,使得河流内逐渐形成浅滩,这时可修剪堤坝目的为及时恢复水的流动。经增加河水流动空间的方式,加强河道调蓄防洪方面水平,这个过程应该对堤线实行修改、河岸护坡数量调整、滩池高低改变等处理,便于达到最理想河流形态修复的效果。
(二)河床断面修复要点

实行河床断面修复期间,能够实行护岸、护坡方面改造工作,要求在这个过程于河床位置铺设适量硬质材料,但是如此一来对河流生态修复的效果会构成直接影响,因而需及时拆除硬质材料,根据河道具体状况使用石头/鱼巢修复河床。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结合河道径流形式拓宽河道,按分级实行河道径流改造,如果为长时间暴露河床采取种植植物的形式即可,以此加强河床生态建设。经种植植物完成河道改造工作保证河道的美观性,并充分发挥出河流水质净化的效果,满足生态系统修复的相关标准

[5]

(三)河流水质修复要点

生态浮床、河道曝气,以及外流引水稀释冲刷、底泥疏浚等技术,均属于常用的水质修复技术。(1)生态浮床技术可使用水生植物修复河水水质,正确梳理水生植物、其他植物种的关系,以此发挥出人工生态系统的最大作用,加强对河流的保护。(2)河道曝气能加强河流水质自我净化方面的效果,主要在加快复氧的时候确保河流生物活性。(3)外流引水稀释冲刷技术能以引入外流的形式,降低河流污染负荷,不足:容易发生河流水质受到严重影响的问题。(4)底泥疏浚技术的应用,能及时清除河流底部有害物质。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对于水资源构成的污染严重,这就要求在实行河流水质修复的时候加以不同类型废水控制,防止发生废水量过大所致污染加重的现象。

(四)实行种植植被修复要点
芦苇作为河流被覆植被,不但生长良好、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强,而且可确保水土、净化水质的整体效果,所以建议种植适量的芦苇进行河道河流生态修复[6]。芦苇属于河流生态系统形成构建生物的屏障,便于为动植物、微生物生存创设良好的环境,此时不但能提高河流芦苇的覆盖率,并且能够加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建设。与此同时,河流生态修复阶段会使用混凝土材料,特别为生物相容性较佳材料,这类材料存在透气和透水的性能,利于促进乔木、灌木和草的生长,同时恢复河道动植物、及微生物群落特性,发挥吸附微生物、水质净化的功能。

结语:河流,在不同领域中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灌溉、发电及防洪抗涝等领域,经合理使用河流资源能获取经济效益、加强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河流受到污染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情况,此时则无法维护人们的生存环境,故而要求进行河流生态修复,通过河床断面、河流形态、河流水质等多个方面进行修复,促使环境和经济同时发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宝生.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措施探讨[J].城市周刊,2019,000(013):P.43-43.

[2]雷书姗.基于生态修复技术的河流治理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1):135-137.

[3]刘丹.中小河流生态修复与治理策略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048(001):57-59.

[4]张颖莉.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J].农家致富顾问,2020,000(002):230.

[5]刘欢,杨少荣,王小明.基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水生态学杂志,2019,040(002):1-6.

作者简介:陈琦,女,汉,1983.11.15,硕士,环境科学,河海大学,工程师,水处理及水生态修复.